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舞也叫做“杖鼓舞”,是中国朝鲜族自娱和娱人经常跳的舞蹈。长鼓舞用的鼓是两面的,但是两面的音高是不同的。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长鼓舞的特点,常常是由慢板起拍逐渐加快,几经跌宕,最后结束在飞快的旋转里,嘎然停止,使人热血沸腾、非常激动人心。2008年06月07日,吉林省图们市申报的“朝鲜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Ⅲ-59
  • 申报地区: 吉林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细腰鼓,又名“杖鼓”,历史曾流行于中原地区。朝鲜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又东传朝鲜。

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中。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

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

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艺术特色

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其两端音高不同,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长鼓两面具有不同的音高。舞蹈时,右手用鼓鞭敲打高音鼓面,左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音高不同,节奏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令人赏心悦目、兴奋异常。长鼓舞通常由慢板起拍,节奏逐渐加快,最后嘎然停止。

其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后,长鼓舞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4]

长鼓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中国和朝鲜的古代史料还将长鼓以“细腰鼓”、“杖鼓”等称谓载入史册。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长鼓分为长鼓、舞蹈长鼓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长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长鼓的右边用一根饰彩穗的竹条敲,左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丰富多彩的节奏。长鼓舞则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同起舞,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改进,长鼓舞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

传承保护

近百余年来,杖鼓在我国中原逐渐消声匿迹,而在朝鲜族人民中广为流传,遂改名为长鼓。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身前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舞者,深受群众欢迎。延边歌舞团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13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吉林省的社会形态仍以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伴生为主,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以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形式得到留存,成为吉林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朝鲜族农乐舞、鼓舞、朝鲜族鹤舞、朝鲜族长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朝鲜族花甲礼、长白山采参习俗、朝鲜族传统婚礼、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百种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有哪些 吉林省传统技艺非遗名录大全
吉林省处于关东腹地,纵观历史,地域间、民族间的交流、融合,给吉林大地留下了许许多多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又新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泡菜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洞箫音乐、鼓吹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有哪些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就有朝鲜族跳板、秋千、摔跤(朝鲜族摔跤)、满族珍珠球、朝鲜族尤茨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与东北亚区域开展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满族说部、陶克陶胡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传统戏剧林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吉林大地上,孕育出了许多独特的文艺形式,它们出现的原因和地区各不相同。如今,它们或许不再承担着当时的职能和作用,但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呈现于生活中的这些文艺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把先民的故事以最动人的姿态讲述给后人。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黄龙戏、吉剧、满族新城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非遗曲艺有哪些 吉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大鼓、二人转、乌力格尔、朝鲜族三老人、盘索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 吉林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项目
吉林省的社会形态仍以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伴生为主,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以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形式得到留存,成为吉林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还保留着原生态的满族文化、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和渤海文化等,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遗存,涵养着大量的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剪纸(长白山满族剪纸)、满族刺绣(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平氏浸膏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 、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那么,中国著名传统舞蹈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秧歌、龙舞、狮舞、麒麟舞、灯舞、朝鲜族农乐舞、花鼓灯、傩舞、鼓舞、芦笙舞,其中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山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传统舞蹈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其中一种,是山西人民在历史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具有山西文化特质的艺术形态,是能够体现山西人文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艺术样态,是传承百年以上、根脉清晰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狮舞、傩舞、高跷、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录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燕赵遗风、京畿神韵、太行风骨,充分彰显了河北大地文化的厚重与精彩。传统舞蹈产生、流传于民间,它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传统舞蹈经常与民俗、传统游艺类项目相互依存,是内容相对丰富的一个项目大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四川省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族众多,这些让天府之国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传承的沃土。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弦子舞、卡斯达温舞、㑇舞、羌族羊皮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公布 新疆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维系着国家的重要基础,也连接着各民族共同的情感心理。新疆作为我国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丝绸之路上多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大动脉,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赛乃姆、塔吉克族鹰舞、蒙古族萨吾尔登、萨吾尔登、锡伯族贝伦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大全 海南非遗传统舞蹈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是一个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千古传承,流转不歇,作为公共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黎族打柴舞、老古舞、海南苗族盘皇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传统的民间舞蹈是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云南的传统舞蹈精彩纷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个民族会因为居住分散,各聚集区的舞蹈也会不一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锅庄舞、木鼓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彝族葫芦笙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秧歌非遗项目 国内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名单
我国有名的非遗秧歌有哪些?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就有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等。下面本文整理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非遗项目名单,一起了解下吧!
天津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天津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大全
天津地区的民间舞蹈承载了长达6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天津地区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舞蹈文化传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地处“九河下稍”的天津,凭借着依河傍海又靠近都城的特殊地理位置,逐渐形成了以漕运码头为核心的移民聚落,也形成了贯通南北的文化艺术集散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