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桥古生物化石遗址位于惠农区尾闸镇西河桥村以西的贺兰山下,占地面积600㎡。发现于1985年11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发掘研究,西河桥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0—15万年前,现已出土的有犀牛、盘羊、大角鹿、老虎、猎豹、三趾马等古动物化石。是研究古地壳变迁,气候变化,古动植物灭绝较好的物证。引起了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和新闻界的关注。《新华社宁夏分社》,《中央电视台》和区内一些新闻单位做了报道。2001年9月,以这些古生物化石为内容,成功举办了《远古世界探密---大型古生物化石展览》,吸引了近20万观众。2004年,与内蒙古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在美国成功举办了古生物化石展览。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自然遗产,为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演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明和科学依据。宁夏地质构造特殊,古动物化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有恐龙、铲齿象、大唇犀、皇冠鹿、中国螈、三趾马、海鱼等百余种化石。这些体态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化石,记载着亿万年来宁夏这片古老土地的沧海桑田。
1989年,石嘴山惠农西河桥发现大量新生代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汤英俊、陈万勇教授于1990年和1999年经过两次发掘,发掘出犀牛、大象、盘羊、大角鹿、老虎、猎豹等20多个属种,其中板齿犀牛数量较多,完整的犀牛头骨就达9颗。
西河桥哺乳动物化石呈梯状堆集,遗址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形成于10~15万年之间。从化石不完整性分析,疑似异地埋藏。经勘测,在周边更大范围内均有化石分布。2004年,石嘴山文物部门与内蒙古博物馆联合在美国举办了古生物化石展览,获得圆满成功。
这些化石出自惠农县西河桥的黄粘土层中,原是黄河古河道,距现在的黄河约20公里。古生物化石较早是尾闸砖厂在烧砖取土时发现的。1990年,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位专家的指导下,宁夏考古所与惠农县文管所合作对该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发现犀牛、野猪等10余种古生物化石。
1999年9月至10月又进行了为期47天的第二次发掘,仅在96平方米范围内就挖出52个古生物化石个体。新发现的种类有大象、老虎、狼、鬣狗、羚羊、盘羊等,发现较多的是犀牛头骨化石。新发现的化石中,既有大型食草类动物,也有中小型食肉类动物。加上1990年发掘出的化石,此处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已达20多个种属。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古人类化石,但不排除有发现的可能。对1990年发掘出的化石,专家认定它们距今约有10万年左右。而对最近出土的化石,有专家认为它们则距今已有数百万年,但证据不如第一次发掘的充分。两者在年代认定上虽有一定分歧,但仍有相近之处,那就是惠农县出土的古生物化石与其他地区出土的化石相比,距今年代较近,与古人类生活的年代大体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距此100多公里外就是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而那里早在几万年前就已有人类定居了。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过某种关系目前尚不得而知。
在惠农县文物库房,记者参观了正在整修的古生物化石。只见两具犀牛头骨、四具犀牛上颌骨化石已整修出来了,骨骼相对完整,特别是牙齿完好无损,据说,犀牛胃口很大,每天有三亩的食草量。如此之多的犀牛化石的出土,可以折射出此地当时极为优越的生存环境。这些化石对研究贺兰山一带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变进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年代久远的化石相比,它们年代较近,与古人类几乎处在大致相当的时期,因而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西河桥古生物化石群位于惠农区尾闸乡西河桥村以西的贺兰山下,发现于1985年11月,在100多平方米的埋葬地点进行两次挖掘抢救,共挖掘埋有化石的土包70多个,整理修复9个完整的犀牛头颅化石和近百件零碎肢骨化石。
经发掘研究,该化石群形成于10—15万年前。现已出土的有犀牛、盘羊、大角鹿、老虎、猎豹、三趾马等古动物化石,属国家保护文物。
西河桥出土的较完整的板齿犀头颅化石十分珍贵。像大熊猫一样,板齿犀喜欢生活在湿润多雨、林茂草肥的地区。而贺兰山一带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植物,为板齿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繁殖条件。这些板齿犀结成群体,集中生活在一个区域,外出觅食整体行动,用它们的庞大队伍和阵容,抵御凶悍的老虎、猎豹等食肉动物的袭击。
西河桥古生物化石呈梯状堆集,一层比一层高,最浅的离地面仅一米多深,属第四纪更新世“就地埋葬”的化石。经过若干万年的时间,演变成今天的化石群。
西河桥化石是“就地埋葬”的,这是因为山中的食草动物及食肉动物,不管是“突然死亡”还是“逐渐死亡”,它们的尸体被山洪冲击下来,经泥沙堆压变成了化石。
西河桥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宁夏境内沿贺兰山一带远古时代的古气候、古地理提供了极好的资料。当时,由于今喜马拉雅山比较低,南亚的湿热气流畅通无阻地灌输到这里,使贺兰山的气候形成了亚热带气候。贺兰山下植被葱绿茸茸,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低矮的灌木郁郁葱葱,湖泊沼泽如成串珍珠,贺兰山上确实是动物的王国。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使喜马拉雅山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递增,最终挡住了南亚湿热气流的灌输,贺兰山植物日渐稀少,变成了光山秃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