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绣活(高平绣活),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高平市
(3)保护单位:高平市文化馆
2、民间绣活(夏布绣),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新余市
(3)保护单位: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
3、民间绣活(红安绣活),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红安县
(3)保护单位:红安县文化馆
4、民间绣活(阳新布贴),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阳新县
(3)保护单位:阳新县文化馆
5、民间绣活(麻柳刺绣),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广元市
(3)保护单位:广元市朝天区文化馆
6、民间绣活(西秦刺绣),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宝鸡市
(3)保护单位:宝鸡市群众艺术馆
7、民间绣活(澄城刺绣),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澄城县
(3)保护单位:澄城县文化馆
8、民间绣活(宁夏刺绣),编号:Ⅶ-77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间绣活”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
汉代时,我国已经有除夕画虎于门的风俗,开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先河。后来,画虎辟邪镇宅的民俗在民间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虎的形象在经历了漫长时光,经过丰富的文化填充之后,由繁化简地符号化了:驱邪与祈福,这就是虎形象的民俗含蕴。
绣花鞋垫是地道的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始于东汉光武年间,兴于唐、盛于清。是鄂东地区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集日用与审美于一体,为鄂东地区颇具地域代表性的民间女工技艺。她,以绚丽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方面的实用价值享誉国内外,为文艺界专家学者所青睐。
绣活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在色彩的搭配上尤其具有地方特色,一般采用黑、蓝、红、紫、或淡蓝、金、银为主要色彩,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很直觉的对比统一的配色规律,在表现手法上为了增强装饰效果,常常将表现内容大胆的加以夸张变形,不求形似,注重神采,构图饱满,极其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刺绣的悠久历史、丰富内容对中国民间美术史的补充和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历经糊刮子、糊鞋帮、下料、刮鞋面布、抹鞋底、纳鞋底、设计(剪样)、粘花样、绣、沿鞋口、滚鞋边、滚沿条等工序制作而成。选择或设计的图案一般以寓意吉祥、平安为主。
淮安市的传统民间绣活以虎头鞋为主,亦有其他式样,如金鱼形、荷花形、兔子拜月形、寿字形等,另还有虎头枕、虎头帽等。以棉毛纤维布料为主。
阳新布贴图案取材广泛,内涵丰富。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日常用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皆可入图。图案中主要人物有观音、罗汉、仙女、童子等;主要动物有凤凰、老虎、麒麟、鲤鱼、蝴蝶、蝙蝠、喜鹊等;主要植物有莲荷、桃子、梅花、石榴、牡丹、金瓜等;其它物象有花瓶、花篮、如意、八卦等。每种图案各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表达一定的寓意。如用老虎是镇邪祛灾,用葫芦表示“福禄”,用喜鹊、铜钱表示“喜在眼前”,用石榴表示多子多孙等等。图案处理夸张、变形,只求神似,物象造型原始稚拙,色彩处理对比强烈,组合构成自由无羁,表现主题浪漫吉祥,整体风格古朴、粗犷、豁达、洒脱,乡土气息浓郁。且因阳新古代属楚地,布贴中楚文化特征明显,如布贴底色多用红色、黑色,图案中凤凰千姿百态,这些都与楚人崇凤、喜红、尚黑的传统有关。
阳新布贴虽然构图复杂,但表现的主题非常鲜明。从总体上看,表现的主旋律是喜庆、吉祥、祝福之意。但细细区分,其主题又千变万化,主要有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金线吊葫芦、凤穿牡丹、虎佑平安、喜鹊登梅、鱼戏莲荷、榴开百子、观音坐莲、天女散花等等。少数布贴还直接绣有汉字,如“吉祥如意”、“金玉满堂”、“花开富贵”等。一般每副布贴表现一个主题,或祈求人寿年丰,或祝福婚姻幸福,或寓意子孙繁衍,或希望子孙早日成才等等。这些主题均反映了阳新人民向往幸福、追求美满的良好愿望。
澄城刺绣的基本特征是针工细腻,花行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大气,想象奇异丰富,构图充实饱满,没有大红大绿的渲染,而是淡雅适度,清秀劲拔,显得活灵活现,图饰题材内容广泛,施针用线和配色不拘一格,以服务于各种主题之需。
申报地区:山西省高平市
高平绣活是高平市传统民间传统工艺之一,与高平文明的发展一脉相承,与高平人民的服饰文化和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高平市传统民间艺术园林中一朵奇葩。
高平绣活历史悠久,现仍有留存的遗物,据专家考证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刺绣分丝线绣和布贴绣两大类。丝线绣有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披金绣等针法。平针绣表现力最丰富,打籽绣结实耐磨,盘金绣、披金绣使画面显得富丽堂皇。
绣则不同,裁剪衣物剩下的各色布头便是刺绣的好材料,制作时把布头按照构思要求剪裁成人物、动物、花卉、草木等形状,然后堆贴在底面上锁边绣成,成品朴素大方,色彩艳丽。
2006年,“高平绣活”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陕西省澄城县
澄城刺绣是一种集观赏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她在美化生活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和婚丧嫁娶、节日祭祀等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中,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理念,渊源流长数千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关中平原东北部的澄城县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这里自秦汉时始设县邑,境内沟壑纵横,宜牧宜农,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这里民风淳朴,澄城人被称为“澄城老哥”,更是彰显出澄城人重情信义的禀性,农业耕种历史的沉淀为澄城刺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给澄城刺绣打上了深厚的农耕文明的烙印。
澄城刺绣的绣品种类非常繁多,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四十余种。生活中应用比较多的有:枕顶、被面、鞋垫、围裙等十余种。走进一户澄城普通家庭,你会发现像是走进了一座民间艺术的殿堂,绣在枕顶上、被面上的“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绣在围裙上、信插上的“风穿牡丹”和四季花草图,让你目不暇接。如果有幸,前些年的嫁妆,绣有“鱼戏莲”的云肩、“鱼莲变娃”的裹肚。更有寓意老人长寿的松柏、仙鹤,为企盼儿子长大后功名富贵绣的“五子登科”“官上加官”马夹,为护佑孙子、外孙健康成长的“布老虎”。
申报地区:湖北省红安县
红安绣活是流行于湖北红安一带、以连袜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的传统民间刺绣艺术。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胜于明清。在红安,连袜绣花鞋垫既是一种平常的生活实用品又是具有特别意义的民俗艺术。妇女们把它作为展示才华的平台,还把它作为社会交流的馈赠礼品和传情的信物。红安绣活涉及绣制、交流、展示、馈赠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乡风民俗氛围,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制作的热情。
申报地区:湖北省阳新县
布贴亦称补花,是刺绣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边角碎料,在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底布上精心拼贴成五彩斑斓的图案,用浆糊贴牢后,再用针线沿边锁绣。
阳新古属楚,公元前201年建县。阳新是“布贴文化”的中心区域,虽然无任何文字可考,但在出土文物中时常见到。以下是首都博物馆展出的1000年之前的荆楚文物——布贴和刺绣。
它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鄂东南阳新一带农村姑娘出嫁,大都随身携带一个别致的“布角包”,内装缝制嫁衣嫁妆时余下的各种布头。过门后,为未出世的小宝宝缝制布贴衣物、抱裙、涎兜、鞋帽等,很少花钱,作品漂亮结实耐磨。阳新布贴呈现黑漆点金般的色彩特征,造型野逸质朴,构图浪漫,不拘时空,天上人间,不拘常理,随意组合。在制作上精工细绣,纹样众多,形成丰富的体系,从冠至履,从童装到玩具,从新娘婚嫁用品到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实用物具达5系30余品种,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作品多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观音坐莲、凤戏牡丹、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也有日常生活、农作物和山林水泽等,无需谱本,不须用笔,心象所至,信手拈来,从不雷同。
阳新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在长辈传导下,拼贴缝纫。到了出嫁时,便将嫁衣所剩布角,装进“布角包”带到婆家,待“有喜”时,便做起各式好看的布贴物。在亲戚朋友家有小孩做满月、生日等喜庆之事时也可作为贺礼相送。
申报地区:四川省广元市
麻柳刺绣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的麻柳、鱼洞、临溪、小安等一带的刺绣总称,是一代一代亲族传承而继承发扬的传统民间美术,是麻柳先民在自给自足的悠闲生活中创造发明的纯朴精美的民间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麻柳刺绣”就地取材,所用材料仅用简单的针、线、布,通过黑、白、红、蓝等土布和彩色棉线,配置以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块。所绣制品,针线详密,色彩鲜艳,组合巧妙,令人赏心悦目。所绣图案,或耕种收割,或婚嫁礼仪、或爱情婚恋、或人物鸟兽,花色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族特色和典型的川北风情。
申报地区:陕西省宝鸡市
西秦刺绣布艺是平面刺绣再做成各类工艺用品的通称,陕西省宝鸡北部塬区历史久远的传统民间刺绣。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刺绣的内容包括传统吉祥图案、龙凤狮虎、花鸟鱼虫、四季蔬果,戏曲人物,成语典故、字画楹联等。它不仅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渗透到人们的生辰、婚嫁、寿延、祭祀、宗教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申报地区:江西省新余市
夏布绣由民间传统麻布绣发展而来,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夏布绣是扎根于该市的本土传统艺术,是材质艺术和刺绣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具有展现传统文化创造力的突出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夏布绣作为一项民间传统艺术正在逐渐消失。经过长达四五年时间的艰辛努力,夏布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国家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认同,将大力推动夏布绣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编号: Ⅶ-77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平绣活、麻柳刺绣、西秦刺绣、澄城刺绣、红安绣活、阳新布贴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高平市、四川省广元市、陕西省宝鸡市、澄城县、湖北省红安县、阳新县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夏布绣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