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包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生态祭祀舞蹈,因用棕片包着脑袋舞蹈而得名。其表演形式风格原始、古朴,装束奇特,舞蹈动作粗犷豪迈、孔武有力。表演的人数由1至20人不等。舞者多为男性,他们以棕片裹头,身披棕叶,腰系万年常青藤,手执木棍,踏着鼓点翩翩起舞。棕包脑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舞蹈。
详细介绍 PROFILE +

“棕包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生态祭祀舞蹈,因用棕片包着脑袋舞蹈而得名。其表演形式风格原始、古朴,装束奇特,舞蹈动作粗犷豪迈、孔武有力。表演的人数由1至20人不等。舞者多为男性,他们以棕片裹头,身披棕叶,腰系万年常青藤,手执木棍,踏着鼓点翩翩起舞。

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不可缺少的几项重要民间习俗。而在湖南省洞口县长塘、月溪、渣坪一带的瑶寨山乡,农历的正月十四、十五日, 村民们跳起一种独特的“棕包脑”舞。他们穿上瑶服,走村串寨,为同胞们送去新春的祝福,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每年都是如此,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他们就会和邻村的瑶民用棕片裹头,身穿瑶服,手提齐眉棍到各家各户去拜年。当地的人们在“棕包脑”身上寄托着自己美好的愿望,把它当作了瑶家的财神爷,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

整个“棕包脑”表演粗犷雄武,舞者手提棍棒,屈膝深蹲,棍棒飞舞,敏捷有力。蹲时,扫棍、挑棍;转时,挖棍、挠棍;立时,顶棍、劈棍。一进、一退、一折、一转,斜线移动,给人以神秘、原始的美感。

“棕包脑”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武术。只要会“棕包脑”的人都会武术,

跳“棕包脑”时,先耍着棍到当地各家各户去拜年,耍完棍后,主人会高高兴兴地把事先准备好的糍粑送给他们,以示敬重。接到糍粑后,端棍向主人行一鞠躬礼,出门再去下一家。但在进门时,如果被人把头上的棕叶掀下来,这家人一年都会倒霉,便要跟主家道歉行礼。为了保护好自己,并受到主家的尊敬和欢迎,所以每年他们都会抽时间到山上练习武术,山上的空地、田间地里都是他们练习和表演的场所。

“棕包脑”之前有一些禁忌,比如说只能是本村本族的人才能传授和学习,不传外族人。传授和学习的时候,也会选择隐秘的地方。他们甚至对外来打听“棕包脑”舞蹈来历的人都很忌讳和反感。

原来,“棕包脑”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在没有“开梅山”以前,长塘山上住着一位年轻美丽的瑶族女人。一天她在山上采摘山果时,被凶恶的山鬼强人掳走了。她的儿子长大后,决心救出母亲。为了不让山鬼强人认出自己,顺利救出母亲,少年费尽心机。他把割来的两块棕片,做成四方帽子戴在头上。他想,光戴在头上,身上看到还是不行。他又上山剁来常青藤,缠在布衣上,看看还是不行,又找来几块烂花布,一块布撕一条,那一块布撕一条配到一起缠在身上。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自己装扮成“棕包脑”的模样。

乔装打扮后,他拜“倒立梅山神张五郎”为师,苦练擒鬼除魔的本领。然后隐身山林,经历千辛万苦,在三峒梅山的帮助下,打败山鬼,救出母亲,母子团聚。为了颂扬祖先寻母救母孝母的大爱美德,长塘、罗溪、月溪的瑶族后人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十五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跳起“棕包脑”舞,歌功颂德,祈福未来。

而这身“棕包脑”装束,经过千年传承,成为瑶族服饰和当地风俗习惯不可缺少的元素。

“棕包脑”的表演程序分为“祭祀”“单棍表演”“双棍表演”“凳术”“梅山倒立”“驱山鬼、打野兽”“庆祝”等段落,每个段落细节繁多。

“祭祀”时,在场地中央摆一方桌,奉上糍粑、桃子等贡品。待香、烛燃起,瑶老阴师朝天吹响牛角,“棕包脑”持棍顿地,吆喝前行,而后挥棍迈步,半弓躯体,双手握棍作揖,十分虔诚。

“单棍表演”时,“棕包脑”执棍而立,前劈后勾,左打右击,吆喝声四起,山谷震荡。

“双棍表演”由两个“棕包脑”握棍对立,你攻我防,棍棒噼啪作响;

“梅山倒立”时,“棕包脑”双手着地,倒立行走,动作诙谐;

“凳术”表演中,“棕包脑”手握长条凳,挥舞旋转,前推后挡,呼呼生风;

“驱山鬼、打野兽”的场面紧张激烈,如山洪袭来,势不可挡; 舞蹈最后在“庆祝”中圆满谢幕,“棕包脑”踏着鼓点,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棕包脑”具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瑶族先民不畏强暴,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既有舞蹈的特征,又具戏剧的色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瑶乡原始的梅山舞蹈“棕包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掌握“棕包脑”的老艺人越来越少,而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承这种艺术,“棕包脑”在瑶乡已濒临消亡之势。

近年来,洞口县委、县政府专门为保护“棕包脑”出台专门的文件,全力拯救瑶乡“棕包脑”。洞口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棕包脑”的保护力度,为传承人带徒传艺创造优越的条件,让“棕包脑”进入社区、学校,融入广大群众的生活之中,把保护“棕包脑”的举措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洞口瑶乡“棕包脑”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瑶乡山寨的重要遗存。对研究瑶乡山寨的民俗、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发掘探讨古朴的瑶族舞蹈及古代武舞的渊源、发展、演变很有意义。

目前,洞口县瑶族“棕包脑”舞已列入第四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64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 、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那么,中国著名传统舞蹈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秧歌、龙舞、狮舞、麒麟舞、灯舞、朝鲜族农乐舞、花鼓灯、傩舞、鼓舞、芦笙舞,其中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山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传统舞蹈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其中一种,是山西人民在历史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具有山西文化特质的艺术形态,是能够体现山西人文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艺术样态,是传承百年以上、根脉清晰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狮舞、傩舞、高跷、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录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燕赵遗风、京畿神韵、太行风骨,充分彰显了河北大地文化的厚重与精彩。传统舞蹈产生、流传于民间,它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传统舞蹈经常与民俗、传统游艺类项目相互依存,是内容相对丰富的一个项目大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大全 辽宁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遗传统文化遗产,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龙舞、高跷、朝鲜族农乐舞、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湖南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瑶族长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广西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舞蹈是人类最早发生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来源于人类最初生活的一切活动,并深深根植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沃土之中。人们劳动、生活、狩猎、战争、祭祀、娱乐、爱情等重要活动都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舞蹈同时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现,是表达美好生活愿望和宣泄情感的需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狮舞、铜鼓舞、瑶族长鼓舞、瑶族金锣舞、多耶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陕西省传统舞蹈类文化资源不仅是陕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属于国家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鼓舞、靖边跑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公布 新疆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维系着国家的重要基础,也连接着各民族共同的情感心理。新疆作为我国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丝绸之路上多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大动脉,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赛乃姆、塔吉克族鹰舞、蒙古族萨吾尔登、萨吾尔登、锡伯族贝伦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四川省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族众多,这些让天府之国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传承的沃土。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弦子舞、卡斯达温舞、㑇舞、羌族羊皮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大全 海南非遗传统舞蹈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是一个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千古传承,流转不歇,作为公共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黎族打柴舞、老古舞、海南苗族盘皇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秧歌非遗项目 国内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名单
我国有名的非遗秧歌有哪些?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就有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等。下面本文整理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非遗项目名单,一起了解下吧!
湖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公布 湖北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很悠久的流传历史,还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文化遗产,中国乃至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是当地文化体现,也间接的诉说这一座城,一个物件,一种戏曲的故事。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撒叶儿嗬、灯舞、肉连响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古时河南称为“豫州”,因居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曾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深刻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狮舞、高跷、麒麟舞、灯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吉林省的社会形态仍以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伴生为主,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以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形式得到留存,成为吉林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秧歌、朝鲜族农乐舞、鼓舞、朝鲜族鹤舞、朝鲜族长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安徽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花鼓灯、傩舞、灯舞、火老虎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传统的民间舞蹈是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云南的传统舞蹈精彩纷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个民族会因为居住分散,各聚集区的舞蹈也会不一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锅庄舞、木鼓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彝族葫芦笙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西藏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西藏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项目
西藏各民族在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知、适应、改造、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积淀厚重、特色鲜明、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于民众,服务于民众,造福于民众。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藏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弦子舞、锅庄舞、热巴舞、羌姆、宣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西藏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甘肃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项目
陇原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陇原人民日常文化和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智慧,饱含着他们对劳动、生活的理解和期望,成为陇上民俗的亮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肃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傩舞、高跷、兰州太平鼓、锅庄舞、鼓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甘肃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单 内蒙古非遗传统舞蹈有哪些
舞蹈是人类最早发生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来源于人类最初生活的一切活动,并深深根植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沃土之中。人们劳动、生活、狩猎、战争、祭祀、娱乐、爱情等重要活动都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舞蹈同时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现,是表达美好生活愿望和宣泄情感的需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蒙古族安代舞、查玛、萨吾尔登、鄂温克族萨满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