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核心区位于中国沈阳铁西区,现已搬至皇姑区明廉路。还包括众多兴顺夜市分部,像位于皇姑塔湾地区的盛京鲤鱼门-兴顺夜市,位于大东区的龙之梦兴顺夜市等。
兴顺夜市北起建设大路,南至沈阳工业大学,全长近1.8公里。其运营之初就与台湾六合夜市的管理团队合作,借鉴学习了台湾的夜市管理先进的经营模式,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观光夜市。兴顺夜市每天的营业时间为17时30分到23时,17时30分一到兴顺街就会封闭交通成为一条步行街。该国际观光夜市摊位数达到两千多家,是全国较大的夜市。夜市设有地方特色小吃区、服饰区、百货区和农副产品区,其中特色小吃区云集外国美食和四川、云南、台湾等全国各地知名小吃。同时在夜市沿街数百家当铺中,有各类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各色小吃店林立。2015年3月开业。
城市夜经济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品位的体现,它源于百姓的需求,又服务到百姓中去,不仅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发展,更为城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兴顺夜市的开启,无疑在沈城夜经济的画卷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火红的灯笼、熙来攘往的人流以及商户们热情的笑脸,无不道出一种独属于沈城人民的幸福感。
兴顺街是1937年修建的,北起北三路南至南十三路,全长3021米。南五马路以北是工厂区、南五马路以南是铁西区的主要商业街,是在日伪时期形成的。
1935年3月,由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执行殖民政策的机构――满铁株式会社与伪奉天市公署共同出资伪币350万元成立奉天工业土地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铁西地区的土地。满铁将揽军屯一带划定为日本人的居住区,他们低价收买土地,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和工商业户强行迁往景星、兴顺街一带,并将景星、兴顺一带划定为中国人的居住和商业区。揽军屯大小商号被迫纷纷迁到兴顺街一带重建。当时在兴顺街上有私营银号、食杂、洋杂、下杂、服装、百货、糖果、糕点、药店、浆洗、浴池、旅店、典当等行业40余种,文化娱乐场所也都集中在该地区。当时商店规模都不大,最大的几家商店营业面积在百平方米左右。兴顺街沿街的建筑是一些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底层为门市,上层用来办公或居住。
解放后,实行保护城市工商业的政策,正当的商业活动得到保护,昔日的商业街又呈现繁华景象,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再度兴旺发达。桃园居饭店、卫星酒家、二合永饭店、烟酒糖果商店、铁西副食商场、第三百货商店、日用杂品商店、文化钟表商店、小食杂店药房、浴池、旅社,还有一些铁西区传统的私人商店、饭店等紧密相联。修理业在全区闻名。文化娱乐场所有铁西电影院、曲艺社、武术社等。1956年公私合营,商店合并,变为国营和集体。1958年全民办钢铁,城市公社化,取消个体经营,繁华的地区只剩少数几家国营、集体商户。“文革”期间国营商店商品大量减少,橱窗摆设用标语口号代替了商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兴顺商业街重新出现了繁荣景象。在铁西区整体改造过程中,兴顺商业街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夜色中的铁西区兴顺街,尽管处在街头的大型灯箱上,“兴顺商业街”几个大字分外明显,但在十几盏槐花灯的掩映下,这个牌匾却更显得这条街的清冷。因为除了这十几盏灯和这条街上还在营业的“友谊购物”外,这条街上的一切,都是死寂般的状态。已破产的铁西商业大厦、人去楼空的仓储超市,都正以漆黑一片的景象融入夜色。
1988年开业,2001年关门停业,此后闲置了6年,主楼和办公楼加在一起有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已被宣布破产的铁西商业大厦被广泛认为是造成兴顺街萧条现状的主要原因,而随后,就在铁西商业大厦对面的“七彩城”(现为兴顺灯具城)的数易其主,更是始终没能挽回兴顺街的颓势。
2002年11月,沈阳友谊购物中心落户兴顺街,曾被认为是可以复苏兴顺街的它在没有商圈氛围的境地中,很难有带动全局的能力。铁西兴顺街,就这样成了一条有名无实的“商业街”。
2013年7月25日,铁西区兴顺街国际观光夜市试营业,全长1.8公里。这是在夜市现象遭遇“降温”后,沈城所打造的规模大的一段夜市,宣布了沈城夜市文化的全面苏醒。其下设的特色小吃区、服饰区、百货区和农副产品区等区域按路段划分,不仅囊括了老铁西马路夜市的全部类别,更包含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对比发现,兴顺夜市改变了以往那种不成规模、马路两侧的地摊经营,而是将商户统一汇集在道路中央,为此,沈阳市交通局将原先途经兴顺街的四条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流,以便为兴顺夜市提供完善的道路保障。此外,兴顺夜市的商户们统一采用可拆装的摊位,白天拆卸后地面可正常通行,整个夜市计划共设立594个可拆装摊位。兴顺夜市借鉴了台湾六合夜市的管理模式。“每隔一条路都有相关负责人进行监护。”在小五路的路口处,一位正在值班的保安人员表示:“很多排列和设置都是照着台湾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