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镇民间故事已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全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阳镇政府一直很重视广阳镇民间故事的传承,并计划为其打造更优质的传播平台。
据了解,本次改造总建筑面积为348.11平方米,主要对故事会馆、设施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的提档升级。故事会馆将增加故事播放墙,利用红外人体感应式定向音响,自动快捷地给游客讲故事。此外会馆内还新增了创作室、录音棚等,以便于对广阳故事进行集中创作,并保证优质的语音资料。在设施设备及周边环境优化方面,增加了亲水平台、水上步道、休息亭廊等,并配以灌、乔木及多样花草绿化。
最终,此次改造升级完成后将形成“一带一轴四组团”的格局。“一带”指街区景观带,“一轴”指中心景观轴,“四组团”分别是故事会馆、展示陈列馆、文化广场、故事苑。故事基地改造预计将于2017年完成施工建设,并对外开放,届时游客便能更加全方位、深层次地领略和欣赏广阳镇民间故事的魅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处重庆南岸最偏远地带的广阳镇正面临“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并存。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稳定和谐?广阳镇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抓手,通过故事会、龙舟会以及一年一度的江南枇杷节等文化载体,弘扬优秀文化、提升居民素养,为打造“东部港口新城、生态旅游强镇”凝聚起正能量。
右手执扇子,左手持案板,“哐”的一声,案板拍桌,身着蓝色大褂的杜志榜便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属于广阳的民间故事……
2月20日,每月一次的广阳故事会如期开讲。“本土明星”轮番登场,杜志榜带来的《警钟》、广阳小学学生易佳玲带来的《我的邻居张阿姨》等精彩故事,引来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每次故事会都像过节一样,可以看闹热,还能长知识!”明月村村民赵承兰是广阳故事会的常客,如今,她不仅自己当“粉丝”,还发动了一家老少一起参与。
广阳镇有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2011年,广阳民间故事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着这股东风,当年6月,广阳民间故事传承基地正式投用,“广阳故事会”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多年来,因其通俗易懂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内容,故事会成为当地居民口耳相传的文化大餐。而故事传承基地也借此收集整理以及原创了故事5000余则、民间谚语400多条、民间歌谣200余首,为居民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文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何实现这种教化作用?我们的优势资源——民间故事,正好是一个舞台。”广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故事基地这一载体,广阳镇将文明的因子植入其中,通过故事、歌舞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文明道德风尚。如今,广阳民间故事传承基地的故事会、道德讲堂等,不仅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了广阳民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修养、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平台。
龙舟文化演绎华夏文明
江上锣鼓喧天,江岸呐喊不断。2013年5月10日,“升级版”的广阳龙舟会引来无数市民前往观战——12支龙舟队伍奋力划行,不仅生动演绎出团结向前的精神风貌,也为端午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传递出别样的文化内涵。
早上吃粽子,中午喝雄黄酒,下午划龙舟。千百年来,广阳镇人就这样度过每一个端午节。
据介绍,很久以前,每逢端午,明月沱、河口、贯口3个码头都要自发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舟赛,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寄望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岁月更迭,这一传统在广阳不仅没有消逝,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炼与升华。龙舟表演和竞技愈演愈热闹,龙舟会上,市民还可以参与到进祭品、行拜礼、宣祭文、拜辞神、赛龙舟、捉鸭子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中,体验乡间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魅力。
因为龙舟文化的深厚积淀,广阳镇还收获了“中国龙舟之乡”的美誉。
“利用历史文化积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倡导,往往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广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重庆南岸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广阳镇一直在努力拓展龙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多次举办端午龙舟会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提档升级,2013年,广阳镇的龙舟赛已经上升到“国际水准”——不仅赛事现场由广阳镇银湖搬至长江广阳段内河,赛道也比照国际标准的1000米直道竞速进行了设计。在5月10日的比赛当天,五花八门的龙舟、“呼儿嗨哟”的号子、 个性十足的踩头师傅等,更是让市民见识了龙舟竞渡的精彩。
“传承华夏文明,共享文化盛宴。”广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广阳镇还将不断挖掘地方人文、民俗资源,进一步扩大龙舟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将广阳龙舟会打造成为全国龙舟分站赛事。
以节为媒打造“枇杷名片”
当地果农提着自家的果篮、箩筐等,摆起数百米长的“水果集市”,络绎不绝的市民赶来“尝鲜”,自驾车辆排成了长龙……这是去年举行的第七届江南枇杷节的盛景。而今,一年一度的枇杷节已经成为广阳镇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
枇杷是广阳镇享誉全市的一张名片。经过多年培育,这里已形成“以基地为示范,果农为主体,合作社为纽带,政府协助拓展市场为推动”的枇杷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目前全镇枇杷种植面积达到4500多亩,产量高达250多万公斤。
如何充分发挥这张“名片”的影响力,实现农业的更大化效益?在重庆南岸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广阳镇以节会的形式,为枇杷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而打造出极富盛名的江南枇杷节。
枇杷节以“民乐、养生、健康、和谐”为文化内涵,整合旅游、文化、农业等资源,将旅游观光、全民健身、生态环保等融为一体,精心包装出“海吃枇杷比赛”、“车友会枇杷”、“枇杷微博冲浪”、“乡村时光故事会”等系列精彩活动。
以节为媒,促农增收。据介绍,从2007年举办至今,广阳江南枇杷节已经被打造为市内著名的采果节,在实现政府搭台、果农增收的同时,更是极大提高了广阳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了广阳镇的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