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甲秀楼风景区的贵阳十八中学创建于1958年,60多年来,十八中人历经坎坷,走过了从薄弱到名牌的艰难历程,而今已成为一所社会声誉好、市民信任度高的名牌学校。学校着眼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着手于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九十年代初提出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九十年代末,又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获得快乐,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都得到尊重”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进一步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名师扬校,环境靓校、创我名校”作为办学方向;以“办学要有高境界,管理要有高效率,教师要有高品位,学生要有高素质,育人要有好效果,工作要有好业绩,校园要有好环境,员工要有好口碑”为办学目标。为实现办学目标,学校用新的理念指导工作,积极推进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实践能力的新途径。目前,学校逐步显现了“着眼全体、关注差异、发展潜能、教育优质、创高素质”的办学特色。
学校有专任教师14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7人、中级教师68人、学科带头人1人。
学校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全国文化扶持委员会、中国少年报联合命名为“手拉手先进学校”。多次被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估确定为“贵州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示范校”、“贵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学校曾被评为“贵阳市文明单位”、“贵阳市五好学校”、“贵阳市标准化初级中学”、“贵阳市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学生共获全国、省、市各类奖项1000项。在初三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学校有11名学生获一等奖;在全国“华罗庚金杯”赛中,曾获两金三银九铜;在“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曾获两金一银十一铜;在第六届全国车模比赛中,获得三金一银五铜,其中两人打破全国记录,一人创全国新记录;在第七届全国车模比赛中,获得一金两银一铜;在第八届全国车模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在第十届全国车模比赛中,获得两金一银两铜。
1958年,学校成立。
1988年,市政府实行“小升初”改革,学生按片区就近入学。同时,学校被列入首批加强的十四所初中之一。
1991年,学校夺得贵阳市中考第三名,获市教委初中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学校党支部”,学校被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检查团负责人、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杨海波同志誉为“小升初改革典型。”
1992年,学校被市政府列为首批实施义务教育达标的中学,受到市政府嘉奖。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1993年,学校被列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以巩固“双基”促进“两全”,创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同年,学校被中共南明区委、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1994年,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中毕业统考成绩首次夺冠,六科总分超市平均分68分,学校党支部被中共贵阳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被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1991——1993年度文明单位”。被“贵阳电视台”、“贵州日报”“时代英豪”特别画刊专题报道。
1995年,学校初中教育质量全部达到省人民政府“普九达标”的各项指示,初中毕业考成绩又一次名列第一,学校体卫工作受表彰,被共青团中央、全少工委、文化扶持委员会、中国少年报社会联合命名为“全国先进‘手拉手’联谊学校”,学校被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1992——1994年度的省级文明单位”。
1996年,学校在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评估获一等奖,初中毕业统考成绩再获第一。
1997年6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临我校,并题词勉励。在省、市政府及教委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工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从1994——1997年,初中毕业考成绩逐年上升,连续4年名列贵阳市统招中学第一名,学校再次被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1995——1998年度文明单位”。继四连冠之后,1999年、2000年中考成绩再次名列第一。
1999年5月,市教委党委批准十八中在富源中路原32中校址办分校,分校实行“民办公助”的办学体制,按照“开放式办学、封闭式管理”的办学模式。由十八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特级教师项定基同志担任分校校长。
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具体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