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巨口鲨体长4-5米,体重800千克。体延长而呈圆柱形,稍侧扁,但粗壮。头很长,约略等於躯干长。吻颇短,平扁而圆广。眼中大。口非常大,端位,口角延伸至眼後;牙细成须状,齿小,锥状,两颌各具逾100列以上。以过滤浮游生物觅食,鳃孔後两孔位於胸鳍基部之上方;具指状鳃耙。背鳍低而小,第二背鳍尤甚;臀鳍极小;胸鳍大型,狭长;尾鳍帚形。尾柄侧扁而无侧脊,但具上下凹槽。脊椎总数为125。
巨口鲨最独特的相貌正如其名所示,也就是它那巨大且又怪形怪状的嘴巴,嘴大,张开嘴宽约1.5米。尾长,但和长尾鲨科不同,上半叶上翘的不厉害。
栖息环境
栖息大洋、深海、近海沿岸。罕见之大洋洄游的滤食性鲨鱼,栖息深度可能介於5-1000米之间。
生活习性
巨口鲨属于非常罕见鱼种。生性不活跃,可能更甚於象鲨与鲸鲨等之鲨类。主要以滤食浮游动物为生,例如磷虾,桡脚类的动物与水母等,也可能捕食小型中层水域之鱼类。其上颌正上方的吻上有一个亮白色的条纹,在摄取食物的行为上可能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
这是一种难以捉摸的鱼,自1976年发现踪迹,无论是误捕或搁,只有17头被记录,其中大部分都是已经死了的标本。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西澳)、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日本、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秘鲁、菲律宾、塞内加尔、南非、斯里兰卡、美国(加州,夏威夷岛)、越南。
繁殖方式
卵胎生,胚胎以卵黄囊及同胎之其他的卵为食。雄性成熟体长约400厘米左右。
种群现状
巨口鲨生活于深海,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偶然误捕。大多数标本已被博物馆收藏用于海洋渔业研究和利用。来自东南亚捕获的报告显示,对渔业有一些潜在的影响。然而,由于缺乏渔获量数据和生活史的信息,很难判定这个物种受渔获的影响。 2014年根据巨口鲨的尺寸和深度分布预测,它们正受到明显的渔业威胁,面临灭绝的风险升高。有证据表明,巨口鲨在台湾被刺网渔业捕获频繁,而且2015年已经在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屡被捕获。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相关报导
1976年11月15日,美国水文地理考察船“MBC”号完成了对夏威夷群岛北部深4800米水域的考察后,在往回拉一个伞状防坠器时意外捕获了一只长4.5米,重750公斤的特大的鱼,而且它居然有一个宽1米的大口。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条巨口鲨,一条雄性巨口鲨。它被保存在火奴鲁鲁博物馆,属于一个鲜为人知的鲨鱼族群。
第二条巨口鲨是在8年后的1984年11月在距离加里福尼亚不远的圣卡塔林娜岛捕获的,据说当时这条鱼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这以后,搜索大嘴鲨的行动纷纷展开。1988年到1990年,又有4条大嘴鲨被发现,分别在西澳大利亚的印度洋、日本海域(2条)和加里福尼亚海域。遗憾的是以上6条全部是雄性。
直到1994年11月,终于有一条雌性大嘴鲨在日本九州岛福冈市的海岸被发现,不到2小时,CNN便像世界展示了这条长达4.8米,重800公斤。经赶到的美国专家鉴定,这是一条从未生育过的大嘴鲨,卵巢只有3毫米大,看来还在发育中。
截止2011年全球有发现记录的也只有50只。2006年3月中旬浙江省乐清县岐蒲镇渔民在中国东海南部(靠近台湾北部)海域捕获一条体长4560mm的鲨鱼。经鉴定为巨口鲨,为中国大陆沿海鲨鱼新纪录种。 也是全世界有发现记录的第36条。2006年3月26日此巨口鲨运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标本工艺厂 , 并制成标本。
2011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鹿城标本工艺厂厂长刘鸣先生自建的温州金洲动物博物馆新馆开馆,在一楼海洋世界展厅展出此巨口鲨标本。
除了鲸鲨和姥鲨之外,巨口鲨是人们所知第三种以浮游生物为生的鲨鱼。最大的巨口鲨样本身长为5.63公尺,这也表示,和其他靠浮游生物维生的鲨鱼同类一样,巨口鲨也能够长成庞然大鱼。
巨口鲨和大白鲨与尖吻鲭鲨都是近亲,并似乎和两者一样都是分布广阔。塞内加尔、南非、巴西、菲律宾、泰国等地的近海一带都可捕到巨口鲨,特别在加州和日本,都曾发现过几头巨口鲨,这两个地区很有可能就是这种神秘生物的繁殖地。巨口鲨似乎趁黑夜才在海面进食,白天则是潜隐到海水深处。它们似乎行动缓慢,而且比姥鲨的动作还要迟缓,有人曾看到巨口鲨被抹香鲸捕食。
2015年2月6日,菲律宾渔民在菲海岸发现一头罕见的巨口鲨。这条鲨鱼体长将近4.6米,被发现时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