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萨吾尔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号:Ⅲ-94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
(3)保护单位:和静县东归文化馆
2、萨吾尔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号:Ⅲ-94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
(3)保护单位:博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萨吾尔登(内蒙古自治区),编号:Ⅲ-94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关于萨吾尔登一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形容一种马步。一说是指弹奏“托布秀尔”琴时,手的来回甩动。一说是由土尔扈特蒙古语“萨吾那”而来,意为马的头上下不停地弹动,“登”是托布秀尔弹奏时发出的“登登”声,两词合二为一,就是萨吾尔登。一说与蒙古语“萨吾尔”、“萨吾尔登”有联系,蒙古族人看到小孩玩耍时常说“萨吾尔、萨吾尔地玩”,看到小孩高兴地蹦跳时常说“萨吾尔登、萨吾尔登地跳”,意指逗人喜爱的小孩动作。
关于萨吾尔登,卫拉特史诗《江格尔》和《蒙古行记》中多处记载。如:圣主江格尔可汗举行盛大的酒宴八十天,摆设丰盛的酒席七十天的时候,针对他的酒宴主持人明岩有这样一段描写:江格尔故土的十二名曲/将十二支歌子伴奏,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双双对对/磨肩蹭袖,插腰抖肩,这个描写正是“萨吾尔登”舞蹈的动作,而且恰恰吻合与“萨吾尔登”舞蹈撑腰、灵活用肩膀、上身动作自由、脚步动作少的特点。
“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居住区一种乐舞的名称,是以蒙古族乐器“托部秀尔”(弹拨乐器)伴奏,以表现马为主、又可自由发挥的舞蹈形式。“萨吾尔登”乐曲中有许多是以马为标题,专门描绘马的形象如走马、快马乃至跛马的曲调,而这些曲调为人们所熟知,因此,表演者或独自表现信马漫步草原、或两人表现双马竞技,虽然只在原地而舞,但观众依然感受到他们所展示的意境。表演进入高潮时,乐手更加投入,在快速地弹奏中还不时地模拟马的嘶鸣声,把围坐在毡帐内人们的思绪引向开阔的蓝天、无垠的绿野。这时,人们随着乐曲的变化自由进场即兴而舞,或表现挤奶、擀毡,或模拟山羊顶角、雄鹰展翅;姑娘们则常用“揉肩”、“轻抖肩”以及“下腰”、“扬手揉臂”等优美的动作,抒发她们对草原美好未来的憧憬与遐想。
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人数不限,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
萨吾尔登的动作十分丰富,有表现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如挤奶、捣奶、套马、献茶、敬酒、擀毡、播种、收割等;有表现妇女生活的,如照镜、描眉、梳辫等;有模拟动物的,如模拟雄鹰翱翔,模拟山羊、田鼠,模拟及表现马的各种马步及鸟类的各种动作;还有表现爱情和模拟各种人物形象的。
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载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
由于受生活、居住环境及服饰穿戴习惯的影响,萨吾尔登下肢动作比较简单,主要风格体现在上肢。手、腕、肩、臂的弹、压、推、拉、揉、绕;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肩前推则肘后顶,肩后顶则肘前推;脚慢手快,棱角分明;以及每一动作双膝始终带弹性的屈伸颤动形成为萨吾尔登的鲜明特点。
新疆蒙古族人民审美心理最重要的依据,“萨吾尔登”舞蹈是用独特的形式反映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舞蹈中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过去新疆蒙古族群众边唱边跳“萨吾尔登”, “萨吾尔登”是只有新疆蒙古族有的古老舞蹈。
随着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从事传统活动的人士越来越少,现代文化活动设施齐全、电视、网络、现代歌舞倍受青年人喜爱,使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承人几乎断代、后继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