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9年获得批准建立,占地面积135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600公顷,海域面积为750公顷。保护区内拥有晚元古代震旦纪地层和典型的海滨岩溶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地质遗迹,包括数百座海蚀柱和石林等。此外,保护区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
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西向东有奇特景点6处,神工鬼斧塑造的海蚀奇景遍布在浩瀚的大海岸边,礁石千姿百态。以状取名的“鸳鸯戏水”、“老龟奔海”、“海豹出水”、“鳄鱼抬头”等礁石栩栩如生。“海石槽”、“浪打洞”、“一线天”、“石廊滩”、“鸳鸯石”、“象鼻山”、“石门洞”、“凯旋门”等名景如入迷宫。
伸向大海中的一座美丽小岛“草坨子”,岛上草木丛生,恰如一盆海上盆景;位于海蚀带东边的“蛋坨子”似一块“鸳鸯石”,招徕百鸟栖息;位于城山头半岛最东端的“城山头”上有辽金时代修建的城防山城,遗址尚存。今古城遗址虽仅存北面一段,青苔满壁,仍可见其当年雄姿一斑。各景点附近有海水浴场,6个连在一起的海岸线长约1500米。
大李家街道靴子礁至城山头一带海岸线,“朱家屯海蚀带”是中国北方温带地区典型完整的滨海溶岩地貌。沿岸海崖悬垂,分布数处海蚀洞、海蚀宆桥和海蚀柱,形成全国少有的侵蚀海岸。为了保护好这一自然风景资源,1989年4月经大连市金州区政府批准建立区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经专家考察鉴定,辽宁省环保局以【1993】第130号文将其定为“辽宁城山头滨海地质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三面环海,一面临山。区内拥有晚元古代震旦纪地层和典型的海滨岩溶喀斯特地貌及地质遗址,在这里人们能看到元古代震旦纪的岩层和中生代直到第四纪以来海陆变迁的遗迹。6亿多年前的石英岩悬崖峭壁,经过几亿年的海陆变迁形成典型的海蚀崖,在悠悠岁月中经海浪和沙石的磨蚀形成海蚀台。如今可以看到海蚀台上残留的柱状基岩即为海蚀柱和形成蘑菇状的海蚀菇。专家认为这里的海蚀地貌可谓层岩齐全、出露完整。千姿百态的石林,透星穿月的溶洞石墙,使这里有“北方小石林”之称。这里还保存着珍惜的濒危植物,与海蚀地貌一同构成一道奇特壮丽的风景线。
据渔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城山头一带是部队营区,属保密军事要地。由于长期驻扎部队,自然景观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里是我国北方少见的滨海岩溶地貌,使这一带海岸礁石呈现出怪石林立的壮观景色。数百个溶洞扑朔迷离,石墙、石茅、石柱、石桥、石兽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别致景观,可谓亿万年来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
这一带海水异常清澈,海面风平浪静,经过海水长期冲刷后形成的磨圆度极高的砾石海岸,让人赤脚踩踏沙滩之上,顿生光滑熨熨之感。南北两面海滩长均在300米左右,空间开阔,海风阵阵,凉爽宜人。乘坐渔民小船在海上绕城山头转一圈,可以看到城山头岩壁上的四方台,台上的石刻水位线清晰可见。在船上环顾四周,满目青翠碧绿,溶岩景观栩栩如生,海滩彩石铺就,海水湛蓝似缎,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