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宫,主祀道教保生大帝,是大龙峒当地的信仰中心,由于创庙者为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之意,已有200余年。
该观主奉保生大帝老祖、二祖、三祖至六祖,以及平安祖、白礁祖,另奉祀中坛元帅、三十六天将、黑虎将军;后殿祀神农大帝、孔圣夫子、关圣帝君、玄天上帝;西厢供奉注生娘娘、池头夫人、太岁星君;此外还有供奉玉皇大帝和无极天至尊的凌霄宝殿,以及供奉孔子的邻圣苑。
保安宫根据《淡水厅志》记载是在嘉庆10年(公元1805年)兴建,历经10年落成;但在《台北保安宫专志》所记载的是乾隆7年(公元1742年)有泉州同安移民从其原乡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分火来台,初期是木造的庙宇,后来神迹威赫居民便在乾隆20年(公元1755年)扩建,历经5年完工;而在保安宫大殿的龙柱落款是在嘉庆9年(公元1804年)。据《台湾文化志》所述保安宫建成后富丽堂皇,为台北市最大的道教官观。1898年、1917年、1967年该观经过三次修缮,1981年又进行了扩建。
保安宫最大的庆典是在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日,这天要举行盛大的游行表演和13个祭祀团体的“大道法会”,并演出极具特色的台湾“家姓戏”,来庆祝保生大帝的诞辰。
保生文化祭就是保安宫每年例行的绕境活动,在保生大帝神诞前一天农历3月14日举行,一般上午在庙埕举行民俗竞技,下午1点开始由报马仔、土地公、头旗车等率先开道,接着各寺庙轩社、力士会、艺阵等展开拜寿表演,最后的放火狮活动更将绕境推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