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图书馆系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攸县图书馆成立于1976年3月6日,座落于城关镇中街体育场(雪花社区望岳西路2号)。1991年评为省合格馆,1993年评定为国家三级馆,1999年评定为国家二级馆,2004、2009年再次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二级馆。 馆舍总建筑面积2326㎡,其中1984年购买的老馆舍1114㎡,1989年建成的新馆舍1212m2。 现有馆藏9.7万册,馆藏主要特色是普及性、综合性和地方性。其中有《中华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国家标准》、《资治通鉴》、《二十六史》及线装古籍珍藏图书1000余种,地方文献3500多册。年持证读者2000多人,图书流通率70%以上。 现有人员19人,其中离退休7人,在岗12人。在岗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有业务职称的占90%,中共党员占90%。设馆长、书记、副馆长、办公室、财务等五个管理岗位;设采编、综合外借、电子阅览、成人阅览、少儿借阅、工具书查阅、过刊查阅、地方文献、文化共享工程攸县支中心、业务辅导等10个业务岗位。实行预约借书、送书上门、资料代查、参考咨询、信息咨询、业务辅导等多种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需求。为突出其公益性,从2008年起,已实现对外全免费开放。
民国17年(1928年)秋,该县始设民众图书馆,图书很少,时开时关。民国27年(1938年)改为民众教育馆,图书工作只是馆务活动的一部分。解放后至1979年初,图书工作在该县文化馆内设组管理,1966年时藏书近万册,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几乎全部流失。
1976年3月6 日,省文化局批准成立攸县图书馆,同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当时仅有图书4600余册,工作人员3人。1979年10月,该县县委将原县展览馆房子划归该馆使用,至此,该馆有了正式的办公服务场所。1984年后该馆工作人员也从原来4人增至5人,并设采编、外借、报刊阅览、少儿阅览、农村辅导等五个服务窗口,年接待读者达2万人次。次年3月,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动工兴建新馆舍。1989年6月新馆竣工并对外开放,馆舍总面积达2326平方米。
近几年来,该馆逐步调整服务项目,馆内开设了小说外借、综合外借、地方文献工具书阅览(科技阅览)、成人阅览、过刊查阅、少儿阅览、辅导部等七个对外服务窗口。1991年参加全省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活动,经验收为合格馆,1994年经文化部批准,该馆被授予国家三级馆荣誉称号。在199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二次评估定级活动中,该馆荣升为“国家二级图书馆”。
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的同时,为拓宽服务领域,近三年来,县图书馆结合“乡村大舞台”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42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和185家农家书屋,有效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另外,常年开展读书活动,少儿读书活动次次获奖,成人读书活动影响颇佳,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效果显著、影响颇佳、规模较大的活动有,2008年2月21日(元宵节),承办了攸县“迎奥运、庆元宵”有奖灯谜会、2008年6月21日,成功承办了攸县全民读书月活动“百兴杯”知识竞答赛、2009年5月20日在网岭镇罗家坪“乡村大舞台”成功举办了“湖南百名优秀书画家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2010年10月16日承办了湖南省“G3杯”少儿文明礼仪知识读书竞赛活动株洲地区选拔赛等等,这些活动使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多年来,图书馆人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以“尽力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较大需求”为工作目标,齐心协力,图书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了国家、省、市、县等各级诸多荣誉,提升了图书馆的外部形象。1994年起被省爱卫办评为“省文明卫生单位”,2003年被县妇联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被团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在建党85周年表彰命名中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2008年获株洲市图书馆学会“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