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土生土长的金州人吴洪恩在金州古城创建了益昌凝糕点铺。开始,吴家只是靠卖蒸馒头为生,后来因为手艺好,扩大经营开起了糕点铺,主要以软硬八件、套环酥、光头饼、状元饼等为主。“那时益昌凝开在古城南街,清晨四点多,爷爷就和伙计们在一排长长的面案子上排成一字擀饼皮,声音轻快而富有节奏像鼓点,邻居们就在这鼓点声中醒来,提着竹篮去买烧饼当早餐。
城门一开,城外人也能在南门外听到这声音,然后陆续拥到益昌凝糕点铺吃早点,晚来一步,烧饼就会卖完。”现居金州古城乙区的吴智明老人在自己的家中,根据上一辈人的回忆向记者描述着当年的情景,“益昌凝糕点铺的鼓点是老金州城人早起的闹钟。”根据金州文化馆档案的记载,“益昌凝在卖完早点后,伙计们又开始准备制作软硬八件等点心,这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进城赶集的人会等在益昌凝糕点铺门口,买上几件点心,赶着大车离开金州城”,吴智明说,就这样益昌凝的名字越来越响,辽南人都知道,还有从外地专门赶来买点心的,像做工细致的套环酥,最多能数出64层,光头饼用热水一泡又甜又糯,没牙的孩子和掉牙的老人甭提多喜欢了。连当时的奉天省省长王永江都专门去他家买过点心。
1940年,88岁的吴洪恩去世,儿子吴可容在父亲去世后接过了糕点铺。1950年,吴可容去世,儿子吴智明只有15岁,为了接手糕点铺,刚上中学一年级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当上了小老板。因为个子矮够不着面板,他只能站在小木箱上每天早晨四点起床跟伙计一起工作。 “益昌凝糕点”成国有,掌柜变车间组长
1956年,益昌凝糕点公私合营为大连金州益昌糕点厂,当黑底金字的招牌被拿下时,吴智明心里感慨万千,他把自己家最好的炉子、模具都搬到新厂中去,在他家干了多年的老师傅也一起随他入了新厂,他成了一个车间的班组长。
1964年,公私合营的食品厂变成了国营单位,吴智明当上工人,有了工资,退休后也有了养老金。
有一次,销出去的两车糕点因质量问题同时被从两个销售点退了回来,吴智明一查发现,负责人竟是自己,在狠扣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后,他提前退休了。 百年老字号重现金州城
2005年,益昌厂正式停业,益昌糕点也逐渐淡出老金州人的视线,人们从生活中离不开它到后来只是在回忆往事时才能提到它,这期间也有人跟吴智明提让他恢复老字号,但因为他年事已高,儿女也都不干这一行,无法实现。2009年,金州人徐学林在了解了益昌凝的事后,三次来到吴家,跟老人以及老人的儿女表达想恢复老字号的事。 外姓人来继承吴家的老字号,这就意味着要将秘方也一起传给他。开明的吴老和他的儿女经过家庭会议后一致同意,即使将祖辈传下来的秘方交给他姓,也不能让老字号从此销声匿迹,“益昌凝”不只是他们吴家自己所有,也陪伴了多少代金州人一起成长,见证了金州的兴衰荣辱,是很多老人口里念叨心里记挂的名字,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它重新亮相。就这样,吴智明将祖传的四十多种糕点的工艺配方和馅料配方传给了徐学林。
2009年12月12日,徐学林效仿古人举行了非常正式的拜师仪式,金州文体局、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门一起来到现场给他们做了见证。
徐学林是一名商人,在食品配料领域纵横多年,“我想恢复益昌凝,主要是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吃益昌凝糕点长大的,我也热爱传统文化,益昌厂停业后,我很心酸,为此还特意把‘益昌凝’的副食品的商标给注册了”,徐学林说。
2010年1月23日,百年老字号“益昌凝”在金州重新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