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在廷故居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者、商贾将军浦在廷的故居,也是邓小平夫人卓琳的故居。邓小平夫人卓琳在这里出生和长大。故居位于云南省宣威市西城下街27号,建于民国初年,为一楼一底回廊式四合院,故居于1994年修复后将西厅辟为展厅,进行浦在廷故居陈设展览。
浦在廷故居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省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浦在廷故居为一楼一底回廊式四合院,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5米,占地1500平方米,系二进院汉式民居住宅,具有江南汉式民居的典型特征,又有北方汉式民居建筑的某些特点,由东西正房、南北厢房和佛堂构成。庭院中心立有浦在廷铜像,北面房沿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戳力同心”的牌匾。
浦在廷故居一进大门,是一个具有江南汉式民居特征的天井状四合院,占地约1500平方米。庭院中树木吐翠,春花含苞,院中心浦在廷先生手持书卷的儒雅坐式青铜塑像格外醒目。浦在廷先生和他的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在这个院落中长大。
故居为坐北朝南一楼一底的回廊式庭院建筑形式,建于民国初年的房屋均以木质结构为主,厢房前都有红色立柱,显得肃穆端庄。而黄色窗棂的精雕细镂,又显出了几分古朴典雅。
北边的楼房,一层中间是浦在廷家烧香拜佛的佛堂,佛堂的隔壁有一间不大的厢房,这是卓琳到北京求学前的卧室。卧室布置得很简单,古色古香的木床占据了卧室的大部分空间,站在窗前,可以看到庭院里的风光。客房内挂满了卓琳及家人的照片、字画等,从中能够了解到卓琳成长的足迹。卓琳1932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后来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故居中设有的《浦在廷先生生平事迹展》很详实,大量资料和照片展示了浦在廷毕生致力于发展地方民族工商业的事迹。
陈列室里,除有的浦在廷生平介绍外,还陈列着孙中山等人的题辞及邓小平与夫人卓琳(浦在廷之幼女,原名浦琼英)在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对研究早期革命斗争及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
浦在廷艰苦奋斗,创建了火腿加工厂,将其制成火腿罐头。1923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土特产品比赛会上,宣威火腿罐头受到好评。孙中山品尝后大加赞扬,赠予优美奖章,又为“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亲自挥毫题书“饮和食德”,以表彰浦在廷“以和为人,以德经商”的美德。浦在廷把题词视为稀世宝物装裱收藏,制成醒目匾额挂于大门之上,作为自已竭尽全力发展宣威地方民族工商业的座右铭。因为孙中山先生的肯定,宣威火腿从此名声大振,享誉中外,远销各国。
陈列馆里孙中山先生“饮和食德”的题字,四个大字都各缺少了一点,这是孙中山故意设下的伏笔,隐喻下令人深思的谜底和极其深刻丰富的内涵。他不仅采用减笔法让“饮和食德”都各少了一点,还在“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中,使用增笔法使“在”字多了一点,用穿插法让“廷”字的“壬”中间一竖下面出头。这些隐喻潜藏的涵意令世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至今也没个说法,给人们留下了无穷遐想。
地址:云南省宣威市西城下堡街27号。
交通:宣威火车站乘坐3路公交车到小西门下车。
浦在廷故居处于宣威市闹市区,云南省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曲靖市所辖县级市。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南与沾益县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浦在廷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于1994年修复后将西厅辟为展厅,进行浦在廷故居陈设展览。
浦在廷故居于1998年12月16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仍定为全省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8年12月22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在廷(1871—1950),云南宣威人,为宣威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乃至中国革命作出贡献,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岳父。1916年他资助护国运动,唐继尧授予其银质梅花护国奖章,并亲书“急公好义”相赠;1917年,参加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战争,并随护法军入粤。出资支持创办黄埔军校。因北伐有功,被孙中山表彰,孙中山亲笔题书的“少将第”“戮力同心”如今就悬挂在故居。1918年创建“浦在廷兄弟罐头食品公司”,将宣威火腿罐头打入国际市场。1922年随北伐滇军至广州,追随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1925年回到宣威,浦在廷继续从事火腿罐头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款修建桥梁,参与和负责修建街道和修建滇黔公路,在东山寺修建钟鼓楼、知趣亭、海会塔。两次从越南购来大米,上街救济饥民。1950年,浦在廷在家中逝世,终年80岁。
卓琳(1916.4.6—2009.07.29),女,原名浦琼英,其父浦在廷。1937年7月,卓琳来到延安。1939年8月,经人介绍认识邓小平并当月结婚。1997年6月30日下午,参加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代表“一国两制”构想的创建者邓小平,实现了小平同志生前“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的愿望”。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9年7月29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同年8月10日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