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刘激任益阳知县,在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上兴办了一所龙洲书院,并在山崖上刻制了一副“资江十景图”。传说这位知县有天晚上做梦,说有一只仙猫托梦于他,要他在任期内多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第二天一早,他便升堂晓告全县百姓:大兴土木,在县邑四围修一道坚固的城墙,一可用作军事防御,二可用来防洪挡水。
刘激把古藩司地(明官史封地)——古河伯所地(元官史封地)——古东门——北沄——拱北桥——文昌阁——节孝总坊(表扬孝道的场所),及沿河的碧津官渡总面积达三平方公里的地方,围将起来。城墙高度为六米。从清益阳县志城舆图可知,这个巴掌大的围城,较之全国那些有古城墙的历史名城,虽然小气和袖珍了一点,但较之三国时鲁肃为抵挡关羽骑兵筑的那道土堤,却像样多了。
虽总面积不过三平方公里,但从此就奠定了它作为益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基础和地位,益阳史上的首座民国专署衙门,就设在西门外的学宫。清末以来,西出城门的龙鳞镇、头堡、二堡和三堡,号称十五里长街的麻石街,就是从这里发祥的;改革开放后向南拓展的40平方公里新城区,也从这里肇兴。
古城池虽小,但东、南、西、北四门,一张也不少。不仅不少,且距南门200米处的东边,还多了张小南门。这是因为,南城墙濒临资江,在没有自来水和货运主要靠水的年代,多一张城门,显然是考虑到取水和运输的便捷。且还因小南门的下手,有个益阳人都熟知的碧津古渡,此门的设置,自然也方便那些南来北往的过渡人。
益阳古城十景
关濑惊湍、志溪帆落、会龙栖霞、裴亭云树、白鹿晚钟、庆洲渔唱、西湾春望、碧津晓渡、甘垒夜月、十洲分涨。(个别已不复存在)
益阳十景的说法最早源于明代明朝嘉靖年间时任益阳县令刘激和龙洲书院院长蒋道林对益阳的山水景致赞叹不已,按照潇湘八景形式,组织市井百姓遴选了益阳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八个景点,并请文人墨客题诗歌咏后来翰林大学士赵贞吉在此基础上增加两个,形成了益阳十景由于这些景点多取材于益阳资水两岸的山水人文,故益阳十景又被称作资江十景这些诗句由刘激亲手题刻于资江南岸龟台山的巨石之上,人称资江十景诗从此,益阳十景裹带着山水风光和人文历史在民间广为流传,数百年过后,至今传诵不衰
资江十景之一:关濑惊湍-此地云长压重兵,惊飞湍濒至今鸣乱腾泪鹤喧戈甲,寒遇流云拥旅旅汉贼不忘忠独激,吴山不卷恨难平乾坤昼夜资江水,长使英雄听此声关濑位于三堡青龙洲萝卜洲资江一带,又称关羽濑或关侯濑,滩北有关王庙,为明万历十二(1584)年所建是千里资江入洞庭湖的最后一道关险关濑地处益阳城区资水的上游,河面开阔,沙洲鳞次栉比,卵石满布,水流滔滔,如万马奔腾,向有惊湍之说清庄士祯将关羽偷渡不成的历史掌故歌以咏之,云:夫子昔屯兵,相持水一泓飞湍如雪涌,触石作雷鸣不涉风波险,非惊咳唾声甘宁亦何幸,浪得此威名!据益阳县志记载,此亭曾多次重修,至1923年,建有三层木质结构亭阁一座,内奉裴休郭都贤和胡达源三位神主清人作诗云:云前密覆斜阳外树影深遮古道边该处集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溪流池瀑古今诗画书连于一体,颇具江南园林特色,历来为益阳城区的游览胜地
资江十景之一:会龙栖霞
峭壁龙峰倒夕阳,林消时见紫霞光
千山自锁寒云暮,孤骛齐飞彩气翔
丹映王霄天不夜,海蒸朱日量偏长
东堂月在帘钩上,犹落残霞到小窗
益阳资江南岸,有一山峰突兀而立,周围伴山逶迤,如群龙会合,故会龙山山上原有一古刹,名宝泉寺
相传东晋孝武帝时为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者创建嗣后,相传明建文帝朱允炆避祸为僧,辗转吴楚湘鄂诸省,历经千辛万苦,途经益阳时,落居宝泉寺中大约因皇帝栖居于此,古刹自此更名为栖霞寺清时,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之子陈三元死里逃生,随益阳籍母亲流落乡邑,中年在此削发为僧,法号遇缘和尚
寺周古木槎丫,秀入云汉,绮霞凝结,气象万千,赵贞吉把它增选入著名的益阳十景,乃实至名归
资江十景之一:裴亭云树
裴公亭峙益之滨,唐代遗踪几百春
古树暗花凝白鹿,寒云护晓任红轮
鹤巢夜雨书声杂,龙远苍崖笔陈新
一度登临一惆怅,丈夫亘古但交神
资水南岸的江边,有一危岩相垒的孤峰耸立,旁有佳木葱茏,云雾凝聚,下临子水深潭,激流回碧山上有一亭,唤名裴公亭
相传唐末宰相裴休晚年贬官至荆南节度使,任上坐镇长沙,市场来往于湘江和资水之间,流连山光水色,结交隐士高贤因恋会龙秀色,资浦钟灵,于小山峰上筑云树庵做读书堂明末,益阳籍江西巡抚郭都贤因不满朝廷贪腐,辞官归隐故里,在裴休晚年闲读的云树庵遗址建起亭阁,称为裴公亭
资江十景之一:白鹿晚钟
白鹿已随昔人去,翠微犹讶晚钟敲
绿芽苔径曾归舍,青破松林鹤入巢
皎彻星河惊夕鹊,暗随风而起潜蟀
踏梅尤称寻春意,百八听残月满梢
裴公亭西南数十步白鹿山麓,有一白鹿古宇,据明一统志记载:唐裴休讲道于此,有白鹿衔花出听,因名寺既名白鹿,于是寺后之山亦曰白鹿山,山之峰曰白鹿峰,山下之潭亦称白鹿潭矣因而在古宇的殿门两侧就题刻有白鹿衔花,闻经听法;青猴献果,供佛养斋的楹联唐元和年间(806820),僧广惠建寺于此,名曰白鹿寺原有殿宇四进:一为弥勒殿,左右置四大天王二为观音殿,右设佛学讲道场三为大雄宝殿,殿左为禅房,殿右为僧房,两侧供有十八罗汉四为药师殿,后建塔院寺,藏有佛经宋代诗人李纲游白鹿寺云:
寺枕清流荫碧梧,萧然景物类东吴登临忽动思归兴,不待秋夜可鲙鲈
寺周古木盘绕,寺前有放生池,亦称白鹿潭,龟鳖甚多清咸丰八年(1858),该寺毁于火灾同治七年(1868)惟光禅师募捐陶澍王夫人重建辛亥革命前后,寺庙一度改办为学校,佛像尽毁,后住持海印大师四方奔走求援,重塑佛像,寺庙始得恢复
寺内自古就有古钟一口,钗痕外露,相传为寺内和尚用化缘来的金银钗钿铸成,重600余公斤每当日落黄昏,阵阵钟鸣飞出林外,声扬数里之遥,闻之心旷神怡明罗允衡作五言诗赞曰:
山暝日西沉,蒲牢吼梵音
隔江人误听,疑是老龙吟
资江十景之一:甘垒夜月
三国英雄何处存,月明高垒向黄昏
云翻本抄想旗动,石乱岩阴甲官房
猿啸尚疑山鬼这,默鸣犹使野人奔
吴王不作甘宁已,夜夜蝉娟独吊魂
资水南岸的龟台山边有甘宁故垒,又名夜月台,相传为东吴甘宁屯兵拒关羽之处明末张献忠也曾驻兵于此,清太平军与湖南提督向荣在此交过手昔日人烟不至的古战场,阴魂不散,荒凉遍野虽有月夜凄清,如若孤身夜游,定会毛骨悚然先人罗允云题诗云:
荒城迷野树,山月度闲关
肃气横牛斗,侵人毛骨寒
当然,如今的甘宁故垒已不复存在,那些荒凉阴森的记忆,早已经被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所取代,历史的烙印被覆盖之处,时代发展的脚印写下了最新最美的诗篇
资江十景之一:碧津晓渡
水连天碧映南津,暖色初分波客频
江阔掉迟彻落月,湍流传剧点浮萍
绿杨深处有人语,画部喧中别样春
多少条沙当渡者,造舟莫厌费经营
今日城内的小南门码头上首数米处,就是益阳著名的碧津渡相传此处为关羽单刀赴会之所昔日杨柳成荫,扁舟竞渡,烟水空蒙,鸡犬相闻,江鸟群飞,疏星淡月,曙景苍然资水两岸城外的人们在此过渡,上街卖鱼卖米卖菜卖柴者晨起暮归,往来不绝,呈现一派繁华热闹的竞渡景象所以,碧津晓渡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成为益阳十景之一明代安化人李鉴赋诗一首,诗曰:
烟锁绿杨津,朝喧争渡人
舟师惯迎送,莫讶往来频
明代诗人薛纲也写下碧津晓渡一诗,赞叹道:
南市津头春水深,朝阳微露影沉沉,行人正是愁难渡,一叶扁舟出柳阴
资江十景之一:西湾春望
西湾隔岸抱资流,春色偏长可寄眸
云过列屏开蜀锦,雨余舒画点沙鸥
柳嘘绿雾浮邱麓,花染红波漾十洲
绝胜湖山四时好,东风不变楚江秋
从碧津渡到裴公亭的资水南岸,明清时为清水一湾,山光水色,鸡啼云外,花吐涧中,细竹长松,疏篱苇屋,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置身江岸高处,于月夜看浆动鱼跃,松灯映影,便会疲劳尽释,烦忧皆解,赏心悦目之极于是,这一人人称羡的奇观触发了文人墨客江湾春望的雅兴,成为一处诗意盎然的风景
资江十景之一:庆洲渔唱
古渡何时露一拳,打渔人傍庆洲眠
风随短笛吹渔艇,月倚长歌落夜川
烟雾散开山水绿,沙汀惊起路鸥圆
钓丝亦卷非熊梦,不啻绵周八百年
在城内学门口的资水江心,有一沙诸平常隐而不露,相传露则县内必有庆喜之事,民间甚至流传庆州露一拳,益阳出状元的谚语屡试不爽之后,人们便将此洲命名为庆州当然,浅水微含的小洲边水光荡漾,烟霞落照,尤其是暑夜初凉,渔歌互答,确也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资江十景之一:志溪帆落
溪上征舟尽落蓬,志溪水曲似盘龙
主经东岸忽西岸,右转南风倏北风
柔橹几将前树绕,孤措忽与后山逢
资阳此景非常调,谁许名家擅画工
志溪河入资江一段,水流十分湍急,河岸依山转曲,大凡来往舟楫行至此处,均落帆以待,远远望去,桅杆林立,天高水阔,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作。
资江十景之一:十洲分涨
何代乾坤涌十洲,平分新涨自春秋
龟合涤雨开元瑞,龙马呈图合九畴
绿树人家浮水面,碧汐渔艇卧中流
北窗看遍坡皇易,滴露研朱复点周
益阳市东门口一带的资水,原有黄花华林烟波罗溪刘公清水文星龟鹿玉皇千家等一共十个沙洲明嘉靖年间,主教龙洲书院的大学士赵贞吉,以其数合河图,命有下一上二左三右四中五下六上七左八右九中十诸名资江流至此处,水面益阔,每当春水升涨,洲界分明,砂石垒垒,水急如箭,两岸塔影映潭,长堤垂柳,渔唱舻声,晨夕不绝,景观无限,故赵贞吉以十洲分涨增列为资江十景之一,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