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简称盘瓠传说,发祥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是盘瓠文化的主要内容。流传于湘西苗族地区和黔东北苗族地区以及我国东南部,是我国民间文学(口头文学)宝库中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泸溪作为盘瓠文化事象的发祥地,除了民间口头传说的故事外,大量的地貌实体,都与传说相关联,而且还保留着多种多样的盘瓠崇拜的民俗事象和物态化的文化遗存。2011年5月,湖南省泸溪县申报的“盘瓠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Ⅰ-93
  • 申报地区: 湖南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传说雏形

《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共十八卷,该书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大约是周、秦(始皇帝)之间的人所记述。《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记述大禹在天宫的所见所闻,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柸食。有文马,缟身未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这段古文,用白话文表述,是说大禹在神仙引领下游历天宫和大地河山,途中见到名叫大行伯的神人手持长戈。在他的东边有个犬封国,又叫犬戎国,这里的人长得模样像狗。旁边有一女子,正跪着捧上一杯酒食进奉她的丈夫。犬封国有马,毛色纯白,红鬣,双眼金光灿灿。这种马叫吉星马,骑乘它的人可长寿至千岁。这是汉文典籍中有关“长得象犬的人”的最早记述,成为后世“盘瓠传说”的雏形。  

完整传说

到晋代,先有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公元276-324年)注释《山海经》,写《玄中记》说:“狗封氏者,高辛帝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护,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以女,流之会稽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千里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女。封为狗民国。”

古代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等郡县的夷人。他们用糁杂鱼肉的食品,敲打着槽盘,唱着山歌,祭祀盘瓠祖先,这一习俗流传至今。所以世人称之为“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传播演变

汉晋之后,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范晔(398-445)集诸家之说而成《后汉书》,其中《南蛮传》再次记述了“盘瓠传说”。此后,“盘瓠”的故事大同小异地在中国南方瑶、苗、黎……等民族中流传。瑶民祭祀盘王非常虔诚,人们的生死寿夭贫富,都归盘王掌管。每逢旱灾,一定要向盘王祈祷,并抬着盘王画像游行田间,巡视禾稼。部分瑶族的《迁徙榜牒》(又名《过山榜》)就载有盘瓠(或作槃瓠、盘护)传说。苗族有《盘王书》,传唱于苗民当中,说盘王是种种文物器用的创制者。  

改造修饰

畲族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人”,“山哈”即指山里人或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注·见附录)字读音有二种,或读“余”,或读“奢”。《集韵》:“畲,火种也……”唐刘禹锡《竹枝词》云:“长刀短笠去烧畲。”李商隐《赠田叟》诗有“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之句。宋范成大《劳畲耕》云:“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福建省文化局等单位派人组成了“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历时三年,初步完成畲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畲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的编写工作。1979年,吸纳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和畲族地区畲族干部群众宝贵意见后,在初稿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出版了《畲族简史》一书。该书认定:畲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至迟在公元七世纪初,畲族就已经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但是,当初他们是否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抑或从别处迁徒而来?其定居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何时?这些问题囿于史料,尚难断言或推测。根据前述《山海经》、《搜神记》、《后汉书》记载的“盘瓠传说”,以及《畲族简史》认定的史实,我有理由认为“盘瓠传说”完全是汉人的创作,畲族人民后来才借用了“盘瓠传说”,编纂了民族初祖的神话故事。

畲族的“盘瓠传说”与《搜神记》的记载相当接近。主要的改造点,有变身封侯、帝王赐姓、抚徭券牒。  

艺术特色

主要内容

相传远古时代,高辛帝王的女儿辛女与抗敌功臣、苗族英雄盘瓠私奔婚配,从京城来到沅水中游西岸蛮荒之地创建家园、繁衍生息。后来盘瓠不幸遭谋杀抛尸于沅水,辛女沿着沅水流域寻夫尸体,哭干了泪水而气绝化为一石屹立于沅水之滨,后人称之“辛女岩”。湘西苗人尊辛女为“神母”、尊盘瓠为“神父”,并立“辛女庵”、“盘瓠庙”祭之。

表现形式

泸溪作为盘瓠文化事象的发祥地,除了民间口头传说的故事外,大量的地貌实体,都与传说相关联,而且还保留着多种多样的盘瓠崇拜的民俗事象和物态化的文化遗存。在泸溪县白沙镇辛女村一带,与神话传说相关联的盘瓠洞、盘瓠庙、辛女岩、辛女庵等地貌实体就有几十处,这种现象全国罕见。作为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最初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土壤,逐渐演变成各种盘瓠崇拜的民俗事象,由神话传说衍生出的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祭祀、舞蹈、医药和丧葬等文化事象在泸溪广为流传。  

传承现状

盘瓠与辛女的神话故事发源于泸溪,流传于各乡村和梁家潭乡、八什坪乡、潭溪镇、洗溪镇等地,集中表现在白沙镇的辛女村一带。但作为盘瓠文化事象研讨这一重大的国际性课题,因其流传区域广而深受专家学者的重视。盘瓠文化流布于我国的东南部及东南亚一带。由于老一辈相继谢世,能较全面知晓传说故事的人已不多。盘瓠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六名,且这六位主要传承人均来自泸溪县辛女村,由此看来,盘瓠传说的影响力很受限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许多年轻人已经走出大山,在远离故乡的城市里奔波,对于故乡那些久远的神话传说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使得盘瓠传说的传承更加的艰难。祭祀盘瓠和辛女,是泸溪苗族最为隆重的活动,而老司,则是祭祀的主角,现在知晓跳香程序的老司所剩无几,且年事已高,基本失去了表演的能力。

泸溪县仅张启荣1人能够独立完成整套跳香祭祀仪式,跳香主持后继乏人。张启荣是近70岁的老人了,他除了将这门绝学教给了2个儿子外还利用大小节庆、婚嫁、丧葬以及自己组织的大型跳香活动等为群众表演千余场次,在苗寨培训跳香人员50余人。希望他们能继承衣钵,把这项独特的民间习俗和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91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湖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湖南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湖南省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用舞蹈渲染生命,融中原文明,纳百家之长,最终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苗族古歌、孟姜女传说、土家族梯玛歌、盘瓠传说、土家族哭嫁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 入选项目一览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湖南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赛龙舟、梅山武术、巫家拳、岩鹰拳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湖南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瑶族长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湖南非遗传统音乐名录
也许一提到湖南你就会想到锦绣潇湘、伟人故里,火辣的湘菜、多情的湘女,其实湖南除了美景、美食、美人,还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众多文化特色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唢呐艺术、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江河号子、土家族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美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湖南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湖南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滩头木版年画、剪纸、湘绣、苗绣、挑花、竹刻(宝庆竹刻)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湖南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侗锦织造技艺、黑茶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项目 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陈氏蜂疗法、新邵孙氏正骨术、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癫痫症疗法、钻节风疗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湖南民俗国家级非遗名录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瑶族盘王节、炎帝陵祭典、苗族服饰、苗族四月八、土家年、舜帝祭典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非遗曲艺有哪些 湖南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丝弦、鼓盆歌、长沙弹词、祁阳小调、湖南渔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湖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湖南省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用舞蹈渲染生命,融中原文明,纳百家之长,最终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昆曲、高腔、湘剧、巴陵戏、傩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民间文学非遗项目 中国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十大类,其中民间文学包括民间故事、民间寓言﹑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长篇叙事诗、说唱文学等。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名民间文学有哪些?本文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间文学,有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等民间传说,有走马镇的民间故事、伍家沟的民间故事等民间故事,有盘古神话、女娲炼石补天、西王母神话等神话故事,有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还有童谣、谚语、歌谣、民间谜语等。接下来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中国非遗名录的十大民间文学。
【中国非遗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民间文学项目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民间文学名单,包括传统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谚语等。
河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 河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梁祝传说、董永传说、木兰传说、盘古神话、老子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新疆文化在东西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民族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哈萨克族达斯坦、柯尔克孜约隆、祝赞词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川地貌奇绝壮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各族人民在这片富饶悠久的土地上共同生活、长期交往,不仅创造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滋养了种类繁多、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阿诗玛、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四季生产调、格萨(斯)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陕西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大全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牛郎织女传说、木兰传说、蔡伦造纸传说、张骞传说、仓颉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甘肃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甘肃是一个历史久远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文资源环境独特的地区,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了西北高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形成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肃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宝卷、格萨(斯)尔、米拉尕黑、祝赞词(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甘肃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录
“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特定空间内独有的符号印记。它不仅记载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且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它们穿越时空,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满族说部(孙吴县满语故事)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青海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境内,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格萨(斯)尔、拉仁布与吉门索、康巴拉伊、汗青格勒、藏族婚宴十八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与东北亚区域开展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满族说部、陶克陶胡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