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副县级建制。
1951年秋创建无为初级师范,先后易名为无为初级中学、无为第一初级中学、大江中学、无为市立第一中学。1973年春,学校设高中部,定名为“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
截至2012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约98亩,教学用建筑面积超过38000平方米;有73个教学班,其中高中62个教学班,初中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00余人,教职工251人。新一中于2013年9月建成,占地约229.5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设120个教学班。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6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6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一级教师98人,省“教坛新星”3人,市 “学科带头人”5人,市“骨干教师”15人。
校徽以“无为一中”的汉语拼音首字母“W”的艺术变形而来。
变形的“W”图案以绿、蓝、红三色构成,放于世界地图的背景之上。
1951表示学校建立时间。
合作 务实 创新 高效
1951年秋,学校创建,定名为“无为初级师范”,周骏县长兼任校长。
1953年8月,庐江师范学校两个班并入该校初师班二年级学习。
1954年,第一届初师班毕业。
1955年秋,学校易名为“无为初级中学”。
1958年,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毕业。
1958年秋,无城民办第一中学(原力群补习班)并入,更名为“无为第一初级中学”。
1961年12月31日,举行校庆十周年纪念活动。
1964年,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为该校题写校名;原教育部部长何伟来校视察。
1966年4月,学校更名为“大江中学”,其时,在泥汊建分校,后分校正式命名为“大江中学”。
1966年11月,王宝山率教师六人,学生六十余人赴京,并于11月26日下午在北京参加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活动。
1968年春,开始“复课闹革命”;6月20日,成立革委会,王宝山任革委会主席。
1969年,学校改为春季招生;改名为“机械厂中学”,后又改称“农机厂中学”。
1971年,学校恢复原名,称“无为市立第一中学”。
1973年春,设高中部,改名为“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
1975年1月,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毕业。
1978年,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第一次参加恢复高中考制度的开学考试,录取大学的12人,录取中专的87人。
1979年,恢复校长制,王永友任校长。
1979年,高中毕业班开始文、理分科。
1982年,高中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1985年,召开第一届教代会。
1987年,学校升格为副县级建制,成立党总支。
1990年,《一中教研》创刊。
1996年,制定“无为一中校园建设十五年规划”(1996—2010)
2001年,无为一中通过巢湖市示范完中验收。
2003年,由无为一中教师参编的《研究性学习指南》《家庭教育热点疑难答问》两书分别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6年7月,该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2006年11月,该校被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7年3月,该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
2007年5月,县政府启动无为一中高中部迁址新建工作。
2011年,学校与新加坡华盛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建立“国际英语班”,探索留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