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陶胡(1864年5月13日-1922年4月),又译为“陶克陶”,孛儿只斤氏,蒙古族,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人,内札萨克蒙古下级贵族出身,清末蒙古族反清抗垦起义的主要领袖之一,有“刚毅英雄”之称。陶克陶胡生于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的一个毫克台吉(末等贵族,俗称穷台吉)之家。他的直系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父亲名为恩和毕力格,母亲叫做巴应嘎,全家以务农为生。民间艺人根据其真人真事创编出了同名说唱体民间文学,2011年入选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Ⅰ-116
  • 申报地区: 吉林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家世

陶克陶胡生于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的一个毫克台吉(末等贵族,俗称穷台吉)之家。他的直系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父亲名为恩和毕力格,母亲叫做巴应嘎,全家以务农为生。

陶克陶胡从小聪明伶俐胆识过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志气。在他十八岁时,塔虎城努图克以村民联防为目的成立兵会组织,群众公推陶克陶胡为兵会首领。在担任兵会首领后,陶克陶胡率领会兵,除人间之不平,救乡亲于水火,在乡里做了许多好事,民众都尊称他为“陶老爷”。

起义

反抗缘由

从乾隆年间起,不断有关内破产的流民来到关外蒙古地区择地耕种。清廷虽然对于这种行为予以严令禁止,但是蒙古各级王公考虑到吸纳流民可以增收地租、旗饷,便无视清廷禁令,放垦旗地广招流民进行种植。至嘉庆年间,哲里木盟蒙汉居民混杂的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包括郭尔罗斯前旗在内的几个旗因为偿还拖欠朝廷的债务还对下属百姓进行加派,这一系列缩小当地蒙古民众生存空间的政策招来了普遍的不满。

自1905年秋起,任职哲里木盟盟长的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辅国公齐默特色木丕勒决定再次大量放垦旗地。在放垦的过程中,激起了蒙古民众的强烈的反抗情绪。清朝垦务局的官吏甚至使用武力强垦的手段迫使民众妥协。陶克陶胡所居住的村落也是如此。于是家乡民众推举陶克陶胡为代表,向齐公(即齐默特色木丕勒)请愿,停止放垦旗地。陶克陶胡允诺后,来到了公府,却遭到了旗内官员的强横拒绝,还未等见到齐公,就被府丁拿下打了五十棍后逐出府去。

回到家后,陶克陶胡召集至亲好友策划武装起义。1906年9月23日凌晨,陶克陶胡带领他的三个儿子德力格尔、乃玛、努特克图和亲族乃旦扎布、哈达、扎木苏、富桑等8人以及义友赛吉拉胡、那顺巴图、额尔德尼达赖等32人,正式宣誓起义,并随即袭击了二龙索口垦务局,缴获枪支20余条。又于当晚11时突袭茂林站,俘获并处死12名日本测绘人员及负责保卫工作的清兵,又收缴了大批枪支弹药与军装。之后,他们迅速地在人烟稀少的昂格来、达尔罕一带隐蔽起来观望清军动向,伺机再战。

除了陶克陶胡之外,蒙古地区同一时期还有同为郭尔罗斯前旗的白音吐斯、彰武县的白音大赉、扎赉特旗的绰克大赉、科尔沁右翼前旗的牙什、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的丹丕尔等反清抗垦武装势力。他们或遥相呼应,或会师一股对清军的围剿进行抗击。

游击反剿

1907年6月,刚刚就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着手对陶克陶胡等活跃于奉天西北地区的蒙古武装进行围剿。起义领袖之一的白音吐斯被清军捕杀,余部投奔陶克陶胡。此时陶克陶胡主要在大赉厅、农安、长春一带活动。同年9月4日,陶克陶胡袭击盛京开通县,击毙1名、俘获6名日本测绘人员,还缴获了一批武器。他还在洮南府一带对日本测绘人员、清朝官员及商人进行袭击。

后来,陶克陶胡进驻醴泉镇一个叫“德隆”商号的酿酒作坊里。该作坊的铺商大院周围建有坚固的土墙,适合防守。这时,刚刚被清军冯德麟部击败的白音大赉率部来到醴泉镇与陶克陶胡会师,势力稍有恢复。不久,他们即遭到清军张作霖部的围攻。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凭借坚固的土墙工事、依仗地利之便抵抗清军进攻,双方僵持至夜晚。张作霖身先士卒,亲冒矢火率部猛攻,却仍不得克。最后,张作霖从士兵中选出敢死队若干人,扶梯攀垣,用排子枪来射击,陶、白二人才因抵挡不住突围而走。而清军在这次战斗中伤亡了700余人之多。

陶、白二人率部从醴泉镇突围后,张作霖仍继续追击。陶、白遂撤入索伦山,又分兵盘踞景星镇,互为犄角。1908年初,张作霖率部入山进剿,陶克陶胡指挥部队凭卡阻击。在清军大炮的轰击下,反垦武装终于还是无力抵抗。陶克陶胡凭借沿途蒙古族百姓的帮助,换马乘骑突围而走。而白音大赉、牙什等人却在此役中被张作霖生擒。这对于蒙古反垦武装势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败走沙俄

陶克陶胡从索伦山突围后,先后转战于科尔沁右前、后旗和扎赉特旗等地。由于陶克陶胡在这些地区拥有群众基础,使得他的抗清活动得以延续。1908年秋,陶克陶胡辗转回到索伦山,进而于哲里木盟北部出没,对清军进行骚扰。次年3月,徐世昌联合众蒙古王公大举进兵,并严禁当地百姓给陶克陶胡报信,这使得陶克陶胡无处立足,被张作霖率部接连追击800里。最后,陶克陶胡经外蒙古车臣汗部北上,逃入沙皇俄国境内才终于将追兵摆脱。

结局

1911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古脱离清朝,并称“博克达汗”,建立大蒙古国。陶克陶胡闻讯从沙俄辗转来到库伦。1922年,陶克陶胡病逝于库伦,终年58岁。其后人现居蒙古国,曾造访中国寻亲祭祖。

评价

陶克陶胡是站在蒙古民众的利益上反抗强权压迫保护蒙古人土地的“民族英雄”;

影响

陶克陶胡起义在蒙古人中影响较大,民国年间另一位蒙古族反垦起义领导人嘎达梅林就是受陶克陶胡事迹的熏陶下揭竿而起的。此外蒙古人还根据陶克陶胡的事迹创作了蒙古英雄叙事诗《陶克陶胡》,影响力仅次于另一部英雄叙事诗《嘎达梅林》,至今仍为许多蒙古人所传唱。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23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吉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与东北亚区域开展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满族说部、陶克陶胡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朝鲜族花甲礼、长白山采参习俗、朝鲜族传统婚礼、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百种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有哪些 吉林省传统技艺非遗名录大全
吉林省处于关东腹地,纵观历史,地域间、民族间的交流、融合,给吉林大地留下了许许多多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又新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泡菜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吉林省的社会形态仍以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伴生为主,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以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形式得到留存,成为吉林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朝鲜族农乐舞、鼓舞、朝鲜族鹤舞、朝鲜族长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有哪些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就有朝鲜族跳板、秋千、摔跤(朝鲜族摔跤)、满族珍珠球、朝鲜族尤茨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传统戏剧林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吉林大地上,孕育出了许多独特的文艺形式,它们出现的原因和地区各不相同。如今,它们或许不再承担着当时的职能和作用,但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呈现于生活中的这些文艺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把先民的故事以最动人的姿态讲述给后人。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黄龙戏、吉剧、满族新城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洞箫音乐、鼓吹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 吉林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项目
吉林省的社会形态仍以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伴生为主,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以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形式得到留存,成为吉林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还保留着原生态的满族文化、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和渤海文化等,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遗存,涵养着大量的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剪纸(长白山满族剪纸)、满族刺绣(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平氏浸膏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非遗曲艺有哪些 吉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大鼓、二人转、乌力格尔、朝鲜族三老人、盘索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民间文学非遗项目 中国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十大类,其中民间文学包括民间故事、民间寓言﹑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长篇叙事诗、说唱文学等。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名民间文学有哪些?本文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间文学,有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等民间传说,有走马镇的民间故事、伍家沟的民间故事等民间故事,有盘古神话、女娲炼石补天、西王母神话等神话故事,有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还有童谣、谚语、歌谣、民间谜语等。接下来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中国非遗名录的十大民间文学。
【中国非遗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民间文学项目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民间文学名单,包括传统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谚语等。
河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 河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梁祝传说、董永传说、木兰传说、盘古神话、老子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新疆文化在东西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民族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哈萨克族达斯坦、柯尔克孜约隆、祝赞词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川地貌奇绝壮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各族人民在这片富饶悠久的土地上共同生活、长期交往,不仅创造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滋养了种类繁多、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阿诗玛、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四季生产调、格萨(斯)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陕西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大全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牛郎织女传说、木兰传说、蔡伦造纸传说、张骞传说、仓颉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湖南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湖南省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用舞蹈渲染生命,融中原文明,纳百家之长,最终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苗族古歌、孟姜女传说、土家族梯玛歌、盘瓠传说、土家族哭嫁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甘肃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甘肃是一个历史久远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文资源环境独特的地区,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了西北高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形成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肃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宝卷、格萨(斯)尔、米拉尕黑、祝赞词(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甘肃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广东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谜语(澄海灯谜)、雷州歌、禅宗祖师传说(六祖传说)、珠矶巷人南迁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广西非遗民间文学名录汇总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沿边沿海沿江,地理复杂,民族多样,文化多元,非遗资源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丰富多彩。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布洛陀、刘三姐歌谣、壮族嘹歌、密洛陀、壮族百鸟衣故事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