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物种,它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一次偶然的机遇,偶然的被人为的创造了出来的品种。它是在我国台湾,将红魔鬼和紫红火口养在一起,结果无意中的阴错阳差之下,雄红魔鬼居然和同居雌紫红火口产下一群稀奇古怪的新的鱼种出来,这就是血鹦鹉。此外,血鹦鹉还表现出极强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于是就出现了血鹦鹉、紫鹦鹉、金刚鹦鹉、罗汉鹦鹉、红白鹦鹉、斑马鹦鹉、花鹦鹉等等好多种品种。
鹦鹉鱼为一种杂交鱼,是由“雄性红魔鬼”和“雌性紫红火口”杂交出的新品种。因为基因的不确定性,即便是同一窝鱼苗,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根据其体貌特征,也衍生除了很多种类。
血鹦鹉是鹦鹉鱼中较普通的一种,鱼头背结合部位凹陷,形成漂亮的曲线和鹦鹉鱼的嘴脸,嘴不能完全闭拢,嘴型是T字形、月牙形或三角形。此种鱼可以用“尖嘴猴腮”来形容,看起来还有一点畸形的感觉。
金刚鹦鹉的嘴型是正常的一字嘴形,头背部的形状是突起的,身型整体偏长、扁,体型比普通鹦鹉体型偏大,有些成年金刚鹦鹉会明显起头。金刚鹦鹉明显的特征是比别的鹦鹉鱼凶,因为嘴是一字形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大,起头的金刚鹦鹉观赏性比较强,也比较难得,比较贵。
元宝鹦鹉长得跟它的名字一样,像个元宝,头背部交接部位不像普通鹦鹉鱼那样凹陷很多,而是比较圆滑的弧线直接过渡下来,身体明显短圆,肚大。元宝鹦鹉鱼虽然不起头,但是观赏性也很强,看起来比较协调、漂亮。
一颗心鹦鹉鱼,它是利用手术的方法剪掉仔鱼尾巴的血鹦鹉鱼,倒立时看象心的形状。选择好的一颗心除了要具备普通或元宝鹦鹉鱼本来的特征外,主要还要看“心”的形状做的如何,背鳍和臀鳍的交界部位要形成完整的心形平面,不能开衩太大,形成大裤裆。也不能上下鳍交差形成剪刀状。一颗心完美的更不好找,生长速度也比普通鹦鹉鱼慢,能长的个头也要小一些。
看起来跟个独角兽一样,但独角兽鹦鹉鱼与一颗心鹦鹉鱼一样,采用手术的方法,把仔鱼背鳍的前端修剪成犀牛角的样子的血鹦鹉鱼。
红白鹦鹉鱼就是继承了红白花魔鬼的基因,体色红白参杂,上品的红白鹦鹉鱼除了体型的要求外,体色要求红白分明,边界清晰,最好分布有特点,如白头翁、丹顶等等。如果红白互相渗透、颜色不分明则是下品。
雪鹦鹉鱼又称白玉鹦鹉鱼。应该是红白鹦鹉鱼的变种,小时候是红白花的,后来慢馒红色退掉变成了纯白色,就是眼睛外圈有一条红线,很有特色,这种鱼只要看过鹦鹉鱼种类图片的人,绝对记忆犹新。
鹦鹉鱼因为颜色跟鹦鹉一样绚丽闻名,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要鹦嘴鱼有带纹鹦嘴鱼(Callyodonfasciatus),长46公分(18吋)。雄鱼为绿橙或绿红两色,雌鱼为蓝色和黄色相间。大西洋的种类有王后鹦嘴鱼(Scarusvetula),体长约50公分(50吋),雄性体色蓝,带有绿、红与橙色,而雌鱼呈淡红或紫色,有一白色条纹。鹦鹉鱼体长可达1.2公尺(4呎),重可达20公斤(45磅)。
鹦鹉鱼体呈长圆形,甚侧扁。头短而高,背缘呈锐嵴状,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颌齿1行,锥状,内侧常具1行至数行小齿,前端各上大犬齿1对,口角无犬齿。前鳃盖骨光滑,体被中大圆鳞,颊部一般无鳞或仅在眼后下方有鳞,侧线中断,侧线鳞18~22+4~9。背鳍Ⅱ,Ⅶ~12~13,第1和第2鳍棘延长呈丝状,与后方各鳍棘相距颇远,有很低的鳍膜相连,臀鳍Ⅲ~11~13,尾鳍圆形。体侧具4条横带,背鳍第6~7鳍棘下方1黑斑。
鹦鹉鱼栖息在礁沙混合区,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幼鱼模拟海藻碎屑随水流漂动,受惊吓时会躲入沙中,夜晚潜沙而眠,属肉食性,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它们的嘴里上下都有一排牙齿,不仅能咬下粗硬的海藻,而且连多刺的海胆也不能幸免。鹦鹉鱼还可以咬动坚硬的珊瑚,甚至连有毒的食物也照吃不误。
养鹦鹉鱼首先要控制好水温,一般在28℃为宜。水质要保持干净卫生,每三天要换四分之一的水,多用微酸性的软水。投喂饲料多用活虾,不要投喂河鱼,不然会影响其体色。每天要让它接受1-2个小时的光照,其它时间保持阴暗。如果鱼体患病,需要换水加盐升温,严重的话需要药浴治疗。
鹦鹉鱼是热带鱼,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20-30℃的水域中都能存活,但想要让它健康生长,温度一般要控制在28℃左右。如果水温比较低,它的体表就会褪色,影响其观赏价值。另外,它喜欢微酸性的软水,每三天换一次,换水要换四分之一左右。
给鹦鹉鱼投喂的饲料不能选河鱼,这会导致鱼体的颜色变浅,而且还可能使其患病。也不要投喂泥鳅,这种食物不好消化。如果经常投喂活虫,会导致鱼儿挑食,不吃颗粒饲料,此时需要慢慢的改换饲料。想要让它颜色鲜艳,可以投喂活虾、丰年虾,喂之前需要消毒,并将头部的硬刺剪掉。
如果长期光线一致,也会导致鹦鹉鱼的颜色变淡,因此平时要让它晒晒太阳。每天可以接受1-2个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换成比较阴暗的环境。除了自然光外,也可以提供灯光,照射时间同样不宜太长。另外,不要用普通的荧光灯,可以用发红光的灯管。
鹦鹉鱼的常见病有两种,分别是水霉病和白点病。其中水霉病是由于病菌所致,一般鱼体受伤后容易受到细菌侵蚀,伤口长出白色絮状物,需要用盐水浸洗,也可以用高锰酸钾等药物治疗。白点病是由于白点虫感染而得,通过换水升温就可以有效的遏制病情。
鹦鹉鱼和鹦鹉鱼之间不能繁殖后代,而雌性的鹦鹉鱼和某些品种的雄性鱼,是可以杂交出后代的。鹦鹉鱼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鱼杂交而成,由于它是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种,所以雄性血鹦鹉是不具备生殖能力的。鱼卵的染色体也就无法整齐配对,所以母鱼就算产卵也无法孵化,因胚胎不能发育成为仔鱼,所以当血鹦鹉鱼产卵后,主人要想办法自己孵卵,用雄性鱼的紫红火口、寿星、红魔鬼为鹦鹉鱼卵受精,理论上是应该可以的。有些雌鹦鹉鱼还能和罗汉杂交。鹦鹉鱼在繁殖后代的时候,雄鱼先撒下精子。然后,雌鱼在精子的中央播撒卵子。这种繁殖方式只能使一部分卵受精,而它们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成为幸运儿。
观赏价值
鹦鹉鱼是在热带海洋的珊瑚礁中生活的一种色彩鲜艳的热带鱼,它们身上有美丽的斑谰色彩,就像鹦鹉五彩的外衣,是观赏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类。其体形近似球形或卵圆形,背圆、尾鳍发达,全身几乎血红色,长著可爱的三角嘴,总似笑不合口,因此深受鱼迷们喜爱。
生态价值
鹦鹉鱼对珊瑚礁的健康成长贡献巨大,因为鹦鹉鱼一天90%的时间都在吃依附在珊瑚礁上的海藻。除此之外,鹦鹉鱼还会排泄出沙,所以鹦嘴鱼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珊瑚转换成沙”的角色。
鹦鹉鱼本身是没有毒的,只不过鹦鹉鱼的食物中有些是有毒的。鹦鹉鱼体内有分解消化毒素的器官,所以鹦鹉鱼不会被这些毒素伤害。但是如果人们在这时捕获鹦鹉鱼,而它体内的毒素并没有完全清除,那么鹦鹉鱼食物中的毒素就会转嫁给食用鹦鹉鱼的人类。所以,许多渔民都劝贪嘴的食客不要食用鹦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