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图书馆位于柳城县县城中心白阳广场东侧,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柳城县图书馆还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柳城县支中心所在地。2010年,柳城县图书馆入选“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首批县级点,目前已得到国家数字图书馆下发的包括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电子书刊资源和网络资源在内1T的综合数字资源。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城县图书馆通过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来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和文献信息参考咨询。在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读者服务:
柳城县图书馆有阅览座位150个,年接待读者约15万人次,每周开放约60小时。拥有规模为25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通过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检索服务和多媒体资源的浏览等服务。
柳城图书馆注重加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以“知识工程”和“全国文化共享工程”为抓手,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面向读者、学校、社会开展大量的知识宣传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送书送资料下乡、电脑普及和提高免费培训、文化讲座、读书征文比赛、电影展播、群众趣味文化活动等活动。丰富读者的阅读生活,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网络和自动化建设:
柳城县图书馆已经建立起以千兆网络交换机为核心,高性能服务器为支撑,磁盘阵列为数字资源存储介质的星型网络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目前,我馆以开通4M光纤接入互联网。开通了卫星接收系统。现有服务器4台,磁盘阵列存储空间4T;配备了摄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设备。2010年开始启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新书的采编,结束了长期用手工制作目录的历史,大大缩短了新书下放到阅览室的周期。
知识工程:
1994年,以发展广西图书馆事业为宗旨,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工程”正式实施。而柳城县早在1992年就已经实现了“乡乡有图书馆”的目标,在当时属全国首位。到2010年底,全县建好的农家书屋将达到165个,覆盖所有的121个行政村。形成了一个包括县、乡、村(屯)的图书馆网框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2年4月,由财政部支持,文化部组织并实施的国家级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文化共享工程的管理与服务分为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与乡镇/村基层点四级。目标是要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2009年底,共享工程柳城县支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2010年,全县所有12个乡镇点、116个行政村基层点都领到了工程下发的各种设备。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是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系统服务社会公众的一个计划。国家图书馆希望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把县级图书馆建成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前沿阵地和服务窗口,形成分级分布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格局。2010年,柳城县图书馆成为首批县级点之一,目前已经能在电子阅览室浏览由国家图书馆下发的包括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电子书刊资源和网络资源在内的1T的综合数字资源。
合作协调:
作为县级图书馆,除了完成本馆内的各种业务外,柳城图书馆还担负着全县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共享工程乡镇和村基层点的建设和业务指导工作,并协助培训基层工作人员。
我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繁荣和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为办馆思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设有馆办、采编、书报刊阅览、电子阅览室、参考咨询、业务辅导、地方文献、书库等部门。
至2010年8月底,柳城县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7.5万册,所藏图书种类涵盖《中图法》所列的所有22个大类。其中文学类约占45%;科技类约占30%,以农业种养和实用技术为主;其他各类占20%;地方文献占5%。有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频、图片等在内的数字资源约3.5TB。目前,我馆已开始学习采集制作记录本地各种文化活动的视频资源,争取建设自己的本土特色数字资源库。
部 门 开放时间
成人报刊阅览室 周一至周四:8:00――17:30
周五:休息
周六、周日:11:30――16:00
成人图书借阅室 周一至周四:8:00――17:30
(成人办证处) 周五:休息
周六、周日:11:30――16:00
过报过刊查询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4:30――17:30(行政班)
参考咨询室、地方文献室和工具书室
少儿阅览室 平 时 寒暑假
(少儿办证处) 周一、周二:休息 周一至周五:8:00――11:30
周三至周五:11:30――14:30 14:30――17:30
周六、周日:11:30――16:00 周六、周日:休息
电子阅览室 平 时 寒暑假
周一至周五:8:00-11:30 周一至周日:8:00――17:30
14:30-17:30
周六、周日:8:00——17:30
一.读者(含非本县户口的读者)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原件(身份证、户口簿、军人证、护照、驾照等),并交纳相应押金即可办理借书证。
二、借书证有效期为一年,期满请持本人有效证件原件及借书证到办证处换新证,方可继续借阅。换证时不需交纳押金,只需交纳工本费。
三.办证时请如实填写《办证读者表》,字迹应工整清晰。
四.读者如遗失借书证,请持有效证件原件速到办证处挂失,以免给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挂失同时可重新得到一本新证(只需交纳工本费)。
五.借书证即为押金凭证,如需退证,请先还清所借书刊及资料,再持本人有效证件原件、借书证到办证处办理退证手续,领回押金。
六.办证时间:周一至周四:08:00-17:00;
周六、周日:11:30-16:00
柳城县立图书馆始建于1940年,馆址在县城(今凤山镇)四穿楼,后迁至南门楼,再迁到北门楼。该馆藏有《万有文库》一套以及其它书刊,有外借、阅览业务活动。据柳城县政府历史档案中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度的《柳城县立图书馆编制表》记载:“主任一人,干事一人,公役一人。”;《柳城县各机关月支办公费数目一览表》记载:“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柳城县立图书馆六月份支数为100万元(伪币)(当月县初中月支数为630万元(伪币)),从八月份起月支数提高到400万元(县初中提高到2520万元)”。1944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柳城前,图书馆迁往古砦乡牛岭圩,搬到河边时,在船运紧张、形式紧迫的情况下,一部分藏书被投入柳江河中。解放时该馆藏书未见保存下来。1950年11月,在大埔镇胜利东路县文化馆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有书库面积约10平方米,阅览室约20多平方米。1966年,“文革”初期,文化馆改称文化站,整个活动被迫停止。1976年,县文化馆恢复,图书室原有的活动也日趋正常。1978年11月,图书室的有关业务从文化馆划分出来,柳城县图书馆正式成立,隶属县文化局领导。从此,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各项业务工作也能逐步按照图书馆工作标准开展。当时,由自治区拨款在大埔镇白阳中路与文化馆共建三层楼的馆舍,图书馆的使用面积为386.8平方米; 1981年,由自治区和县财政投资新建一栋高三层的楼房,1982年建成使用,面积为235平方米。至此,该馆馆舍的建筑面积达到622平方米,其中阅览室(含少儿阅览室)228.6平方米。由于原用馆舍属危房须拆除,2001年7月18日起,县图书馆租借位于县城白阳中路的县电影公司新楼二楼作为办公场地,并租用县种子公司一间仓库作为报刊库。2004年12月22日,高四层、总面积1703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综合楼在白阳广场东侧破土动工。2005年6月,主体工程顺利通过验收。2007年5月10日上午,新馆开馆庆典仪式在新馆大楼前隆重举行,区文化厅副厅长李格训出席了庆典仪式并为新馆揭牌,新馆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新馆的阅览室总面积有381.6平方米。
由于办公经费拮据,县馆的办公设备一直比较简陋。2000年,由自治区文化厅赠送,县馆有了第一套办公电脑和打印机。2002年之前,采用手工钢版刻蜡纸、油墨机手工印刷的方法印制目录卡;2002年,开始采用电脑打印蜡纸结合油墨机手工印刷的方法制作,这种手工制卡的方法一直沿用至2010年5月启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止。2007年5月,新馆成人阅览室安装了红外线防盗检测仪。2008年3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柳城县支中心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柳城县图书馆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投入共68万元,配置了服务器、计算机、卫星接收系统、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等一批现代化先进设备,信息化技术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09年9月底,各项建设顺利完工,在通过自治区文化厅的检查验收后正式启用。从此,柳城县图书馆开始了走向数字图书馆的步伐。
1990年,县图书馆获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三级图书馆”称号;1994年、2009年,获国家文化部授予“三级图书馆”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