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越弦又叫月弦、月调、背调、越调、座场眉户等。是青海省的传统曲艺曲种之一,青海越弦堪称青海平弦的“姊妹”艺术。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板胡、笛子、盏儿,以梆子击节。越弦的曲目多是短篇唱段,内容丰富。从人物描摹到历史事件、新闻时事、山川景物,无一不在它表说的范围。其显著特点是反映现实生活十分敏捷。如反映清末湟中农民起义的《元山造反》、《董蜡匠》、反映民国初年西北地区政治混乱状况的《国民军到青海》、反映青海人民获得新生的《解放青海》等,都是当时编唱,脍炙人口而广泛流传的作品。2008年6月7日,青海越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Ⅴ-93
  • 申报地区: 青海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青海的越弦,约在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青海著名越弦艺人郭福堂,早年曾在陕西马大辫子门下学艺,足迹遍及陕、甘、青各地。越弦在青海的发展过程中,艺人们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民间小调 及古代小曲,从唱腔、道白、语言、风格诸多方面进行了丰富。

从人物描摹到历史事件、新闻时事、山川景物,无一不在它表说的范围。其显著特点是反映现实生活十分敏捷。如反映清末湟中农民起义的《元山造反》、《董蜡匠》、反映民国初年西北地区政治混乱状况的《国民军到青海》、反映青海人民获得新生的《解放青海》等,都是当时编唱,脍炙人口而广泛流传的作品。

艺术特色

基本介绍

青海省地方传统曲艺之一,又叫“月弦”、“月调”、“背调”、“越调”、“座场眉户”等。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故其主要曲调的名称、唱词的句式规律等与陕西眉户基本相同。流行于湟水流域各地。曲牌及主要曲调有50多个,伴奏乐器为三弦、板胡、二胡、水子(碰铃)、梆子、笛子等。

艺术特点

青海越弦具有传统民间文学语言特征,词语通俗生动,近如口语,表现力较为丰富,刚柔兼蓄,优美动人。唱词中一部分是七字句为基础的,上下对句或一、二、四句押韵的四句式 ;一部分是十字句为基础的上下句子;也有一部分是七字、十字均能演唱的;还有许多曲调的格式是属于长短句体例的。

青海越弦从人物描摹到历史事件、新闻时事、山川景物,均为其表说的内容。 其显著特点是反映现实生活十分敏捷。

演唱形式

青海越弦除坐唱形式外,也有走唱表演。演唱方式一般为一人,也有二人、三人联唱的。一般座场演出,群众围听。段子由前岔──前背宫──其它曲调(五更、西京、岗调、紧诉、慢诉、东调、剪靛花等)──后背宫──后岔组成。音乐部分的曲调与曲词结合紧密,表达情绪手段有力,因曲词受曲调的限制,格律比较严谨,要求曲词合辙押韵,按其格律填词。

越弦以表现传统民间生活故事的题材见长,这是它为广大群众传唱的原因之一。其曲目《小姑贤》、《冯爷站店》、《刻财鬼》等,均是广为流传的作品。越弦是联曲体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调流畅动人,它的曲牌和主要曲调有50余个。

一个越弦段子一般由前岔——前背工——其它主要曲调五更、西京、岗词、紧诉、慢诉、东调、剪能花等——后背工——后岔构成。作为音乐部分的曲调与曲词紧密结合,是表达情绪的有力手段,所以曲词受到曲调的限制,有着比较严谨的格律,要求曲词合辙押韵,按其格律填词。词语要求通俗生动,近如口语,没有咬文嚼字,冷僻酸涩的痕迹,具有民间文学语言特征,表现力丰富。

代表作品

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板胡、笛子、盏儿,以梆子击节。越弦的曲目多是短篇唱段,内容丰富,有适应于喜庆祝颂的《东吴招亲》、《满床笏》等;有描绘劳动人民生活的《亲家母打架》《傻娃卖布》《钉缸》、《下四川》等;有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梵王宫》、《姐儿探情》等;有叙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桃园结义》、《黑访白》等。也有类似明代散曲的《世情》、《盼家乡》等唱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越弦的曲目多是短篇唱段,内容丰富,有适应于喜庆祝颂的《东吴招亲》、《满床笏》等;有描绘劳动人民生活的《亲家母打架》、《傻娃卖布》、《钉缸》、《下四川》等;有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梵王宫》、《姐儿探情》等;有叙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桃园结义》、《黑访白》等。也有类似明代散曲的《世情》、《盼家乡》等唱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21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青海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 青海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青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形式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青海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贤孝(西宁贤孝)、青海平弦、青海越弦、青海下弦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青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还有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土族纳顿节、热贡六月会、那达慕、土族婚礼、撒拉族婚礼、青海湖祭海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青海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名单
青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形式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青海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碉楼营造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青海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项目
青海省,简称青,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因域内的内陆高原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同时世代传承,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造就了青海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藏戏、皮影戏(河湟皮影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青海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境内,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格萨(斯)尔、拉仁布与吉门索、康巴拉伊、汗青格勒、藏族婚宴十八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青海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公布
青海历史悠久,多民族在此生活繁衍多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在青海,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千百年来的传承凝聚着一代代青海人的勤劳与智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藏族唐卡、土族盘绣、塔尔寺酥油花、热贡艺术、灯彩(湟源排灯)、藏文书法(果洛德昂洒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单的有哪些
青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形式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青海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传统箭术(南山射箭)、赛马会(玉树赛马会)、土族轮子秋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青海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项目
青海省地域辽阔、河流纵横,拥有青海湖、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茶卡盐湖、祁连山等众多等风景名胜。同时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同时世代传承,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造就了青海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弦子舞、锅庄舞、土族於菟、藏族螭鼓舞、则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青海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项目
青海历史悠久,多民族在此生活繁衍多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多样性与深厚程度,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被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花儿、藏族拉伊、藏族民歌、回族宴席曲、佛教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青海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查询
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境内,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承载着一代代青海人的乡愁和民间文化印记,展现了青海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医诊疗法(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藏医药浴疗法、藏药阿如拉炮制技艺、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藏医放血疗法、尤阙疗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曲艺项目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有几百种传统曲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曲艺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曲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曲艺名单,包括苏州评弹、山东大鼓、陕北说书、扬州清曲、凤阳花鼓、四川评书等。
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曲艺代表曲种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那么,中国著名的传统曲艺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琴书、大鼓、弹词、时调小曲、粤曲等,其中,相声、北京评书、苏州评话、数来宝、莲花落、山东琴书、东北大鼓、山东大鼓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伊玛堪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非遗曲艺。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黑龙江曲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植于民族民间,凝聚着先民的智慧,传承着深层的文化基因,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成为北方民族和龙江大地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大鼓、东北二人转、达斡尔族乌钦、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非遗曲艺有哪些
传统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非遗曲艺”的精髓在于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依靠心口相传,无形可循,它是开放的,流淌的!表现民族文化要有国际视角,因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曲艺非遗项目就有西河大鼓、京东大鼓、天津时调、相声、京韵大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之曲艺名单公布 重庆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清音、车灯、金钱板、四川评书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非遗曲艺名录 广东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龙舟说唱、歌册、粤曲、木鱼歌、竹板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内蒙古非遗曲艺有哪些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域辽阔的内蒙古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艺术和技艺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民族交流、文化互鉴的印记,揭示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升华的脉络,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二人转、乌力格尔、达斡尔族乌钦、好来宝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北非遗曲艺名录
湖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鼓盆歌、汉川善书、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说鼓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 贵州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中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布依族八音坐唱、嘎百福、旭早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陕西曲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陕北说书、榆林小曲、陕北道情、眉户曲子、韩城秧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