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中学地处于素有“中国石材之乡” 的晋江市永和镇区,创办于1956年。1995年夏迁进现址。1999年复办高中。校园占地130亩,建筑面积27258.8㎡,生均11.3㎡,绿化面积9111㎡,生均3.76㎡。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硬件设施配套齐全。永和镇地处晋江市中南部,东邻著名侨乡石狮市8公里,南近深沪、金井对台贸易万吨级码头15公里,北临晋江机场16公里,西接福泉厦高速公路入口处15公里;全镇土地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万亩,红壤埔地1.2万亩。永和镇以盛产石材闻名,优质花岗岩资源储量1.5亿立方米以上,2003年5月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石材之乡”荣誉称号。
硬件水平全面升级,育人环境焕然一新,是今日永中的真实写照:校园整体布局合理,楼房错落有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功能分明。教育方针、宣传标语、地图校训、守则规范、旗台校标、伟人塑像均设置在醒目位置,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气息。棕榈樟柏夹道相迎,丁香玉兰暗香浮动,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理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逐步完善了“4321”管理机制。推行“四制”(落实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尝试聘任制和部分结构工资制),抓实“三线”(校级-中层干部线、年段-班主任基层线、教研组-备课组业务线),使各部门人员职责分明,上下政令畅通。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行政人员年度述职、教职工民主测评、逐层每周工作反馈等方式促进各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两个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教代会制度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通过教代会制度建设,促使一系列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的出台与实施,如《三年规划》、办学理念和目标、《教职工量化工资及部分奖惩规定》、《中级职称评聘量化细则》、《高级职称“选优”实施细则》、《优秀班级及班主任量化考评细则》、《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条件》、《年度考核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成为激发广大教职工依法执教,增强工作热情,共谋学校发展的力量之源。做好一项校务公开工作。校务公开做到“四及时”(及时公开各项政策、及时公开决策过程和操作程序、及时收集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反馈和整改工作),“五透明”(政策透明、标准透明、财务透明、决策透明、难点透明)。形成了“大事得到教职工支持,难事得到教职工理解,好事办得教职工高兴”的良好态势。通过抓校务公开促行风建设,抓行风建设促学校发展。
2002- 2004 年我校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先进教工之家、晋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晋江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
从1999年复办高中以来,学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 “三个面向”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了“自主、和谐、竞争、超越”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十年后看我永中师生”的办学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本着“夯实初中基础,做大做强高中”的办学思路,全体师生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办学水平连上新台阶。复办高中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晋江市绿色学校、晋江市科技示范校、晋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先进教工之家、 泉州市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泉州市课改工作先进校等30余项集体荣誉。晋江电视台、晋江教育信息网、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泉州教育周刊》、《福建教育》、《福建论坛》等新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我校的办学经验。永和中学正以其崭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发展后劲展现在晋江人民面前。
学校现有实验楼、图书楼、食堂各1幢,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各2幢,教工宿舍楼3幢。同时,学校还多方筹资,加速现代教育设备配套建设,建成了“8室1网”(电脑室2室、语音室2室、多媒体电教室2室、多功能梯形电教室1室、教师电子备课室1室、校园网)。按Ⅰ类标准配备了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7.7万册(近三年,每年生均增书达7册)。另外,学校有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5个,音、体、美、劳技等器材均按三级达标要求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