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北京国际影视交流促进中心承办的大型电影活动,自2011年创办。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活动主旨,定位于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是促进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增进中外电影交流、交易、合作,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创办以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累计吸引万余名嘉宾、百万人次群众参与其中。北京展映活动共放映影片近800部,放映场次达1600场;共举办11场主题论坛,邀请到马克·穆勒、詹姆斯·卡梅隆、吕克·贝松、吴宇森、陈可辛、基努·里维斯、韩三平、保罗·哈尼曼等众多知名电影人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经验;电影市场累计吸引了约1800家电影公司和机构的近7000名业内人士,总计167.98亿元的市场签约额创下中国电影节展交易额纪录,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交易市场,超过了亚洲仅有的三个国际A类电影节东京、印度和上海,交易额紧追世界最大欧洲的戛纳电影节电影交易市场。近300家国内外媒体的2000余名记者对北京国际电影节进行了深度报道。
活动的宗旨为“融汇中国国内与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与交易平台”。
电影节的标志是一枚有着七彩叶片的风车,七枚叶片代表电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艺术。每枚叶片上都有胶片的齿孔,意为每枚叶片都是城市的一个剪影,代表城市的进步与电影文化的发展之间的某种关联性,“转动的风车寓意着吉祥如意,也预示着电影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3月21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京发布了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奖杯、第三届电影节海报,并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6家指定展映影院举行授牌仪式。
“天坛奖”奖杯正式发布
制作历时5个月,创意设计60多款方案
天坛奖奖杯的设计思想,源于天坛奖“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理念,它集中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主旨,体现了“天坛奖”的评奖定位和目标,充分表达了北京电影和中国电影与全球电影交流与对话、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电影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
奖杯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过程历时5个多月,共创意设计60多款方案,经过了十几轮筛选修改,先后得到国内10多位著名的设计、雕塑、工艺等方面的专家帮助和指导,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以及对奖杯造型精雕细琢制造出这个奖杯成品。奖杯整体高度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数,喻指天坛奖的至高荣誉。“9”谐音“天长地久”也是人们崇尚吉祥之涵义。
“天坛奖”的评奖每年一届,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等10个奖项。
年份/届次 获奖情况
2013年第03届 最佳影片奖:冯小刚《一九四二》、最佳女主角奖:颜丙燕《万箭穿心》、最佳视觉效果奖:常洪松《一九四二》。
2014年第04届 最佳导演奖:王家卫《一代宗师》、最佳编剧奖:周智勇、张冀、林爱华《中国合伙人》、最佳女主角奖:章子怡《一代宗师》。
2015年第05届 最佳男配角:梁家辉《智取威虎山》、最佳视觉效果奖:郭建全(与克里斯蒂安·拉鲁)《狼图腾》。
2016年第06届 最佳男配角:金士杰《师父》、最佳视觉效果奖:王程程《滚蛋吧!肿瘤君》。
2017年第07届 最佳男主角:范伟《不成问题的问题》、最佳编剧:梅峰、黄石《不成问题的问题》。
2018年第08届 最佳视觉效果奖:《红海行动》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奖之最
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女导演
安娜·乌鲁沙泽 2018年第8届,女导演安娜·乌鲁沙泽凭《惊慌妈妈》获得最佳影片奖,该片女主角娜塔·墨文耐兹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女导演
凯特·休特兰 2013年第3届,首次设立的天坛奖将最佳导演奖授予《少女洛荷》的导演凯特·休特兰,从而使其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
卢苏丹·格鲁吉泽 2017年第7届,格鲁吉亚女导演卢苏丹·格鲁吉泽凭《他人之屋》获得最佳导演奖,是第二位获得该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女性。
玛丽安·卡琪瓦尼 2018年第8届,女导演玛丽安·卡琪瓦尼凭《妈妈》获得最佳导演奖,是第三位获得该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女性。
中国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席焦雄屏女士:“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不仅仅像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一样立足于本土,而是具备更高的、国际化的视野,金像和金马走的都是华语路线,我觉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层次会更高,和国际上的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平起平坐,我对它的期许是这样的。”
萨洛尼卡电影节代表Thanos Tavropoulo先生:北京电影节的升级会让中国的电影产业实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国际电影制作公司来到中国,与中国电影人和电影公司合作,他提出北京电影节的升级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励独立电影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