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中学创建于1945年8月7日,当时的校名为“晋察冀边区第六中学”。
1948年秋天,都大营村民给学校送来一块刻有“学不忘民”四个大字的木扁,这是学校光荣历史的见证,是校训“学不忘国,学不忘民”的真实写照。
1949年12月2日,本校易名为“河北省立辛集中学校”,进一步走向正规化,在由“队”改“班”的基础上,分年级设初、高中,同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1962年10月,河北省教育厅确定河北辛集中学为河北省重点中学。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河北辛集中学受到严重摧残破坏。1966年8月河北辛集中学被迫停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遭受严重破坏。1968年10月,本校以“资产阶级大染缸”的“罪名”被强行解散,改由束鹿县领导,后易名为“束鹿县五七农业学校”,1972年又改办“束鹿县师范学校”,从束鹿县招收学员,办短期的“农技班”、“机电班”、“文宣队”和“师训班”。1973年学校又更名为“束鹿县辛集中学”,至1978年初,先后在辛集镇周围七个公社招收高中班64个,初中班4个,共3740余名学生。
1978年1月国家教育部确定其为全国首批办好的20所重点中小学之一,1978年6月,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为“辛集中学”平反,摘掉“资产阶级大染缸”的帽子。原石家庄地区教育局长徐英杰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原河北辛集中学副校长刘俭任校长。1978年7月,恢复考试招生制度,在石家庄地区范围内录取高一新生。1978年9月,原河北辛集中学校长陈挹芬任学校名誉校长,原河北辛集中学副校长刘金池任副校长。1978年10月,河北省教育厅确定其为优先装备的13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1979年6月,石家庄地区行署决定学校由地区行署管辖,9月25日,学校按省统一规定,校名恢复为“河北辛集中学”。
1997年6月,学校挂牌《“九五”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实验基地》,承担《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研究任务。
2003年3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河北辛集中学“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称号。
河北辛集中学建成千兆校园网,有河北辛集中学网站,并与市教育网光纤接入。76个多媒体教室,均配备了P4电脑、大屏幕投影、有源音箱等,其中26个高三教室还加配了实物展台,1个64座的学生微机教室;1个160座的电子阅览室,全校微机总数达600台,一套校园闭路系统,学生教室全部配备了29吋大彩电,两台DV摄像机、3台高配置的数码照相机、一套非线编系统。
以上硬件设施资料均截止于2007年10月02日
截止于2010年10月18日,河北辛集中学有6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管理。
截止于2007年10月02日,教职工265人,专任教师203人,有12名特级教师,75名中学高级教师,63名中学一级教师,其中有国家、省级和市级骨干教师23人,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9人。
截止于2010年10月18日,教职工258人,专任教师203人,有10名特级教师,73名中学高级教师。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德育先进校”奖牌。
1990年河北省教委颁发的“教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
1992年获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全面督导评估“优秀学校”一等奖,199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先进单位”称号。
1998年10月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97~98年度优秀实验集体”,挂牌“科研先导型学校”。
1998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授予本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河北省体育局和教育委员会联合授予学校“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2000年度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输送人才奖’先进单位”称号。
2001年初,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小组授予学校《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先进实验单位称号。
2014年11月21日,河北日报刊登出河北辛集中学荣获:“2012至2013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