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第三中学

#中学# 0 0
福鼎三中,创建于1956年9月,校名原为“白琳小学附设初中班”。1959年3月,县人民政府正式定名为“福鼎县第三中学”。1970年3月,增设高中部,同年,白琳中心小学并入福鼎三中,称“福鼎三中小学部”,使福鼎三中成为当时全地区一所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完全普通中学,直到1980年白琳中心小学独立为止。学校坚决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校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
  • 主管部门: 宁德市
  • 创建时间: 1956年9月
  • 学校校训: 勤奋、严谨、求实、进取
  • 英文校名: Fuding No.3 Middle School
  • 学校地址: 福建省 宁德市 福鼎市金山路
详细介绍 PROFILE +

学校简介

福鼎三中(Fuding No.3 Middle School),创建于1956年9月,校名原为“白琳小学附设初中班”。1959年3月,县人民政府正式定名为“福鼎县第三中学”。1970年3月,增设高中部,同年,白琳中心小学并入福鼎三中,称“福鼎三中小学部”,使福鼎三中成为当时全地区一所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完全普通中学,直到1980年白琳中心小学独立为止。

办学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上大专院校的有1640人。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各个领域,不少人已成长为各部门的专业人才,成为骨干力量。担任校长、厂长、经理和获得讲师、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中学一级、小学高级等中级以上职称的数以百计,担任副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有165人。并有杨丽芳、林奕华、高菲、李德銮等优秀教师任教。2000年至今,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届体育节(田径运动会),并举行文艺汇演、诗歌、朗诵、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阵地。几年来,学校学生男子篮球队在福鼎市中学生篮球赛中屡获佳绩,2005年又成功晋升宁德市甲级队行列。田径运动队、艺术兴趣小组在地、市(县)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沿革

五十年来,学校大致经历了初创、发展、文革、巩固、开拓和创新六个阶段。

初创

(1956—1958)

1956年9月,上级派陈希立筹建“白琳小学附设初中班”。在此之前,福鼎全县仅有福鼎一中一所完中。初中班的设立,使白琳、店下、秦屿、点头、磻溪、管阳、硖门、嵛山这一广大地区的人民子弟得以就近升入中学学习。初创时,校舍设在白琳溪坪文昌阁,借用白琳小学教室上课。来自上述地区的近百名寄宿生租赁王渡头旧茶馆(现为白琳酒厂),挤睡统铺。晚自习在厅堂走廊,八人围坐一张餐桌。1957年春,由白琳小学校长陈明陶选定校址,在白琳杨武爷岗(现校址)建了三间教室。杨武爷岗原是山坡地,杂草丛生,虫蛇出没,岩石嶙峋,乱石累累。学校负责人一边抓教学,一边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披荆斩棘,凿石挖土,用双手开辟校园,艰苦建校。1957年秋,上级拨款500元,建了一幢五楹两层木构的师生宿舍,接着,兴建了一座简陋的膳厅和厨房,还新建教学楼,增加了九个教室,初步形成了教学区。1958年,特大台风刮倒膳厅,师生们只好在教室用餐。但师生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自己动手拔茅草,建了一座茅屋膳厅。在白琳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师生们继续辟草莱,搬乱石,开辟大小两个操场,使学校逐步初具规模。

1958年,学校改为连队建制,庄孝赵任学校连长,配合陈希立带领师生投入大炼钢铁运动。

发展

(1959—1966)

1958年,班级猛增9个班,学生数达500余人。1959年3月,县政府正式将“白琳小学附设初中班”改名为“福鼎县第三中学”,并派陈世良任校长。

当时,学校有“三差”。一是办学条件差,校舍不足,教师曾一度睡统辅,缺少办公室,教学设备缺乏而简陋,仅由福鼎一中支持,图书仅有二百余册;二是教师大部分学历不达标,全校没有一人是师大毕业;三是学生入学基础差,程度参差不齐。但校长陈世良领导有方,教导主任陈希立等竭智尽忠,依靠全体教职工,树雄心,立壮志,团结奋进,克服重重困难,精心施教,使学校面貌不断改观,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连续三届毕业班学生中考成绩均名列地区前茅,成为地、县教学的一面红旗,受到地、县教育局的表彰。

学校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出“重政治、抓教学,搞劳动”的具体行动纲领。

“重政治”,主要是加强学校党、团建设。兼任学校团支部书记的单春根老师,有计划地在学生中发展团员,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学校同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奖惩制度。学期有初评,学年有总评,并在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成立学校党支部,陈世良兼任党支部书记。支部生活制度健全,认真开展批语与自我批评,保证并发挥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学校严格执行各方面制度。如班主任跟班、科任教师配班制度,定期与家长联系,教师家访制度,学校生管和班级纪律评比制度,领导、教师听课制度,师生请假制度等等。坚持做到有布置要求,有检查总结,有评比奖惩。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大特色。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歌咏、文艺表演比赛,师生自编自演。学校文艺宣传队经常到翁江、翠郊等地宣传演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学校组织文体小组,经常开展比赛活动。郑仲起老师组织的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还培养了一批人才。此外,各班开辟专刊,学校举办“共产主义教育栏”,每周一期,及时表彰师生中的先进事迹。由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目的,即使在粮食低标准的困难时期,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仍然秩序井然。

“抓教学”方面,学校提出“狠抓‘双基’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国育才,为校争光”等口号,并变为师生的共同行动。突出“苦”、“早”、“交”、“学”四个字。“苦”即要求教学鼓干劲,下苦功夫,环环扣紧,“双基”过关,不留“夹生饭”。“早”,学校早计划,下学期工作,上学期期末就做好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备课,拟订教学计划。每学期一开学,学校就宣布了教育教学计划,各教研组、各科教学亦订好工作计划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予以修订、充实。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有条不紊。“交”,就是重视经验交流,团结协作,各学科密切配合。从教研到各科教学,期初、期中、期末,全校开展全面检查,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纠正偏差,克服薄弱环节。“学”,就是强调教师以老带新,边教边学,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全力以赴提高教学质量。

“搞劳动”方面,学校办有农场、砖瓦厂,各班设有学农基地。学校开设劳动课,组织学校到农场种植小麦、地瓜等作物,并割草烧砖瓦,砌学校围墙。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劳动习惯,还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这期间,教职员工和学生中感人事迹层出不穷,如校长陈世良在困难时期,不仅对供应的米糠食品丝毫不染,还千方百计组织师生采集野果、野菜和藕杆等做多种代食品。教导主任陈希立创业艰辛,既当教师又当医生,任劳任怨,象慈父般关心师生。林丛生教师不仅教学认真负责,而且对学生要求严格,以身作则,班级管理是学校的一面红旗。方茂发老师在教学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制造校具,是技术革新的尖兵,赵炳发老师坦任俄语、地理、体育等课程,除搞好教学法外,还积极开展工作各种体育活动,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蔡联滨老师兼抓生管,每天起早摸黑,日夜巡视,常在三更半夜为学生盖被,对学生爱护备至。庄孝赵教师连续多年,任毕业班语文教师,中考语文成绩曾获全县第一名,地区前三名。他总结的教学经验印发地区各中学,并在《福建教育》上发表。还有总务潘正章积极为教学服务,及时添置供应教学用品,廉洁奉公,精打细算,是个好当家。特别是工友杨春梅爱护学生如子女,对待师生亲如一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态度和蔼,令师生难以忘怀。优秀生蔡慕熙等,思想好,劳动好,学习好,大部分学科成绩都达到满分,成为考不倒的学生。

文革

(1966—1976)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全国。运动初期学校领导被指为“当权派”靠边站,师生写大字报,以后学语录,讲路线,谈观点,接着停课闹革命,搞串连。以后中央文革虽然提出复课闹革命,串联还是无法停止,一直闹到六七年五月,学校暂由陈希立主持校务。上级再次重申“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可是运动纵深发展,派性愈演愈烈,课已复不成了。六八年秋,上级一边号召学生上山下乡,随便发给毕业证书算是毕业了,一边派支左部队进校。接着上级又提出“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派了工宣队接替支左部队,本校的工宣队是由白琳茶厂工人组成。同时,学校实行大联合,接着批斗“一小撮”,给“一小撮”挂牌、游街。1968年12月,学校成立革委会。革委会、工宣队带领学生下乡到翁江、瓜园、翠郊、棠园、车阳、牛埕下支援农业,白天割稻,晚上学“宝书”斗“一小撮”, 这是文化革命运动中期。

一九七五年秋,上级派吴本栋同志接替李笃英主持校务。随后又派王祖修同志来校共同主持校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打破课堂教学旧框框,红卫兵上讲台自教自学,教师只能从旁指导。接着号召学习江西龙岗办学精神,学校要以黄帅、张铁生为榜样。红旗杂志不断发表文章,“只怕红旗落地,不希罕卫星上天”。这时,学校真的开门办学,学生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本校师生初战葛藤岭,开辟茶园五亩,既种茶又种地瓜。为了更好地学习龙岗精神,七四年春又大战鸡心岗,种茶、施肥、锄草,做为学生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当时发毕业文凭的标准是看谁掌上茧最硬,谁的成绩就最好,就能得到文凭。从1973年到1975年的高二班级都办了赤医班,为期二个月,由陈希立同志担任医药知识这一门课。他把中医、西医、青草、针灸编成讲义印发给学生,以便治疗农村一般常见病。每年端午节前后一星期带领学生到太姥山一带采觅青草,这对以后学生上山下乡在缺医少药的乡村多少有所帮助。

巩固

(1976—1991)

恢复高考制度后,拨乱反正,学校及时采取了以下措施:(一)立即派遣负责教务的陈承宝同志与担任文、数两科的陈希立、丁振奎同志到福安、霞浦两县教学水平较高的兄弟学校求教取经。(二)起用老教师,重新让游绍珊老师任课, 以实际行动来改变鄙视老教师为“臭老九”的错误观念,随后恢复了陈希立同志的教导职务。(三)恢复了各教研组,开展了备课、听课等教学活动。(四)大力加强班级共青团工作,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使学生认清“红”与“专”的关系。(五)抓计划制定,抓工作制定,抓总结,要求教师期中有小结,期末有总结,教务处把质量好的计划,小结、总结以及较典范的教案、作业批改加以介绍推广,以便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教师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学生夜以继日、卧薪尝胆、忘我攻读。丁振奎、陈承宝、赵炳发、吴传敦、张帆、谢瑞喜、季炳家、黄联辉、林宣贤、缪恩泽等毕业班教师带动学生奋力拼搏,鼎力争先,使学校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崭新面貌。中、高考成绩逐年提高。政治科高考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地区红榜;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科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地区红榜。一九八○年,中、高考录取人数达 27人,其中上大学本科就达7人,升学率在全县名列前茅。

八二年以后,由于教师调动频繁,给学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九八四年八月,上级任命赵炳发为校长,吴传敦为副校长,成立新的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力培养并大胆起用青年教师,使他们很快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上的骨干力量,从而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青年骨干教师锐意进取、不断改革,使历年中考成绩稳步上升。八四届初中毕业生许元年荣获全县中考成绩总分第一名;八五届初中毕业生马协玲,荣获宁德地区中考成绩总分第一名,直接被集美航海学院录取,创福鼎县初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的先例;八七届初中毕业许桂芬,荣获全县中考成绩总分第一名,于90年荣获“庄彩芬奖学金”,后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现为留美博士后。

这几年,学校还克服重重困难,重新管理鸡心岗茶园,办校办工厂,搞服务部,踏踏实实地开拓着勤工俭学的道路。

这时期,学校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已故校长赵炳发,身患重病,危在旦夕,仍为学校教学楼的基建工程,四处奔波,日夜操劳,终因过度劳累,引起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副校长吴传敦,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殚精竭力,呕心沥血,被传为佳话。

八八年十一月,上级任命黄益寿为校长,新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建立健全“一职责、三常规、五制度”等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一职责:行政人员岗位职责;三常规:德育工作常规、教学管理常规、各科教学常规;五制度:考勤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评估制度、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班级年段工作量化评估制度。强化量化管理,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各教研组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分别举办了各种有声有色、异彩纷呈的智力竞赛,促进了教学工作。八九年中考单科成绩平均分,语文科居全县第二名,政治科第二名,数、理、化三科均第三名。九一年中考,英语科平均分跃居全县第二名。

八二年以后,由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我校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全部输送到福鼎一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深造,致使本校高中生源减少,学生素质有所下降,高中录取的新生存在“三中最高分,不如一中最低分”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几年来的高中教学。但广大高中教师在逆境中求生存,群策群力,忘我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几年来每年都向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合格新生,升学率名列全县第三名。

学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校长洪桂约专职负责。学校坚决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校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八年底,开展普法教育,使师生增强了法制观念,形成了遵纪守法、讲法护法的良好校风。八九年初,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同时,学校大抓整顿校园治安工作,成立了以校长黄益寿为组长的“整顿校园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因此被宁德地区公安处、宁德地区教育局评为“整顿校园治安秩序先进单位”。

为了贯彻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应当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近年来,学校把国防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做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广泛地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八九年十月,全县国防教育试点工作在我校开展,成立了以白琳镇委书记杨建华为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军训、教材编写、宣传、竞赛、后勤等六个组。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国防观念,转变了学风校容,进一步深化了学校教学的改革。

近年来,学校注意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吸收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充实领导班子,增强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活力。同时,注意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入党,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九九○年,校党支部分别被县和镇评为“先进党支部”。

近年来,学校还加强了校篮球队的日常训练。九○年十月,学生篮球队参加县中学生男篮邀请赛,荣获亚军。学校坚持进行早读、课间操、纪律、卫生和好人好事的四项评比、一项公布,完善量化管理制度。

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学校经过多方集资,先后兴建了教学大楼、教师宿舍楼,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维修了办公楼、旧教师宿舍楼,修建了灯光球场、操场和大门,整修了大台阶及宿舍楼之间的绿化带。校容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同时,购置了部分实验仪器、音响设备、图书杂志资料,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广播室、美术室、物理实验室、物理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化学仪器室、生物室,不断充实各种教学设备。

开拓

(1993-2000)

教育“两基”工程的启动,白琳玄武岩的开采,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刚刚上任的郑诗赞校长,在广泛召开党政部门、群众及教师分析会汇聚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凭借个人的魅力与魄力,东奔西走,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企业家的支持,筹措到大量资金,带领全校教职工开展了一场彻底改变校园破旧面貌的战斗。

1994年学生宿舍楼落成;1996年,投资160万的学校综合楼开工建设,改善了学生学习环境;1998年,造价达110万的福鼎市第一座中学室内灯光球场(兼做师生食堂)竣工。紧接其后,师生宿舍楼扩建改造及操场的整修、厕所修建,为师生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条件。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一一得到配套充实。到1998年四年共筹措投入400多万元,扩建校园3000多平方米,充实一系列配套工程及相应设备,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评估组的验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实施义务教育的短短几年间,初中班级数急速增加,最高峰时学生数曾达到2100多人。随着班生数增多,教师人数也在不断扩充,学校顿时人气旺盛,一派欣荣。

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及时启动内部管理改革并逐步深化改革。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确立,规范了内部管理,强化了队伍建设,学校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办学条件的改善,规模的扩大,又暴露出了教育质量的不足。为紧抓教育质量这条学校生命线,学校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业务素质,取得一定成效。初中中考成绩逐年上升,升学率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宁德地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福鼎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校园建设年”先进单位等荣誉。

创新

(2001-2006)

二十一世纪初,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这种形势下,2001年陈起和同志主持学校工作,适时调整办学思路与规划,制定了《十五计划和2000至2010年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精神,我校将缩减初中班级数,扩大高中招生数,并力争于2005年底实现省三级达标。学校面对社会,立足农村,提出为农村建设培养生力军,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全面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

体制改革日趋完善,学校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三位一体”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由于人事频繁变更,学校处室中层干部配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决定采用竞聘方式选拔中层干部,由竞聘人志愿报名并述职,经全体教师投票产生候选人,学校校务会议讨论同意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考察后审批任命。到目前,经过竞聘方式共提拔了7位处室正、副主任。经过几年发展,学校建立起一支熟悉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管理理论,勇于开拓,以实求新,精诚团结,廉洁奉公,深得广大教职工的肯定的领导班子队伍。

教育水平稳步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近五年来,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教学骨干,学校现有中高级职称40人,其中地市(县)教坛新秀20人,市(县)级以上先进教师22人,教师学历合科率(本科以上)达60%,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2005年12月,学校被确认为省普通高中三级达标学校。2004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福鼎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文明学校、依法治校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宁德市市级文明学校和福建省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的评估验收。

高中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秋,学校共有初中25个班,在校生1300人,其中高中9个班,450人。此后,学校逐步缩小初中招生,扩大高中班生数。2005年秋,共有高中24个班,在校生突破1200人。高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白琳及邻近乡镇初中升学率,提高了农村山区高中教育普及率,为发展山区教育和促进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硬件设施不断改善。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育设施也在不断更新、改善与发展。5年来,学校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教育设施。2003-2004年,学校投资110多万,建成综合实验楼一座,按三级达标要求配足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仪器药品室;投资50多万建成了包括校园广播系统、听音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及梯形教室等现代教育设备。2006-2007总投入300多万的综合实验楼正在建设中,这标志着福鼎三中向现代化完全中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校园环境美雅洁净。学校重视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共投资150万先后征用原白琳老区彩印厂,改造成师生宿舍;搬迁居民14户,扩建为操场;征用原白琳粮站仓库,扩大校园面积;植树种花,建造文化小广场,为师生创造优美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绿化、美化的力度。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校内雕塑,对橱窗、宣传栏、黑板报、教室走廊进行改造。每年开展体育节、科技艺术节比赛,成立文学社、创办校刊,校园充满浓厚文化气息。

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学校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和教育手段,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五年来,高考上本科线人数近100人,专科以上上线率75%;高中会考平均及格率达97.92%,优良率达79.74%,达到省二级中学标准。学校教科研成绩和竞赛成绩也捷报频传。2003年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与实践”的子课题“创新学习与情感态度”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05年顺利结题。近5年来,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上发表、获奖的达到60篇;学生竞赛获市(县)三等奖以上100多人次;学生被评为省、地、市(县)“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共有50多人次。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至今,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届体育节(田径运动会),并举行文艺汇演、诗歌、朗诵、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阵地。几年来,学校学生男子篮球队在福鼎市中学生篮球赛中屡获佳绩,2005年又成功晋升宁德市甲级队行列。田径运动队、艺术兴趣小组在地、市(县)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50年来,学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始终秉承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育才为己任,为社会和高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50年来,学校向前发展的历史记载了广大师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也见证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对母校关爱与支持。今天,学校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以新

的理念、新的姿态,不断向前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41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宁德有哪些大学 宁德市著名大学 宁德大学名单一览【大学名录】
宁德市有哪些大学呢?宁德市大学排名又是怎么样呢?宁德市有哪些重点大学?大学是人生重要的阶段之一,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想对学校了解清楚,下面小编整理了宁德市大学名单排行榜,家长和学生们可以通过查看大学名单,为你在宁德市选择合适的高校做数据参考使用,排名不分先后。
宁德市公立大学名单 宁德市有哪些公办大学
宁德市有哪些公办大学?本文提供宁德市公立大学名单数据情况,为你选择在宁德市的公办大学提供参考!公办高校名单数据排名不分先后,数据来源整理于教育部发布名单,仅提供部份大学展示,最新的公立学校名单按各地方教育部门提供为准!
重庆十大初中排行榜 重庆市重点中学排行 重庆最牛的10所中学
重庆市直属的七所学校,俗称“七龙珠”。而在重庆,提到“七龙珠”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重庆重点初中有哪些?Maigoo小编立足重庆中学教育,从千余所中学里总结了一份重庆重点中学排行榜,重庆一中、重庆八中、南开中学、育才中学、巴蜀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巴蜀中学、西大附中等重庆中学上榜,这些重庆初中,均有着相对突出的教学质量和美誉度,一起看看!
昆山排行前十的初中 昆山市哪所中学好 昆山市重点初中名单
昆山市是全国经济强市、人口大市,而昆山市在苏州市教育阵营里,属于第一阵营,有很多好的中学,那么,昆山市重点初中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昆山市十大初中排行榜,如昆山市秀峰中学、昆山市第二中学初中部、昆山昆城外国语学校、通海实验中学、葛江中学、新镇中学、娄江实验学校、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等昆山市热门初中,一起来看看吧。
黄岛区排名前十初中 青岛黄岛哪所初中好 黄岛区重点中学名单
西海岸新区,即青岛黄岛区,是青岛郊区之一,其教育实力虽不如市中心区,但也有很多不错的中学。那么,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初中有哪些?MAIGOO小编盘点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大初中排行榜,其中,青岛开发区第四中学、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西海岸新区超银学校、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辛安初级中学、黄岛初级中学等青岛黄岛区热门初中上榜,一起来看看吧。
长安区初中排行前十 长安区哪所初中好 西安长安区初中名单
为了改变长安区学位紧张的问题,长安区政府创办了多所公办初中,化解城区入学难问题,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誉。本文盘点了长安区初中排行前十,依次是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初级中学、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西安市长安区一民初级中学、西安市长安区兴国初级中学、西安湖滨中学、西安市长安区第二初级中学、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大学附属初级中学、西安西京初级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顺德十大初中名校 佛山顺德初中排行 顺德区重点初中名单
顺德区是世界著名的美食之都,这里不仅有好吃的美食,还有很多知名中学,大名鼎鼎的顺德一中就位于此。那么,顺德哪所初中好?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顺德区十大初中排行榜,包括了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京师励耘实验学校、顺德德胜学校、东逸湾实验学校、容桂外国语学校、拔萃实验学校、养正学校、梁开中学、育贤实验学校等顺德区热门初中,一起来看看吧。
佛山南海区十大初级中学 佛山南海初中排名 南海区最好的初中
佛山市是广东省教育大市,而南海区作为佛山市教育强区,区内教育资源可以与禅城区媲美,那么,佛山市南海区哪所初中最好?其中,南海实验中学、南海石实实验学校、南海外国语学校、金石实验中学、南海双语实验学校、桂江一中、西樵中学、和顺一中、大沥中学等南海区热门初中上榜MAIGOO小编为你盘点的南海区十大初中榜单,一起来看看南海区实力强的初中。
余杭区初中排行前10 余杭初中哪个学校好 杭州余杭区初中名单
余杭区初中教育基本能够满足辖内学生的入学需求,在教学质量方面,余杭区也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牌初中学校,在杭州市都享有一定声誉。本文盘点了余杭区初中排行前10,依次是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一中学、杭州市余杭区育海外国语学校、杭州市余杭区瓶窑第一中学、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中学、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学、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海珠区十大初中学校 海珠区重点初中梯队 广州海珠最好的初中
海珠区的初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中考成绩逐年提高,众多优质初中学校不仅在教学质量上表现优异,还在特色课程和教育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本文盘点了海珠区十大初中学校,依次是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广州市南武中学、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广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白云区最好的10所初中 广州白云初中排名 白云区重点初中名单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教育强市,其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天河区、越秀区等中心区,而白云区相对来说,小升初入学竞争压力小,那么,广州白云区哪所初中好?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白云区十大初中排行榜,包括白云广附实验学校、白云区华赋学校、白云实验学校 、白云区华新学校、白云区云雅实验学校、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白云外国语中小学、白云珠江实验学校、桃园中学等白云区热门的初中,一起来看看吧。
合肥市十大初中排行榜 合肥市有哪些好中学 合肥市重点中学推荐
合肥市中学教育水平,在安徽乃至华东地区都是教育大市,有很多知名的初中,那么合肥重点初中有哪些?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合肥寿春中学、合肥168中学、合肥五十中、合肥市四十八中、合肥四十二中、合肥三十八中等,上榜合肥市十大初中榜单,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吧。
双流区初中排行前十 双流区哪所初中好 成都双流区初中名单
双流区在成都市范围虽然算不上教育强区,但教育资源也能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区内的一些老牌初中教学经验丰富。那你知道双流区初中哪些好吗?本文盘点了双流区初中排行前十,依次是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四川省双流中学协和实验学校、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第一初级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常熟最好的十所初中 常熟初中学校排行 常熟市重点初中名单
初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学,常熟市家长可谓是操碎了心。那你知道常熟市重点初中都有哪些吗?本文盘点了常熟最好的十所初中,依次是常熟市实验中学、常熟市昆承中学、常熟市第一中学、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常熟市孝友中学、常熟市常清中学、常熟市梅李中学、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常熟市谢桥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新都区初中排行前十 新都区哪所初中好 成都新都区初中名单
为了推动新都区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转变,新都区积极引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成立名校分校,这些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选择,也促进了本地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盘点了新都区初中排行前十,依次是川省成都市新都四中、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二中、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成都市新都区旃檀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松江区前十名初中 上海松江哪所初中好 松江区初中梯队排行
虽然松江区被视为上海之根,是上海市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但在初中教育资源方面,松江区并没有太过出众,为了提高教育水平,松江区与多所名校合作办学。本文盘点了松江区前十名初中,依次是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上海市松江区第七中学、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上海市松江区民办茸一中学、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广州黄埔前十名初中 黄埔区哪所初中好 黄埔区初中一览表
黄埔区的初中学校数量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学校办学时间并不算太长,这些都是黄埔区为了解决适龄儿童入学,新开办的一些学校。本文盘点了广州黄埔前十名初中,依次是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广州开发区中学、广州市黄埔区华实初级中学、广州市黄埔区港湾中学、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广州市玉岩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顺德最好的10所高中 佛山顺德高中排行 顺德区重点高中名单
顺德区是佛山市的教育大区,其高中教育注重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通过深化区校联合大教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育的高质量输出。本文盘点了顺德最好的10所高中,依次是顺德区第一中学、顺德区李兆基中学、顺德国华纪念中学、顺德区郑裕彤中学、顺德区华侨中学、广东顺德德胜学校、顺德区勒流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佛山南海前十名高中 南海区重点高中排行 南海区最好的高中
南海区是佛山市的教育大区,拥有多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这些学校在高考中表现突出,学生高分段比例较高。佛山市很多考进国内外顶尖院校的考生,大多来自南海区,反映了南海高中教育的强大竞争力。本文盘点了佛山南海前十名高中,依次是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南海区桂城中学、石门高级中学、华附南海实验高中、南海区九江中学、南海区第一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增城十大重点高中 增城区哪所高中好 广州增城区高中排行
作为广州市教育大区,增城区通过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二中教育集团、执信中学等名校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辖内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位。本文盘点了增城十大重点高中,依次是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广大附中增城实验中学、广州市增城区应元学校、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