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国道起点为兰州市西固区岸门村,终点为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磨憨口岸,全程2827公里。途径的地级以上行政区主要是兰州-临夏-甘南-阿坝-成都-眉山-乐山-宜宾-昭通-曲靖-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
213国道全线主要路名如下:
甘肃省临夏自治州:刘临路
四川省阿坝自治州:郎川路-川汶路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大道
云南省玉溪市:明珠路
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大道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南路-东盟大道
213国道四川段,对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居民而言意义重大,松潘县、茂县等地居民凭借此路走向省会城市成都。此路在汛期经常造成阻塞,但却无法改线重建。
213国道云南段,与国家高速 昆磨高速并行,是昆曼公路组成部分,促进东南亚区域交流。
郎木寺
郎木寺其实不是一座寺庙,而是一个地名,准确地说,它叫郎木寺镇,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交界处。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微缩版“香格里拉”。
九寨沟与黄龙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黄龙名胜风景区,坐落在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荣获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等殊荣。占地4万公顷,包括了本部黄龙沟、牟尼沟景区、红星岩景区、雪宝顶景区、四沟景区及丹云峡景区。
杜甫草堂和武侯祠
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现今的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庙宇所在。它肇始于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惠陵修建时,在修建惠陵的同时也修建了汉昭烈庙。约在公元500年前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从成都“少城”迁建惠陵、汉昭烈庙旁,这格局持续到明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蜀献王朱椿到武侯祠朝拜,以“君臣宜为一体”为由,将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为一体,由于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响超过刘备,民间习惯称为“武侯祠”。明末,武侯祠毁于战火,清康熙十年(1671年),在旧址上恢复重建武侯祠,形成当代所见格局。1961年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1997年三义庙整体搬迁至武侯祠,2003年成都南郊公园与武侯祠合并,2004年10月锦里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1月锦里二期开肆。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230亩),由三国文化遗产保护区 、三国文化体验区(即西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组成。作为全国仅有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及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年平均接待观众约1000万人次。
磨憨口岸
磨憨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北纬21度、东经101度,与老挝接壤,毗邻泰国,国境线长174公里,辖区内有3条公路直通老挝(分别为曼庄至老挝丰沙里、新民至老挝勐赛、磨憨口岸至南塔)。全区国土面积80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98平方公里,建成区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52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83.11%,素有“南国雨林,醉氧之都”的美称,是极为理想的商旅休闲和养生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