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和全国其它地方年画大同小异,但其艺术处理手法,画面效果迥然不同。其艺术特点既不同于杨柳青年画的典雅细腻,又异于绵竹年画的鲜亮浓艳,也有别于潍坊年画的刚健明快。而独自表现出一种粗犷野俗、浑厚凝重的原朴之美,具有重庆山区农民那种纯朴敦厚气质。在中国民间年画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符合黎民百姓欣赏习俗的一种版画艺术。2006年05月20日,梁平木版年画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Ⅶ-10
  • 申报地区: 重庆市
详细介绍 PROFILE +

发展历程

1536年,梁平区屏锦镇最初出现印刷红纸的刷房。当时,刷房在红纸上用墨印单图案和神灵,以满足百姓婚丧嫁娶的需要,后来开始生产年画。清乾隆(1735年–1796年)年间,年画业成立了行会,名“梅葛会”,由染纸、年画作坊主捐资修建“梅葛庙”。为梁平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屏锦镇最早的年画作坊兼销售的商号名“元兴号”(旧称刷坊),从刷制红纸到生产年画,工具简单,技术水平不高,品种不多,门神印刷在红纸上,套用红黑两色,色调简明单纯。

清初《高梁耆英集》蓝选青所作《竹枝词》中,对梁平年画有如下描写:“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禄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这里所说“土门神”就是梁平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发达于清代康熙(1661年—1722年)、雍正(1722年—1735年)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清嘉庆元年(1796年),徐伟臣创办“信立号”,其年画的制作,由单纯进入复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套色印刷为主,一色一版,少则套印五、六次,多则十二三次。人物面部略施彩绘,大多在腮部涂抹两小块椭圆形桃红色,妙趣横生,为其它年画所少见。清末民初,梁平木版年画作坊发展到四五十家,集中在屏锦和袁驿两大场镇一带,各占两场镇街道的一半,称为“半截刷房街”。从业人员有六七百人,其中“信立号”一家每天就有七八十人进行年画生产。

1913年到1934年,梁平木版年画进入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百万幅,除满足当地农民的年货需求外,还远销沙市、宜昌、武汉、汉中、贵阳等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梁平木版年画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或被东方艺术爱好者收藏,由此蜚声中外。  随着历史的变革,梁平木版年画逐渐衰落,手工作坊在1958年先后停产。  经“四清”、“文革”等历次运动,梁平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几乎濒于灭绝。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化政策得以调整,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民间艺术遗产,提到了抢救的议事日程上。

1978年,梁平县文化局为振兴梁平木版年画艺术,开始到屏锦等地收集年画,通过多方努力,收集到20多个品种、近100幅老梁平年画。1982年,“梁平年画研究会”成立。接着,“研究会”开办了首期“梁平年画研究创作班”。并请来专家、教授,用收集到的100余幅老梁平木版年画作范本,组织县内学校的美术教师和文化干部,对一些老的梁平木版年画进行临摹、并大胆创新,创作了《武林英雄》、《武将》等26幅梁平新年画,重庆出版社选用了5幅出版发行后,掀起了一股梁平木版年画的创作热潮。

随后又相继开办了几期梁平木版年画创作班,并推荐一批有潜质的创作员到美术学院深造,组成了促进梁平木版年画发展的人才方阵。至此,梁平木版年画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大量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梁平年画特色的新年画,先后在云、贵、川等地发行,当地也恢复了6家年画、花纸民间艺术作坊。1982年秋天,梁平木版年画走出了梁平地域,赴成、渝、万等地巡回展出。1993年10月,四川美术学院特邀梁平年画到该院举办梁平民间美术展览,梁平民间年画第一次走进了高等美术院校。1994年,梁平木版年画作为“三峡民间艺术展”的主要展品,赴北京中国美术馆与第8届中国美术优秀作品展同时展出,梁平木版年画又一次登上了展示中国美术成就的圣殿。 20世纪末,《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三峡民间艺术》和《民间年画》等大型画册中都收录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转变,民间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部分年画和雕版珍品散落民间,一些传承人先后去世,年画技艺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进行抢救和保护。  2005年02月16日,由4幅梁平木版年画制成的4枚带邮资特种邮票,开始面向全国发行,并被收入《中国民间艺术邮册》中。  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艺术特色

梁平木版年画在色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每张画用色以几个浓烈、厚重的煮红(深红)、佛青(群青)、深绿配以淡黄、粉红、浅蓝、淡紫。色彩配置既有补色的强烈对比,又有同类色的过渡变化,夹以少量灰色穿插调和。色彩布局巧妙,形成不同色块的分布,既有跳跃美,又有节奏变化的形式美。

在技法上,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远近分明,层次清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梁平木版年画有别于四川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为主的艺术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绘的表现方法。比如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就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距离拉得很近,似“对眼”,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煮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的跳出来。

梁平木版年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独具文化功能。如题材为“吉祥富贵“、“扶正祛邪”、“多子多福”、“风调雨顺”、“加官晋爵”等,满足了人们祈雨、祈子、祈盼丰收、金榜题名等各种心理需求。满足了新春佳节人们在自己的门窗上贴上新年画的习俗,祈盼来年平安、吉祥、富贵的愿望。这种习俗达到了融情境、情感、功利心理为一体的境界。  

梁平木版年画在用色上强调强烈的对比,追求火红、热烈的喜庆效果。它用色不多,以佛青、煮红、品绿、槐黄等为主,从色彩的选用上,可以看出梁平年画的用色大都属于单色和间色,在画面上较多大面积地使用原色,因而它醒目但不刺眼。在传统梁平年画里,那两厢的文门神、武门神的官袍和甲宵上,一边是大块煮红,一边是大块佛青,两大冷暖色调的对比十分醒目,花边也铺以粉红和品绿。二者这样按冷暖对比分别搭配,十分自然协调。除此以外,还常运用同类色的深浅、明暗的梯级变化(民间称为“展”),以及再用白粉在外端挂线等方式。这种“明展明挂”以颜色的深、浅、明、暗、醉、淡的变化形成的立体效果,更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

梁平木版年画自清初民国以后,经过发展,以年画门神为代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①人物造型朴实敦厚,手法夸张,缩短身长(约四个头高),突出表现头部五官,扬起剑眉于额上,双眼炯炯有神,再配以动感的美髯,增添神威,威武仪态,震撼人心。

②人物服饰具有典型的明代朝服特点并有所变化。

③画面色彩鲜艳而沉着古朴,丽而不媚,以大小、冷暖不同色块的巧妙搭配,使画面产生富丽感。

④构图饱满简洁,对称呼应,疏密、虚实、动静处理十分得当。

⑤人物造型线条生动流畅,睑部的细致描绘,不分男女,都在脸上腮部“开脸”,涂上椭圆或扫帚形桃红,妙趣横生,实为其他年画所罕见。

⑥一般门画造型规律是张牙舞爪,气势汹汹,以镇家宅。梁平年画却是一副慈祥和气的面孔,而且动作四平八稳,无大的扭曲,妇儒老幼视之皆无恐惧之感。

梁平木版年画品种多是门画、戏曲人物、八美图以及表现吉祥如意等题材。内容和全国其他地方年画大同小异,但其艺术处理手法,画面效果迥然不同。无论是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欢迎。

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也吸收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制作方法以木版套色为主,略施手绘。画面设计粗放简练,且不规则。服饰道具不完全以真实依据,任意装饰,随意组合,设色一律平辅。设有层层晕染和精细勾勒,像几块浓烈的色彩大写意。

梁平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如《八美图》、《四郎探母》、《踏伞》等在构图上、色彩处理上异常简练明快,表现出梁平年画少有的柔丽性。不多的几根线条高度概括其神韵,少量的几块色块显得单纯、清爽、大胆舍去多余的东西,留下大量空白而不显单调,使人感到“增之一分嫌多,减之一分嫌少”,达到高度凝练。

梁平木版年画在构思上还运用了象征,寓意手法。在服饰装束上,采取对传统戏曲服装的借鉴,又加入自己的独创。还有画面虚实处理、人物轮廓的曲直变化节奏、图案饰物的重叠纵深的平面效果等,无不体现出梁平木版年画的独特风格。

艺术价值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年画产地,梁平木版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作品具有节令性、地域性、集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不少传统年画与神话、戏曲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品种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融会了正统(官方)的和外来的文化影响,逐渐成为观赏性很强的艺术商品。

梁平木版年画产生于小农经济的千家万户,代代相传,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轨迹而生生不息,在西南地区广大农村支撑着大众美术的天地,支撑着广大劳动者的精神世界。这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民族自强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梁平木版年画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梁平年画是创作者与欣赏者(消费者)合一的艺术,具有物用与“精神实用”的功能。它主要是满足劳动者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具有节令性、地域性、集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

梁平木版年画受巫术文化影响,从桃符再现,逐渐从“娱神转向娱人”。梁平年画以民间特殊的“画诀”为指导,对识字不多和不识字的画工、农民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它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好记易背。梁平木版年画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大众观赏的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这正是梁平年画可贵之所在,文化价值之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梁平木版年画秉承了中华民族文化在创作上追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完美统一的优良传统,赋予朴实无华的民间年画以其独特的美学魅力与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梁平传统木版年画,清代就“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人在梁平帮助修飞机场,梁平木版年画又被带往苏、美、法等博物馆或被东方艺术收藏家收藏,成为当时梁平县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让西方人了解到东方的民间艺术,真正走向世界。

梁平木版年画文化的生命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梁平画家,它又在一代又一代梁平人的生存方式中延续和扩张。梁平年画的艺术养料,哺育了一代艺术人才,而他们反过来又给予梁平年画的发展以影响,推动了梁平木版年画的迅速升温和审美指向的确立。

梁平木版年画属传统木版年画,是中国西南地区年画产地之一。它与川西北的绵竹年画、川南的夹江年画齐名,亦称为西南三大年画。  

传承情况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印刷技术以其精美的质量取代了传统的木版印刷技术。传统的年画在梁平城乡已基本没有市场,没有了经济回报,自然也没人再去创作,当地很多民间艺人和美术工作者不得不改行另谋生路,市场的萎缩、创作人员的流失,已使梁平年画陷于“休克”境况。梁平年画没有走进市场,而是走进了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后,梁平区一直很重视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和保护。经过广泛走访、收集,县文物管理所现收集到20余个品种、100余幅老年画和50余张雕版,其中有80余幅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为保护和传承梁平木版年画,梁平区拨专款建立陈列室,用10万元对梁平老年画的装裱。大力组织新年画的创作,5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县实验小学梁平年画少儿创作班每年义务培训近200名小学生学习创作儿童年画,《春天》、《牧归》等儿童年画入选教育部新编小学美术教材,2007年该校启动了“小学生年画创作与育人”的市级研究课题,获得阶段性成果。经过由县委宣传部的联系和争取,四川美术学院在梁平设立梁平年画两个实习基地和一个研究基地。

2007年编撰出版了专著《梁平木版年画》。2010年全面基本建成梁平年画展演作坊。聘请南京博物院专家对19幅珍贵老年画进行了抢救性修复、装裱,其中老年画《四郎探母》入选《中国美术全集》,《加官晋爵》入选《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在县实验小学成立梁平年画少儿创作班,每年义务培训近200名小学生学习创作儿童年画,创作新木版年画作品50幅。四川美术学院在梁平设立梁平木版年画两个实习基地和一个研究基地,重庆师范大学在梁平设立美术学硕士点梁平年画研究基地。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梁平木版年画个性化邮票》、《梁平风情专题邮册》、《梁平木版年画明信片》。启动了梁平木版年画产业化工程。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07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重庆市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梁平木版年画、蜀绣、挑花(巫溪嫁花)、竹编(梁平竹帘)、石雕(大足石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非遗民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秀山花灯、庙会、秀山苗族羊马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 重庆市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制扇技艺(荣昌折扇)、夏布织造技艺、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豆豉酿制技艺(永川豆豉酿制技艺)、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庆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走马镇民间故事、酉阳古歌、广阳镇民间故事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重庆非遗传统音乐名录表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石柱土家啰儿调、川江号子、南溪号子、唢呐艺术、吹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入围项目一览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蹬技(重庆蹬技)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重庆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录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人们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用肢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生产的情感。传统舞蹈通常依附于本地区或民族特有的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活动,突显出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生产生活的独特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狮舞、土家族摆手舞、玩牛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市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刘氏刺熨疗法、赵氏雷火灸、燕青门正骨方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之曲艺名单公布 重庆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清音、车灯、金钱板、四川评书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重庆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 “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川剧、灯戏(梁山灯戏)、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美术项目
传统美术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美术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间美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美术名单,包括中国剪纸、竹刻、泥塑、灯彩、面人、草编、糖塑、苏绣、石雕、玉雕等。
中国十大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那么,中国非遗传统美术有哪些?本文整理了中国十大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中国剪纸、中国刺绣、中国书法、年画、木雕、中国篆刻、灯彩、热贡艺术、泥塑、竹编,其中,中国剪纸、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热贡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接下来就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这些中国著名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之传统美术名单 山西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项目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三晋大地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剪纸、面花、木版年画(平阳木版年画)、堆锦(上党堆锦)、民间绣活(高平绣活)、建筑彩绘(炕围画)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河南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河南可以说是非遗大省,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太极拳,花木兰,梁祝等各种传说,民间美术有年画,汴绣,灯笼张等,民间音乐有唢呐,盘鼓等。河南有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的殷墟和焦作的云台山,登封的少林寺等都是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河南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朱仙镇木版年画、剪纸、泥塑、灯彩、石雕、汴绣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公布 贵州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项目
贵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贵州不仅产名酒,也有很多传统工艺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剪纸、苗绣、水族马尾绣、泥塑(苗族泥哨)、侗族刺绣、布依族刺绣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有哪些 云南传统美术非遗名单大全
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医药、传统体育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纳西族东巴画、剪纸(傣族剪纸)、木雕(剑川木雕)、彝族(撒尼)刺绣、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江西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江西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弋阳腔、傩文化、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全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剪纸、徽州三雕、萍乡湘东傩面具、竹编、草编、瓷板画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有哪些 北京传统美术非遗名录
北京不仅是现代化国际城市,中国的首都,还是在历史上曾成为六朝都城,拥有众多宫廷建筑,建城史长达三千余年,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别具价值的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象牙雕刻、泥塑、灯彩、面人、玉雕、北京绢花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北京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公布
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广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化遗产绚丽璀璨。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贝雕(北海贝雕)、骨角雕(合浦角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 安徽省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剪纸、挑花、徽州三雕、竹刻、竹编、柳编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