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1130~1283毫米。头较长,与颈区分明显;吻端尖,向背前上方伸出,成锥形(故称锥吻蛇),锥上覆有许多小鳞;蛇体长,尾亦长。上唇鳞9(3—3—3或4—2—3)枚,个别10(4—3—3)枚;颊鳞2(1)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枚 3(2)枚。背鳞19—19—15行,中央3~17行起棱;腹鳞210~227枚,肛鳞2枚,尾下鳞125~133对。背面绿色,上唇黄白色;腹鳞游离缘灰白色,有侧棱。幼体背面金黄色,腹面淡黄色。
营树栖生活,多见于山区林茂之处,亦见游于河中。
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瑶山古陈)。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