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电车司机、面铺掌柜、国民党军队的伙夫、当过巡警的鞋匠、卖艺的、算卦的、从良妓女、潦倒旗人等,他们以小人物特有的善良、从容、宽厚和豁达面对着生活中的平凡、琐屑和苦涩,并从中寻找生活的欢乐与希望。作品着力描写了北京城南一条小胡同从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变迁和居民的命运,对政治动乱中种种荒诞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对受命运拨弄的普通民众寄予真挚的同情与爱。
解放前老北京有句话“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小井就是位于北京南城的一条小胡同。这里住的都是些极寻常不起眼儿的老百姓,其中有开电车的、面铺掌柜的、国民党军队的伙夫、当过巡警的鞋匠,卖水的、卖艺的、算卦的、从良妓女、潦倒旗人,总之没有一位大富大贵的主儿。生活对于这些市井细民来说自然不会绚丽如诗,平凡,琐屑,苦涩多于欢乐,但无论哪朝哪代。这些小人物却都以底层民众特有的善良,宽厚与幽默面对着世道带给他们的一切。
巡警吴七和丁家少奶奶苦难的爱情,查老大与张妈奇特的婚姻,善良的查六爷忽发奇想和“侠举,'刘家祥与厄运打哈哈儿,何二爷的刚正不阿,陈九龄啼笑皆非的“舍己为人”,春喜扭曲的灵魂,小环子犯坏石掌柜、小李秃,这些老街坊们在灾难面前的勇气和相儒以沫,以及对“胡同政治明星”——小媳妇的周旋,较量,这一切与北京城特有的民俗风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深远悠长的“胡同交响曲”,而在那时而急管繁弦,时尔低吟浅唱之中,人们也分明听到了中国几十年的风雨之声。
王姬 饰 张妈
陈宝国 饰 查六爷(查宗佑)
谢钢 饰 刘家祥
张绍荣 饰 石瑞丰
文谦 饰 付小圆
李筠 饰 刘嫂
毕彦君 饰 查老大
刘丹 饰 石婶
邵芳 饰 何老二(何振祖)
张双利 饰 吴七
马小宁 饰 小环子
龚丽君 饰 小媳妇(周淑英)
严燕生 饰 许六
牛丽新 饰 春喜
孙玉珍 饰 滕奶奶
葛亚明 饰 水仨儿
徐成峰 饰 小曹
尚言生 饰 陈九龄
隋永清 饰 六嫂子
单连伟 饰 胖妓女
颜冠英 饰 乔脖子
张静宇 饰 杨半仙
延梅 饰 半仙妻
侯桐江 饰 马德清
刘响 饰 老四
曾戈 饰 黄八
刘薇薇 饰 少奶奶
马辛 饰 丁大头
翟鸣 饰 丁姨太
赵晓明 饰 少校
傅佳 饰 疤拉眼
刘雅昕 饰 大妞
哈紫石 饰 七十儿
李健 饰 小力笨
周佳北 饰 丁老师
方征 饰 毕五
艾峻迈 饰 何老大
张新生 饰 何太太
孙亮 饰 结巴
孔庆三 饰 虾米
张克楠 饰 来有子(幼年)
周迅 饰 来有子(成年)
董烨 饰 俊姑(幼年)
白雪芸 饰 俊姑(成年)
曹慧 饰 小妮儿(幼年)
庄庆宁 饰 小妮儿(成年)
赵海龙 饰 小李秃
司伟风 饰 方老师
苏崇山 饰 孙福山
高静梅 饰 孙太太
苏苏 饰 小妹
刘诗宁 饰 小六九
李响 饰 大牛子(幼年)
温小林 饰 大牛子(成年)
杨志弘 饰 何乙(幼年)
赵新 饰 何乙(成年)
李凡 饰 大马
于谦 饰 肥子
导演 宫晓东、田迪
编剧 李龙云
赵俊良、尚印泉
党永德、郭笑
张正原、姜辉
愈国英、尚勇
刘延凯、张继平
杨可心、李域
李花蕊、张平
郭亚玲、吴群
苏崇山、高静梅
张元昌
王德立、单紫
施展展、王昕
张晓军、赵光
宫晓东、孙莉
李伟建、赵旭
于又川、里辉
张连喜、马玉良
王宝琪、孙启成
肖露茜
编剧李龙云继承了老舍先生对北京文化的透彻领悟和对北京民俗的深入了解,剧中人物的幽默性格、风趣的带有北京泥土味的语言以及独特的行为方式等,无不透视出千年古都所具有的独到韵味。
李龙云《小井胡同》(电视剧剧本)偶尔从电视里看到几个镜头,有人在一边猜测:好像是老舍的作品。我当即回答:老舍写不出这样的东西。这不是对老舍的贬低,却是对李龙云的敬意。我说的就是《小井胡同》。虽然演员的表演个个都挺棒,但我仍然能够毫不费力地将主要成就还给它的作者,李龙云,一位——恕我寡闻——此前从未听说过的作家。剧本结构松散,但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松散,恍若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与我们记忆中的生活节奏丝丝入扣。所有的人物都塑造得真实生动,令人过目不忘。好的长篇作品,应该有一种让人仿佛多了一段生活经历的感觉,《小井胡同》达到了这个效果,它表现的每个人物(都是成色十足的小人物),都首先以其慑人的真实感攫获人心。作者有一双洞若观火的尘世巨眼,一颗充满悲悯的人道心灵,这使他的人物——不论善恶——首先还原为不容置疑的血肉之躯。笔墨入世而超然,我们不再对人物的意义、价值感兴趣,这是因为比人物的意义、价值重要得多的内容,早已率先扑入我们的眼帘,使我们唏嘘之下无暇旁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