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8月的周末傍晚,暴雨瓢泼,宝安区西乡街道盐田夜市一如既往地喧嚣起来,一家家档位连起如柱的灯光,人潮涌动。灯光下,食物更显色泽诱人,味道飘香,氤氲弥漫。
在深圳这样的国际化都市,这条位于宝安区盐田社区的金海路与盐田路交界处的夜市已经悄然存在了14年之久。这里300多米长的街道,白天正常通车,下午4时开始封路,商贩们支起摊位,到晚上11时30分收摊,第二天起来,道路整洁如新。川流不息的街道与风味十足的夜市,轮番为城市奏响生活的变奏乐章。
这条“昼伏夜出”的街道虽然不长,却承载一些人全家生活的依靠,让一些人通过辛勤工作实现了安家乐业,也成了周围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需要。
如此大隐隐于市的夜市街,如何收放自如地在闹市旺了14年?它为促进“夜间经济”、稳定就业和丰富市民的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没有放开“摆摊设点”的深圳,这条街为何一枝独秀成为一抹“风景”?又为何长盛不衰?街市管理方是如何管理使之与周边“和谐共存”的?羊城晚报带你一探究竟。
【现场】
人声鼎沸 喧闹温馨
“老板,炒一份田螺!”晚饭时间,一位抱着小姑娘的阿姨在盐田夜市街的一个摊位前喊了一嗓子。老板满脸笑容回应,“好嘞,少辣是吧?”“是,等会来拿。”说完去旁边摊位转了。阿姨是摊位的老主顾了,老板说,“大家经常打照面,要什么口味都熟悉了”,说完就拿起准备好的食材掌勺颠起锅来,空气中顿时香气四溢。另一旁,阿姨买了一份锅盔,等档主麻利做好,塞到小姑娘手中,两人喜笑颜开。
八月里,麻辣小龙虾正当季。每个卖小龙虾的摊点,都能见到食客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大快朵颐;花甲粉和酱爆猪手这样的地方美食也有很多追捧者。“周末朋友出来聚一聚,这里快成‘根据地’了,喜欢热闹的气氛,选择多,食品放心,物美价廉。”一位食客对夜市街的喜爱溢于言表,他的朋友也用碰杯的形式对他的话表示赞同。
这条夜市街排着77个食品摊档和97个百货摊档,南北小吃荟萃一街,东西百货琳琅满目。卖水果的大叔手起刀落,上演真人版“水果忍者”,东北饺子摊上的两公婆一个擀皮一个包饺子配合默契,烤生蚝和扇贝的档口一直冒着腾腾热气,机器上的烤鸡腿一直翻滚让人垂涎欲滴……沿街还有各种小炒、豆皮、凉茶、糖水、冷面、平价衣服、生活用品、零碎配件……
据盐田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周边居住人口超过4万人,加上周边市政道路和地铁出口聚拢起的人流,不完全统计,这条街每天的人流量达上万人次。每天,在这座移民城市里,摊主和食客、卖家共同演绎着人间况味。
【背后】
承载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薛先生摊位前堆满了鱼、虾、花甲、田螺、荤素卤菜,看着就很诱人。他的小炒摊算是夜市街当中规模比较大的,占了三个档口。晚上7点是每天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忙得头也没空抬。媳妇帮他打下手配菜,父母也在守摊,一个负责点单,一个清理餐桌。
忙完一阵,薛先生乐呵呵地说,“我们全家都围着这个摊转。有了这个摊,我们攒够了钱在附近买了房,两个孩子都在宝安读了书,很幸福!”薛先生1997年从老家河南来到深圳,在厂里打过工,学厨师开过小饭店,但都没攒下什么钱。因为一直在附近生活,2006年这条夜市街刚起步的时候,他觉得可以做,就试着摆了个摊。
“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是养家糊口,后来夜市街越做越规范,这么多年一直很旺,全家就靠这个摊位在深圳扎了根。成深圳人了”,说到这里,他眉眼间全堆着笑。薛先生的摊点旺季每月利润有两万多元,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学历,也没有什么技能,靠着这个夜市街能有这样的收入很满足,也算在深圳“立足”了。薛先生一家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11点在摊位前忙碌,早上10点起来买菜、做准备,然后就出摊。他说,菜都是新鲜采购的,因为不时有检查,不敢怠慢,也是对食客负责。油米都是网上知名生鲜超市购买的,质量有保证还能送货上门。虽说工作时间长,但他不觉得辛苦,“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才有劲,大家吃得开心,自己也觉得有价值。”
据盐田社区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街上像薛先生这样干了十几年的摊主还有不少,基本上守着这个摊点全家人衣食无忧。从东北来深圳的郑先生先后换了几个工作,2016年,他从朋友那里知道了这条夜市街,从此“驻扎”下来,和媳妇两个人经营盒饭,饭提前准备好,菜式可选择现场炒,荤素自选,有大中小份,基本上有荤菜的12元,素菜的8元。“这个价格比起饭店和外卖是有价格优势的,所以每天都能卖完,差不多一月能赚个一两万,够一家人生活开销了。”郑先生走上正轨后还把老家的妹妹也带来了,在他的摊位旁支了一块给她卖冷面,生意也算红火。
百货摊位上卖打火机的孙先生靠着薄利多销几年来买了车,在东莞买了房,感受到了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这行没什么门槛,也没什么投资,只要积极努力,商品质量好服务好,实心实意做,日子就会好。”他说。
想进驻这条街做生意,还要排队抽签。张小姐算是比较幸运的,一来就抽中了号,在这条街卖服装一个多月了。她说,之前在南山区开店,2020年以试试的心态来这里,“收入比上班好一点。”
174个摊位,14年时间,人来人往。对于周边居民、上班族,这里提供了便捷、物美价廉的食物、商品,还能寻觅到家乡的味道。“很多年轻人工作忙没空做饭,还有人刚来深圳不久,生活不那么宽裕,也有周围居民想换个口味,这里就成了他们的‘食堂’”。
【管理】
每个细节都“规范定制”
盐田夜市街的热闹喧哗和人们印象里传统的夜市好像不无二致,但是只要走进其中,就能感觉到一种规范的力量。
近日正值雨天,在夜市街走着,会感觉到地上软绵绵的,那是专门铺设的一层油毡布。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专门为了防止饮食摊点的油污渗到地面上,影响道路环境。每天摊主摆摊收摊的时候同时放下收起来,大家已形成默契。
除了油毡布“打底”,每个摊位都放置了好几个垃圾桶,杜绝垃圾满地的夜市共性弊病。事实上,这里还是宝安城管设立的“垃圾不落地示范街区”,街头竖立的牌子像一个“警示”牌,让档主和食客互相督促遵守。清洁人员也会在夜市营业时刻工作,保障街道的干净整洁。
夜市街的每个摊位档位统一大小,长宽均为3米,摊位前都有编号,摊主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餐厅服务人员健康证明一应俱全,此外,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档主们在恢复营业前都统一进行了核酸检测,一切正常才可以恢复“上岗”。
除了这些规范措施,盐田物业公司还要求每位摊主配备灭火器,油烟用管道收集排入液体中。按照公安要求,刀具用绳索锁摊位上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等等。此外,食品摊档的饭菜和油,市场监管局会定期进行抽查检测。
“聚是一条夜市街,散是一条整洁路”,14年来,正是这些细节保证了盐田夜市街井然有序。
【过程】
从“舶来品”到本土化
如此充满烟火气的夜市街,说起来还是源自原盐田社区书记、现股份公司董事长郑健波的一次“不期而遇”。2006年,他到德国考察学习期间,在一处地方开会。走到开会地点时路上停满了车,会后出来发现道路“摇身一变”成了跳蚤市场,这让他大为惊讶也备受启发。回到盐田,他决定学习国外夜市经验,“依葫芦画瓢”设立灯光跳蚤市场,分时段对流动商贩“适度解禁”,允许在此路段经营。
社区为盐田夜市街制定了管理规范,当时跳蚤市场规定营业时间从下午4点至凌晨零点,管理人员在晚上11点30分开始要求所有经营者停止营业,由专职卫生人员清理现场,12点正清扫完毕,并恢复道路的车辆通行功能,这一时间管理延续至今。此外,盐田股份公司安排巡逻员、安防人员、卫生巡查员、水电人员、清洁人员每天“蹲点上班”,他们的薪水则由档主每月交付的管理费支付,基本做到“收支平衡”。据介绍,正是这样,夜市街的兴起让辖区范围内杜绝了乱摆卖。社区还联合街道工商、环保、卫生等部门对夜市街进行长效监督检查,使摊位得到同步、有效、及时的监管,也使顾客在跳蚤市场放心、安心消费。
为了杜绝“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出现,盐田股份公司特别要求干部不得参与经营,档口不可以分租转让,只能无条件交回公司后再分配。据介绍,这也成为夜市街管理的“秘笈”所在。由于“名气在外”,食品摊档目前还有200人在等着进驻,一旦空出摊档,股份公司将召集报名的人抽签,中签者就可进驻。这一举措确保了没有人为干预,规则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有效管理保障了规范运行。从当初的跳蚤市场到如今的夜市街,档主们毫无例外地对股份公司的管理赞不绝口。“上面说啥我们都照着做,因为管理规范了,顾客才放心,环境好了,食品安全了,顾客才愿意来,最后还是我们自己受益”。有档主介绍,夜市街一直安全有序,公安民警还经常给我们进行各种反诈骗宣传,消防队员会手把手教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可以说正是有了管理才有了现在的红火局面,在这里经营没有后顾之忧!”
【思考】
盐田夜市街模式 能否复制推广?
在探究了夜市街运转的秘密后,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盐田夜市街的模式可以推广吗?盐田居委会负责人则表示,“首先看社区想不想做这个事,担不担这个责任!”此外,能不能做,也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盐田夜市所在的盐田街不是市政道路,是社区道路,晚上封路后,并不影响周边的交通。其次,这里打造规范有序的夜市街,对小商小贩“适度解禁”,让其定点、定时、受监督地开展经营活动,让他们有生存的空间。当然,地处宝安、挨着市政道路,周边人流量大也是重要因素,人气聚集成为财气。
盐田夜市街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出一个共存的可行性“模板”:社区、股份公司、街道、区共同形成“交互式”管理闭环。在这个闭环里,股份公司和社区进行了一些资源让渡,商家只要遵守规则就能获利,管理方通过规则杜绝了导致破坏管理的因素,各部门完成各自岗位职责同时保障了夜市街有序运行。
对股份公司而言,夜市街本身并没有收益,但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来说,夜市街运转的同时,社区环境和治安都有了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和认可了,社区楼房的出租率也提高了,形成了良性循环,探索了治理效能最大化,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夜市街14年不绝的烟火气给股份公司带来了人气和财气,有了更好的营商环境和知名度。
盐田夜市街的一池春水,有了管理的保驾护航才充满了生机。不落窠臼,行稳致远,才能让每个人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怀交融,在烟火气中塑造归属感,尊严感和获得感,让个人发展与城市繁华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