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曲子是一种陕西省的地方传统戏剧。由地摊说唱和社火发展而来,地摊与社火表演始终以唱为主,其动作扩充和角色丰富,则是一条戏剧化的途径。所以,到嘉庆、道光年间,眉户曲子便搬上舞台。乐器加进了板胡、笛子和一些简单的铜器,所用的曲牌,大多还是明清时的小曲和时调。眉户曲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形式灵活,曲调既有北曲、弹词的遗脉,又推动了平民文学与平民艺术的发展。2008年6月7日陕西省户县申报的“眉户曲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Ⅴ-89
  • 申报地区: 陕西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最早可溯周,眉户曲子的“西京调”,如凄如诉,乃出于沣镐一带人民对宠褒姒而亡国的周幽王的哀怨。(见《户县志》和《陕西地方眉户曲子音乐》);曲子(眉户的祖先)即“清曲”,称谓的早期史证是宋人王灼的《碧鸡漫志》和《朱子语卷》。前书载:“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后书载:“古乐府是诗中之泛声,后人怕失那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可见,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诗,诗变为词,故曲子产生年代应早于盛唐。“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神会和尚的《五更转》”(见《河西开发史研究》288页),这说明,“词之乐谱早大量孕育于开、天之间的敦煌曲子词中”。(见同书88页)同时也说明后来的“五更”调即从北曲中的河西乐谱中来。据1992年4月彬县底店乡前家嘴村冯晖墓葬知,生于唐末、死于五代后周末年的冯晖墓葬内有浮雕42块,上下两层拼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造型,共28个人物,刻画了男女两组散乐演奏的热闹场面,涉及乐器有磬、箜篌、拍板、腰鼓、琵琶、答腊鼓、觱篥笛、芦笙、排箫、方响(上下两层)等11种乐器,并产生指挥乐舞的“勾队”、“放场(下场)”等形式。可见散乐(散曲)在唐末及五代后周末年就有。明代文学家朝邑韩苑洛诗句“户妪杜媪犹素歌”中“素歌”即“清曲”,俗称曲子。陕西周至、户县、武功一带今日还流传着“康状元(康海)演杂剧”、“王学士(九思)唱曲子”之类的迭闻故事。且王九思曲子家班就成立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明代戏剧家李开先曾给予实地指导。可见完整的曲艺形成的曲子形成应为1506年—1521年(明正德年间)。

表演类型

音乐

音乐共有120个曲调(如果把同一曲调的各路唱法算起来,那就是243个)。(郿县一带为西路,周至、鄠县、长安为中路,二华一带为东路。东西两路,均为1877年关中大饥时周、户、长一带人向外地、外省寻谋生活而形成的。(见《眉户音乐》第3页)。人们口头常说的有三十六大调,七十二小调(见《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一期大诗人候唯动文)。

据陕西地方音乐丛书《眉户音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载,唱腔有六句背宫、反金钱、边关、老五更,十字断,两头慢、闪断桥、西京托、十星堆、采花郎、大十片、紧诉、哭纱窗、一点油、五柱香等243个,其中标明在户县的唱腔有:六句背宫,穿字句背弓、落背宫、吹腔、反金钱、老五更(一)、老五更(二)、老五更(三)、边关、老龙哭海、黄龙滚、琵琶、韵调、十字断、两头慢、进兰房、闪断桥、硬腔调、慢诉、五更、慢五更、西京托、十里堆、采花郎、剪尖花、太平调、紧诉、大十片、哭纱窗、凤阳调、金钱吊葫芦,钱歌调、游心调、五柱香、绣荷包、绣海花、一点油、六月花、打连香、岗调、断桥、相面曲等42种。

联唱有五更鸟、月调、慢五更、岗调、戏秋千等9个,百戏图有月调、银纽丝、劳子等11个,疑情有月头、慢桥、梳妆台等13个,曲牌有大金钱、西京过板等51个。

在《陕西地方眉户曲子音乐》(曹希彬著)一书中,曹希彬列出眉户曲子谱例127个,名字完全不同的谱例为91个。曲牌有大金钱、一点油、绣海花、西京牌子等23个。

剧目

按《传统曲子汇编》(曹希彬、姜德华搜集整理)

曲子开篇有《曲子歌》《朋友曲》《访友》《捧琴访友》《叹世情》《百戏图》《鹤图》等7种,

风俗篇有《三懒汉挖银子》《张连卖布》《二姐娃做梦》《二姐娃害病》《两亲家打架》《克财鬼变驴》《观花灯》《游春景》《放风筝》《打灶》《换婆娘》《绣白鹅》《打樱桃》《狐狸闹馆》《鳏夫上坟》《寡妇验田》《十二月闺怨》《林英哭五更》《砸烟灯》《尼姑思凡》《孔子哭颜回》等21出。

演义篇有《文王访贤》《农山言志》《奉琴》《摔琴》《刘秀走南阳》《桃园三结义》《徐庶走马荐诸葛》《挑袍》《华容道》《取长沙》《取西川》《古城会》《草船借箭》《单刀赴会》《对阵》《祭灵》《白帝城托孤》《秦琼观阵》《雁塔寺祭灵》《黑访白》《白访黑》《李白醉写口赫蛮》《孟浩然踏雪寻梅》《送京娘》《六郎坐店》《燕青打雷》《月明楼》(即《刘三报菜》)等27出。

内容题材

小放牛调实为牧歌调,有人说凤阳调为王九思带回的安徽寿州凤阳的民歌调,《二姐娃》系列实为户县一带的道情,《文王访贤》乃为樵歌、山歌的对唱。后来的“大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不见,偏偏不见我的知心人”(见《梁秋燕》),则直接是情歌。因此说曲子曲调和内容大都是由元明的北曲吸收眉县、户县的山歌、牧歌、樵歌、儿歌等发展而成的。剧目方面经20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挖掘整理,计有500余个。主要有《张连卖布》《五更鸟》《打灶君》《小姑贤》《隔门贤》《脏婆娘》《休媳妇》《老少换》《安安送米》《烟火状元》《尼姑思凡》《二姐娃害病》等200余出。根据演义小说改编的剧目有《古城会》《访白袍》《审苏三》《花亭会》《杜十娘》《刺字劝学》《皇姑出家》《放饭》《沉香救母》《三上轿》《三进士》《火焰驹》《草船借箭》《清风亭》《游武庙》《铜台送子》《潘金莲调钗》《蝴蝶杯》《串龙珠》《八件衣》等。建国后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张连卖布》《杜十娘》《曲江歌女》《金碗钗》《屠夫状元》等,延安时期和建国后创演的现代剧目有《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夫妻识字》。(见《陕西省文化艺术志》311页),特别是户县秦渡镇韩五桥刘育秀1958年创作的《妇女生产歌》唱词,至今传唱。

地域环境

户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属西安市市辖郊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被山带水,地理条件优越。县境在东经108°22′至108°46′,北纬33°46′至34°16′之间。东以高冠河、沣河与长安为界,西以白马河与周至接壤,南以秦岭分水岭与宁陕接壤,北靠渭河与兴平相望。全县16个乡镇2个管委会,518个村,57万人,面积为1255平方公里。户县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南部山区为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中部为黄土台原,北部平原区为渭河地的组成部分,户县确实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比较理想的地区。户县古谓“天府”,亦曰“陆海”,为九州膏腴。其先为禹父鳏的封地,曰崇国。后为禹子有扈氏的领地,执天下农桑。6000—7000年前,户县就种植稻谷,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丈八寺、甘河一带发现碳化稻谷,这说明,户县是较早的农耕文明发源地。《诗经》中秦风所包括的范围,即西周王畿和豳地。中国私有制社会的第一场战争——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就发生在这里。商末周初,周文王在这里建造了沣京都城,周武王在沣水之滨建造了镐京都城。公元401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巨匠鸠摩罗什被后秦姚兴皇帝邀请到太平河畔,在这里建造了一座草苫译经的殿堂,后变成了第一个国立译经场所。唐代大诗人杜甫、白居易、高适、岑参,宋代的理学家程颢,都在这里留下来千古诗篇和一串串游历的脚印。在户县的祖庵,王重阳在这里创造了全真教,一通通肃穆的石碑,记载了他从抗金武士到传道士的蜕化遗迹。与王九思差不多同处一个历史阶段的明代公输堂、钟楼,至今绚丽辉煌。《诗经》中的《终南》和《陟彼南山》,就写的是户县的南山,写周地人民劝戒秦君,永远不要忘记周的土地和人民。西周之时,幽王因宠褒姒忘了国家社稷,沣镐一带人民为之哭泣和哀怨。曲子中的《西京》、《凄凉》等调子就是当时泣诉调遗存至今。《陕西地方眉户曲子音乐·后记》)。《刘海收妻》、《蟠桃宴》、《大赐婚》说的就是户县玉蝉曲抱村的事。《赵公明显魂》中的赵公明,在户县蒋村附近。眉户曲子“康王腔”的缔造者王九思乃户县县城北街人。有利于农耕的自然环境,位于汉唐京畿重地的地理优势,丰厚的人文底蕴,特别是具有丰富的山歌、民歌、樵歌、牧歌、儿歌资源的终南山麓和丰富渔歌资源的渭水之滨,终于使户县成了眉户曲子的发祥地。

传承现状

眉户曲子虽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了许多发掘、抢救、传承、弘扬工作,活动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1、眉户曲子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消失,随着电视、网络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眉户曲子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喜爱眉户的观众愈来愈少。特别是红白喜事的新事新办,眉户曲子班的演出市场越来越小,仅能以自娱自乐的形式出现。

2、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将逐步退出舞台,有不少相继谢世,有些绝艺难以得到传承。特别是眉户曲子一般不收徒,后继乏人的现象更加严重。绝大多数年轻人或热衷于新的东西,或出外打工谋生,因而学眉户的人越来越少,几乎处于断代断层。

3、眉户曲子社团因无经费支持,乐器、衣服长期以来无法更换和添置,又无钱聘请省市级专家人员教授新的东西,导致眉户演出没有新意,濒危状态难以改变。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98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陕西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陕西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陕北说书、榆林小曲、陕北道情、眉户曲子、韩城秧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陕西非遗民俗有哪些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黄帝陵祭典、炎帝祭典、民间社火、庙会、民间信俗、祭祖习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名录查询 有哪些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陕西,一个历史璀璨而厚重的文化大省,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优秀非遗文化的诞生与流传,非遗文化积淀深厚而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蝶变,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焕发出新的光彩。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红拳、幻术(周化一魔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陕西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大全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牛郎织女传说、木兰传说、蔡伦造纸传说、张骞传说、仓颉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陕西省传统舞蹈类文化资源不仅是陕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属于国家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鼓舞、靖边跑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凤翔木版年画、剪纸、泥塑、面花(黄陵面花)、民间绣活、建筑彩绘(陕北匠艺丹青)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公布 陕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是中国的戏剧大省,民乐强省,据1986年全国戏剧普查,全国共有戏曲剧种348个,而陕西就有56个,占全国六分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商洛花鼓、皮影戏、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陕西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陕西地方音乐种类丰富多样,按区域划分可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从种类划分又可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紫阳民歌、唢呐艺术、西安鼓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陕北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 陕西省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蒲城杆火技艺、架花烟火爆竹制作技艺、楮皮纸制作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陕西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非遗有着千百年传承的手艺,兼具历史、文化与艺术等多重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中医正骨疗法(朱氏正骨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曲艺项目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有几百种传统曲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曲艺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曲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曲艺名单,包括苏州评弹、山东大鼓、陕北说书、扬州清曲、凤阳花鼓、四川评书等。
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曲艺代表曲种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那么,中国著名的传统曲艺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琴书、大鼓、弹词、时调小曲、粤曲等,其中,相声、北京评书、苏州评话、数来宝、莲花落、山东琴书、东北大鼓、山东大鼓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伊玛堪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非遗曲艺。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黑龙江曲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植于民族民间,凝聚着先民的智慧,传承着深层的文化基因,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成为北方民族和龙江大地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大鼓、东北二人转、达斡尔族乌钦、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非遗曲艺有哪些
传统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非遗曲艺”的精髓在于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依靠心口相传,无形可循,它是开放的,流淌的!表现民族文化要有国际视角,因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曲艺非遗项目就有西河大鼓、京东大鼓、天津时调、相声、京韵大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之曲艺名单公布 重庆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清音、车灯、金钱板、四川评书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非遗曲艺名录 广东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龙舟说唱、歌册、粤曲、木鱼歌、竹板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 青海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青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形式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青海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贤孝(西宁贤孝)、青海平弦、青海越弦、青海下弦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内蒙古非遗曲艺有哪些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域辽阔的内蒙古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艺术和技艺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民族交流、文化互鉴的印记,揭示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升华的脉络,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二人转、乌力格尔、达斡尔族乌钦、好来宝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北非遗曲艺名录
湖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鼓盆歌、汉川善书、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说鼓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 贵州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中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布依族八音坐唱、嘎百福、旭早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