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葡萄,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公安县的葡萄产业从1988年起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成为公安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以年均8000亩的速度递增,已占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葡萄产区。具有颗粒大,颜色深,果粉浓,酸甜适度等特点。
2016年11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公安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公安葡萄95%都是藤捻葡萄,藤捻葡萄产量高,个大、汁多、皮薄、糖分足。
公安葡萄由最初群众自发引进的“巨峰”、“高墨”、“京亚”等单一的低产、低效品种,向“藤稔”、“夏黑”、“维多利亚”、“香妃”等极早熟、早熟,“南玉”、“红宝石”、“红玫瑰”等“提子”类迟熟优质、高效品种发展。
品种数量由过去的2—3个发展到10—20个主推品种,形成早、中、迟相结合的品种结构。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纵横,属平原湖滨地区。
地面高度一般为海拔36米左右,境内主要为平原湖区,西南部分地方为平岗和丘岗地。虎渡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把公安县全县分为虎东、虎西两片。境内山丘分布在县境南部,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
公安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特点。春季冷暖多变,温度上升快,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量锐减;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热量丰富,无霜期长,低温冻害频次较少,适宜于包括葡萄产业在内的多种作物生长。
育苗:嫁接育苗(砧木:贝达、红富士实生苗)。
栽植时间:十二月底到三月中旬。
栽植密度:每亩栽值株数≤260株。
施肥:每年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
浇水:采收前20天禁止浇水。
果实采收:
夏黑:7月上旬至8月上旬。
藤稔:7月中旬到8月底。
红地球:8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2011年,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6.68万亩,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占全省的65.12%。
2012年,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4.35万亩(习惯亩),其中受益面积3.93万亩,种植农户1万余户,葡萄总产量10.56万吨,年产值达6.5亿元。
2014年,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8万亩,其中受益面积7.2万亩,种植户1万余户。葡萄总产达20万吨,产值8.64亿元。
2015年,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6.5万亩,其中受益面积5.9万亩,种植农户1万余户,年葡萄总产量9.5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产业规模稳居湖北省第一。
2016年,公安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占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半壁江山,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葡萄产区,年产量17万吨,产值10多亿元。
2017年,公安葡萄仅核心产区埠河镇种植面积就超过7万亩。公安县成为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县,历时20多年培育出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葡萄产业,赢得“中部吐鲁番”的美誉。
2016年11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公安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公安县范围内除了家户庭院有零星种植外,基本上没葡萄成片种植园,当时的专家认为“黄河以南不可能种出好葡萄”。
1988年,公安县埠河镇天心眼村农民陈光忠从浙江省金华市引进“巨峰”、“髙妻”、“高墨”、“京亚”等10多个葡萄品种成片定植20亩地进行试种。
1990年投产,引种的巨峰和京亚表现出特有的适应性,且丰产、优质,平均亩产2000千克左右。从此,本地的葡萄开始走向市场。
到20世纪80年代末,公安县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左右。
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金华对藤稔葡萄果实膨大剂的运用,特大粒的“乒乓葡萄”引起全国的关注。同时也推动了本地葡萄的发展。在公安县埠河镇范围内,90年代末葡萄种植面积增加到4000余亩。
跨入21世纪,公安县的葡萄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公安县埠河镇,把葡萄种植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产业进行快速发展。
2005年,公安县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为3万余亩,到2014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5万亩。8年间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了2倍,每年以4000多亩的速度递增。同时,公安县沿国道、省道部分乡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纷纷加快发展步伐,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