福州伬艺,又名伬唱,属于以唱为主的福建省五大传统地方曲种之一,流行于福州话地区。是福州民间卖唱艺人搜集散曲、小令、山歌、小调,传唱戏文唱段和民间故事,以应酬堂会,或装扮陆地行舟、钱剑、高跷、台阁、马上、肩头驮、莲花落等百戏杂耍,以参加社火活动积久形成的演唱形式。2006年5月20日,福州伬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Ⅴ-15
  • 申报地区: 福建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福州伬艺又名伬唱,属于以唱为主的福建省五大传统地方曲种之一,是福州民间卖唱艺人搜集散曲、小令、山歌、小调,传唱戏文唱段和民间故事,以应酬堂会,或装扮陆地行舟、钱剑、高跷、台阁、马上、肩头驮、莲花落等百戏杂耍,以参加社火活动积久形成的演唱形式。

福州伬艺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 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闽侯、长乐、连江、福清等福州民系地区,并传播到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在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福州籍华侨聚居区也有演唱。自1943年从业艺人成立“福州市艺乐唱联谊会”始,定名为福州伬艺。

伬艺源于唐宋的百戏。清初,福州有“洞中春”、“景国风”等伬社。嘉庆、道光年间专唱江湖调的“江湖伬”和唱逗腔的“儒林伬”,有“小蓬莱”、“紫云山馆”、“白雪春”、“五凤吟”等伬社。咸丰、同治年间,出现“十欢(番)伬”和“老虎伬”等。著名十欢伬有“鹤鸣皋”伬社等。“老虎伬”是由一些职业道士把道曲与民间小调融合,编成劝世文,在举行“上座”、“召请”等法事时演唱,由打金革乐人兼唱,亦称“清音十欢伬”。有程道士组织的“步广寒”等伬社。光绪中期,“洋歌伬”盛行。“洋歌伬”曲调活泼,风格粗犷,语言通俗生动,演唱民间小故事。有“达云霄”、“贺云天”、“寒月宫”、“雅乐天”、“同乐轩”等班社,他们以小唱盘答参加社火游行,扮演“陆地行舟”、“地下坪”、“台阁”、“马上”、“肩头驮”等,或以《和尚讨亲》、《迎白佽》、《墦间祭》等小故事酬应堂会、坐唱。不久,出现“平讲伬社”,这种伬社同时演唱逗腔、江湖、洋歌、小调四大声腔的曲目,以后在一个曲目中共用四大声腔。所谓“平讲”意即采用本地土话。平讲伬社在伬唱中逐渐成为主流。 民国时期,特别是30年代,平讲伬著名伬社有“游月宫”(女班)、“步蟾宫”、“胜三乐”、“筱龙凤”、“小小龙凤”、“林依银”、“郑桢记”等。它们形式多样,各显神通。应堂会的“全堂伬”,原是16人组成,这时也出现8人组成。原来“半堂伬”为8人,此时也有4人的,甚至出现“筱龙凤”、郑桢记”等双档形式,“林依银”等单档形式,更有些伬社兼演“挂衣伬”,即穿戴比较讲究的演出服。男的长衫、高帽,女的滚边旗袍或滚边对襟女衫裤。有些伬班兼演小戏,广拓谋生门路。这一时期著名艺人有郑世基、牟金凤夫妻组成的“筱龙凤”伬班,双档自拉自唱,唱腔优美,形式活泼。以及林依银的单档自拉自唱;郑桢记父女双档,第一个在伬艺中引进扬琴。 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前夕,大量闽剧艺人和社会失业游民,上街卖唱糊口,伬艺从业人员激增至300人以上,总体水平下降,行内竞争激烈,谋生艰难。加上国民党军警和地方恶势力的欺压榨取,连著名演员也不免常被“召书”索取“红包”,拦途要税,拷打拘禁。1943年,艺人为协调内部关系,保护自身权益,组建“福州伬艺乐唱联谊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伬艺联谊会组织全行业一度改演闽剧;但不久,名艺人陈润春、郑世基、牟金凤、黄连官等又先后退出,恢复伬艺曲种。他们尝试改革旧的艺术形式和行艺方式,陈润春引用评话说表,把散曲、套曲及传统折子小曲目串成完整故事,改变坐着闷唱的习惯,增大虚拟指意性的表情动作,增强节目的故事性与动感,发挥伬艺自拉自唱,讲究唱工的优势,进入书场和高台演出,为听众所接受,被誉为“润润伬唱”,渐在行内推广,修整定型,参加1956年市曲艺会演。

福州伬艺,源于唐宋。从明代末年始可见其脉络。唱腔分为逗腔、江湖、洋歌、罗罗和小调五类。明万历年间的曹学全始创逗腔,蓄家班,演唱至清初演变为专唱逗腔的儒林促社,明末,市井间又有躲避战乱入闽的弋阳腔艺人组成的江湖促社,道光后,兴起演唱以福州民歌、民谣为基调,吸收弋阳腔、昆腔、梆子腔和苏、扬小调发展为洋歌和小调两种声腔的洋歌促社。

清代出现了不少以表演艺为主的民间班社,称为“社”,著名的有达云霄、驾云天、雅乐天、同乐轩等。太平天国时期,浙江、安徽、江西的流民大量逃亡福建,随来的艺人聚集在福州的经院巷和较场沿一带,以江淮小调、莲花落及弋阳腔沿街卖唱,对当地的艺产生较大影响。抗日战争后,艺表演渐趋衰落。

民国时期,促班相互吸收渗透,兼唱逗腔、江湖、洋歌,小调,以清唱散曲。长牌、盘答(对唱)为主,称为平讲班或三下响。

解放后,伬艺面临着适应新时代的考验。伬艺协会曾经决定改演闽剧,伬艺面临消亡。当时一批伬艺名角坚持伬艺演出,陈润春等与作者合作,吸收评话说表,将传统的散曲用说表串连成能演二三小时的全本曲目。二度创作上,强化伬艺作为说唱艺术的叙述性特点,以口语化的说表,明白如话的唱腔,凸现曲艺的叙事特点。表演上,揉合,坐唱”与“走唱”,加大表演幅度。服务方式上,开拓新路,改变过去的社火踩街走唱和应酬堂会为茶馆书场的坐唱和高台应聘演出双轨制。历经演出实践,这种演出形式逐渐为观众所喜爱,发展成为福州伬艺。

进入21世纪以来,福州伬艺的发展处于濒危状态,书场已经全部消失,高台演出也从20世纪30年代的每年四千余场锐减到每年不到三百场。人才青黄不接,曲本散失严重,演员已不足15人,流派艺术严重失传,招生传习困难重重,急需加以有效扶持和大力保护。

艺术特点

传统分类

福州伬艺的传统曲目,按采用的曲牌分为江湖伬本、飏歌伬本、逗腔伬本3类。 江湖伬本有《珍珠塔》、《金龟母》等。飏歌伬本有《墦间祭》、《白扇记》、《拣茶记》等,多为民间传说故事。这两类曲目的唱、白都用方言土语,通俗活泼,曲调粗犷明快。特别是飏歌伬多为喜剧性故事,诙谐有趣。

逗腔伬本有《紫玉钗》、《女运骸》、《猴告状》、《灵芝草》、《王昭君》等,多为长牌套曲,适于抒发悲凉低回的情绪,唱词典雅,以唱功见长,过去多演于堂会。此外,尚有3种曲调综合运用的平讲伬本。

1950年以后,创作了不少现代曲目,有影响的作品有《红色三兄弟》、《锦绣河山》、《一帧照片》、《思归》等。同时,还整理演出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曲目,如《思凡》等。

福州伬艺的唱腔曲牌分“逗腔”、“江湖”、“歌”和“小调”四类,另有【采莲鼓】、【贺年歌】、【螃蟹歌】、【数落】等民间小调,其节目以中篇故事为主,辅之以散曲演唱。

代表曲目

福州伬艺传统节目按照使用的唱腔曲牌,分为江湖本、歌本、逗腔本和小调唱篇四类,其中属于江湖本的代表性节目,有《珍珠塔》和《金龟母》等,属于“歌本”的代表性节目有 《白扇记》和《拣茶记》等,属于逗腔本的代表性节目有《紫玉钗》、《猴告状》、《灵芝草》和《王昭君》等。这些节目是福州艺节目的主体,此外尚有各种曲调综合运用的平讲。20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节目,影响较大的有《红色三兄弟》、《锦绣河山》、《一帧照片》、《思归》等,同时还整理演出了《思凡》等一些优秀的传统曲目。

表演形式

福州伬艺使用福州方音说唱,表演形式通常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或三弦说唱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表,另有人以三弦、月琴、低胡等伴奏。其中说唱表演的长篇节目称为“评话”,多人各操二胡、三弦、月琴、低胡及板鼓、檀板、摔磬、单钹、横笛、笙、小唢呐等自行伴奏围唱或轮递演唱的方式称为“全堂”。传统社火表演中进行的艺表演还辅助以跑旱船、踩高跷、台阁、马上、打莲花棍等杂技性的动作表演。

传承现状

伬艺和评话还联袂赴美国、新加坡与香港、台湾访问演出,送去乡音乡曲与故土风情,很受欢迎。伬艺作品《思凡》《杨母大破水利关》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招姐做新妇》获全国首届曲艺大赛创作鼓励奖和表演三等奖。如今,伬唱依然在福州城乡丰富着人们的乡土文化生活,还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福州人聚居区。

2008年7月17日上午8时,在福州道山路八旗会馆,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正式揭牌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松岩,市委常委、副市长朱华以及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姜昆,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还没开始,八旗会馆内已人声鼎沸。8时15分许,郑松岩与姜昆一起为传习所揭牌。当红布被揭下的那一刻,场内掌声雷动,几位退休的老艺人笑得无比灿烂。 之后,福州曲艺团做了福州曲艺艺术精品专场汇报演出,作为压轴的十番伬《秦楼月·春回坊巷》让在场的人如同回到了盛唐时期的宫廷,即使从未接触过伬唱的观众,也听得如痴如醉。

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是2008年4月29日正式批准成立的,由市财政核拨经费,是全国首家从事地方曲艺传承教习的事业单位,专门从事研究、传承、表演以及培养评话、伬唱等曲艺人才的专家艺术团体。据了解,在正在修复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三坊七巷内,已划地修建传习所的日常办公场所。

伬艺词作者、福州市曲艺团团长陈晓岚表示,评话和伬艺缺乏继承人,传习所成立后,希望能从全国高校吸收高材生。

福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徐鹤苹表示,传习所的成立,代表政府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传习所将加强艺术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86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福建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福建曲艺非遗有哪些项目
福建省较早探索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将非遗纳入文化生态保护中,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先后设立。“文化生态区的设立,是从传统舞台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入手,从民俗信仰等方面改善传统戏曲的生存环境,使福建戏曲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曲艺非遗项目就有福州评话、福州伬艺、南平南词、锦歌、歌册(东山歌册)、答嘴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福建传统技艺非遗有什么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南音、闽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福建古老丰富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非凡的创造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德化瓷烧制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古闽越文化、古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遗产,其文化形态多样,地域色彩浓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畲族民歌、唢呐艺术、十番音乐、南音、泉州北管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福建非遗民间文学名录
福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名录数量众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深入人心的当下,福建人“福”字名省、“福”字当头,“福”作为“福、禄、寿、喜、财、吉”六大祥瑞之首,总会在生活的日常烟火中与每个人相遇。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畲族小说歌、童谣(闽南童谣)、陈三五娘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福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福建,全国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福文化,是充满幸福感的福建文化。千百年来,福建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在祖国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双手和智慧努力开拓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孕育出独特的福文化。福文化融于闽山闽水,根植于八闽儿女心中,是人们心中最质朴的心愿,也激发着这片土地上最具创造力的实践。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梨园戏、莆仙戏、永安大腔戏、四平戏、闽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都有哪些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就有中幡(建瓯挑幡)、宁德霍童线狮、五祖拳、地术拳、咏春拳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公布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傩舞、泉州拍胸舞、灯舞、高山族拉手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非遗民俗项目介绍 福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福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文化众多,比如南音、妈祖信俗、软木画等等哥哥蜚声中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端午节、中秋节、妈祖祭典、惠安女服饰、灯会、抬阁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遗名录 福建非遗传统美术有哪些特点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南音、闽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福建古老丰富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非凡的创造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漳州木版年画、剪纸、寿山石雕、惠安石雕、漳州木偶头雕刻、灯彩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福建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项目
福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文化众多,比如南音、妈祖信俗、软木画等等哥哥蜚声中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医诊疗法(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中医正骨疗法(林氏骨伤疗法)、中医养生(灵源万应茶)、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曲艺项目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有几百种传统曲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曲艺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曲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曲艺名单,包括苏州评弹、山东大鼓、陕北说书、扬州清曲、凤阳花鼓、四川评书等。
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曲艺代表曲种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那么,中国著名的传统曲艺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琴书、大鼓、弹词、时调小曲、粤曲等,其中,相声、北京评书、苏州评话、数来宝、莲花落、山东琴书、东北大鼓、山东大鼓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伊玛堪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非遗曲艺。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黑龙江曲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植于民族民间,凝聚着先民的智慧,传承着深层的文化基因,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成为北方民族和龙江大地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大鼓、东北二人转、达斡尔族乌钦、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非遗曲艺有哪些
传统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非遗曲艺”的精髓在于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依靠心口相传,无形可循,它是开放的,流淌的!表现民族文化要有国际视角,因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曲艺非遗项目就有西河大鼓、京东大鼓、天津时调、相声、京韵大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之曲艺名单公布 重庆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清音、车灯、金钱板、四川评书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陕西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陕北说书、榆林小曲、陕北道情、眉户曲子、韩城秧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内蒙古非遗曲艺有哪些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域辽阔的内蒙古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艺术和技艺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民族交流、文化互鉴的印记,揭示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升华的脉络,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二人转、乌力格尔、达斡尔族乌钦、好来宝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北非遗曲艺名录
湖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鼓盆歌、汉川善书、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说鼓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非遗曲艺名录 广东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龙舟说唱、歌册、粤曲、木鱼歌、竹板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 青海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青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形式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青海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贤孝(西宁贤孝)、青海平弦、青海越弦、青海下弦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