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冶金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护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麻醉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采矿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测绘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安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物流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交通运输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基础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临床医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应用物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地质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精神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生殖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中国校区比较多的10所大学 NO.9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交通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药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环境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16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7
湖南十大名校 NO.1
长沙市十大名校 NO.1
湖南最美的十所大学 NO.2
华中地区十大名校 NO.2
中国中部十大名校 NO.3
军地四医学校名单 NO.7
南方十大名校 NO.8
10所考研比较好的医学类大学 NO.8
中国在校人数多的十所大学 NO.9
全国十大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NO.16
中国院士数量较多的10所大学 NO.20
开设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 NO.1
基础医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1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9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28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31

x13
五星好评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31个二级学院,拥有享“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3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湘雅口腔医院,和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儿童医院、附属长沙医院、附属株洲医院、附属常德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经济学与商学等19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居全球前千分之一。
学校在国内率先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试点高校,是首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首家培养“指技合一”现役军官硕士研究生的普通高校,首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高校,首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首批获得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首批“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入选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前身
中南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其最早溯源至分别于1903年和1914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为中南矿冶学院(1952年),矿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3年),享有中国土木工程“三驾马车”之美誉;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为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中南工业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中南矿冶学院。
1959年,在发展核武器和核工业的背景下,国家将原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工程系等专业系迁至衡阳,组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南华大学),隶属于二机部。
1960年10月,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是当时湖南省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大专班参与合并组建湖南地质学院。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工业大学的转变。
1996年12月,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首批27所大学之一。
1998年9月,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1998年,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工业大学。
1999年,中南工业大学岳阳分院并入岳阳市卫生学校。
长沙铁道学院
长沙铁道学院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撤销湖南大学,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的直接前身)。
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名称,湖南大学的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研室被分离出去,另辟校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
1960年,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
1962年,广东交通学院原广州铁道学院部分并入长沙铁道学院。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1981年,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
湖南医科大学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的唯一一所西医院,初名雅礼医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1924年2月,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
1931年4月,民国政府教育部核准湘雅医科大学校董事会立案;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1938年,迁校委员会议决迁校于贵阳。12月,在沅陵增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湘雅护校迁此续办。
1939年7月,在湖南增设湘雅医学院耒阳分院。
1940年8月,私立湘雅医学院改称国立湘雅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国立后,湘雅医院和湘雅护士学校仍为私立。
1944年冬,湘雅医学院被迁往四川重庆的杨公桥。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
1953年6月,将湘雅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南医学院。相应地,附属医院和附设护校相继更名为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南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
1949-1957年,湘雅医学院的隶属关系发生过几次变更,先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代管,而后上划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代管。1954年10月再度上划卫生部领导,1958年1月起又改由湖南省主管。
1978年5月28日,卫生部召开了关于将湖南医学院由省转部管的交接会议,决定湖南医学院的领导关系改由卫生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卫生部领导为主。
1979年起,学院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组织取得联系,经国务院批准与美国雅礼协会恢复了合作关系。
1981年,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院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
1996年7月,卫生部和湖南省共同签署了部、省共同建设湖南医科大学的协议。9月,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1999年,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合并组建
2000年4月29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2001年2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3年12月,学校成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大学。
2005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成为首批23所入选高校之一。
2008年1月,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方宣布共建中南大学。
2010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1年1月,学校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同年,入选全国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成为首批14所牵头高校之一。
2016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同年,入选国家支持高校创建的首批16个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之一。
2017年1月,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6月,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月,被评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10月,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11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10月,中南大学加入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7月,学校入选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2023年3月18日,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成立;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南大学入选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 ;11月,中南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站点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月18日,中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中心揭牌。
2024年1月12日,在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论坛上,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宣告成立;7月20日,中南大学(贵州)贵阳贵安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暨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双十”项目启动会在筑举行。9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南大学成功入选。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