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这个地名,显示了张堰历史的重厚。“张”字的来历,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追随赤松子游,曾到此隐居。张堰镇上至今还存有“留溪路”的街名。“堰”字,指唐末五代所建华亭濒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间,“所存者唯张泾一堰”。张泾堰的遗址,就在今张堰镇石皮弄口。张堰镇就建在古代张泾堰的旧址上。
张堰镇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称留溪、张溪,晋朝已形成商市,时称留溪镇。唐代为御海潮置华亭十八堰,其中之一为张泾堰,镇袭堰名,俗称张堰,时设浦东场大使署于镇。明代设金山巡检司署和税课局于镇。清代镇设有金山分府署。
张堰老镇区,原有大小弄巷29条,有保存较好的清代以前建筑群4大块:石皮弄建筑群、政安弄建筑群、西河沿建筑群、南社纪念馆建筑群。除此之外,新尚路有白蕉故居和高天梅故居,高天梅故居中清代金、银桂各一株,已有150年历史,至今仍生机勃勃。百家村有建于民国22年的百家天主堂,现为金山区天主教总堂。旧港村5组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张单氏节孝坊。张堰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辑张堰志》载有明清两代所著书目269种。民国期间姚石子编著的《金山艺文志》更为方志界、学术界所推崇。
张堰公园坐落在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中部,面积为41亩,在张堰老街靠里一点,接近那里的市河。原为元代当地望族吴良用私宅,经数代经营,至明代吴梁时已扩建为远近闻名的“吴家花园”。清乾隆时家道中落,花园卖给钱家成为钱氏义庄的一部分,俗称“钱家花园”。民国时钱氏家境渐衰,花园又卖与别家,但人们仍称之为钱家花园。1953年起公园曾一度定名为“人民公园”,1956年政府发动群众整理布置,重建了部分景点,1958年初步建成张堰公园,并于1960年免费开放。“文革”中因为人们忙于“文革”,所以公园建设和管理停滞,“文革”后重修公园,于1980年起向游客发售门票,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为公园题写了园名。
上海金山万亩生态林是金山区最大的生态片林之一,2002年开始建设,跨张堰干巷两镇。其中张堰玉兰园林地面积4800亩,由上海玉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张堰工业区紧靠新卫高速公路(A6)出入口;往北连接沪杭高速公路(A8),60分钟可达杭州;南距莘奉金高速公路(A4)入口6公里,15分钟可达杭州湾跨海大桥;东距嘉金高速公路(A5)入口8公里,接沪宁高速公路,150分钟可达南京,50分钟可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30分钟可抵上海虹桥机场,还有通航能力达500吨的张泾河北接黄浦江,南抵上海石化,是水上运输的“黄金要道”。
张堰镇位于金山区中部,地处东经120°9′北纬30°位置,东邻亭林镇、山阳镇,南、西与金山卫镇接壤,西北与吕巷镇毗邻。西北片稍低,属松隐低平原的东南外缘,地面高程为吴淞基面高程3.4至3.8米;东南片略高,属金卫高平原的西北外缘,地面高程为吴淞基面高程3.8至4米,2017年,张堰镇全镇域面积34.93平方千米。
张堰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4℃,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
张堰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全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东南略有升高,河渠交织成网。县境地貌经历了燕山晚期地质运动、新生代古气候冷热交替变化以及300万年来地壳的缓慢沉降,从而在前第四纪地层的基底上堆积了厚O~285米不等的松散岩层,造就了现今的地貌形态。根据地貌形成的外动力过程、成因及其形态,可分为湖沼洼地、湖积平原、泻湖平原、滨海平原、潮坪,以及剥蚀残丘6个地貌单元。
张堰镇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称留溪、张溪,晋朝已形成商市,时称留溪镇。
唐代为御海潮置华亭十八堰,其中之一为张泾堰,镇袭堰名,俗称张堰,时设浦东场大使署于镇。
明代设金山巡检司署和税课局于镇。清代镇设有金山分府署。张堰镇之名从唐末五代沿袭至今有一千一百年。
清雍正四年(1726年)后属金山县。
1935年划张堰为留溪、钦明两镇。
1946年并为张堰镇,为县属镇;并设张堰区署,督导县境南片11个乡、镇。
1993年12月,张堰镇、张堰乡合并,建立了新张堰镇。
国家卫生镇 中国经济文化名镇 全国百佳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健康镇 上海市文明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市五好乡镇党委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