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秀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太平桥东,北三环路南侧,面积6.4公顷,是北京市向建国35周年献礼重点建设项目的十个公园之一,1984年建成开放。公园由中国式园林和日本式园林两部分组成,是北京市里惟一一座有日本风格的园林建筑,以水秀山清著称,包括日式“翠石园”和中式“荟芳园”,故取名“双秀园”,山石等建材是日本友人所赠。园内建筑造型古朴,别具韵味的亭、桥、中堂依山傍水,池中龟岛、鹤岛象征吉祥。
双秀公园东门外南行十几米,穿新风北街路东有一片小树林,标牌介绍为松树林绿地。其实这里一棵松树也没有,清一色的柏树,树围不足二尺,从树围推算大部分为中山林场时期所植。双秀公园于1997年补植部分柏树。在它的北面1987年建起了马甸南村住宅小区,南面也盖起了一片高楼。楼群当中惟一留存这不足10亩的一片小树林,皆因它是中山林场的林中之林:据民国时期的资料记载,这片小树林有它的专用名称——纪念林。
双秀公园包括日式“翠石园”和中式的“荟芳园”,故称双秀。
翠石园占地1.26公顷。园内的山石和建筑材料是日本友人所赠。园内造型古朴,别具韵味的亭、桥、中堂依山傍水,池中龟岛、鹤岛象征吉祥,在东北隅,园内的山石和建筑材料都是日本朋友所赠。巨石横卧,山泉涌流,有沿路而立的日本方亭式柱灯,在池中架着木制小拱桥和独立着两座石岛。山顶上矗立有结构简朴、属日本式造型的棕顶桐油色木制小亭,山下绿池中建有古朴、低矮而又宽绰的木制敞厅。显示出岛国日本建筑特色。设计者中根金作(1917-1995)是日本著名的造园家,设计过举世闻名的足立美术馆庭院。翠石园在他一生300座园林中也许不算什么,但这座日本园林的精品,全北京只此一家。翠石园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表现自然时,中根金作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双秀公园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双秀公园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设计者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双秀公园虽早期受日本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日本园捐赠者资料:谷村繁雄先生,为日本新泻谷村建设株式会社社长生,曾受日本军国主义指使侵略过中国。晚年为赎罪,更为发展日中友好事业,捐资相当于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山石、木料,均从日本运来,在双秀公园东北角建翠石园。小园造型古朴,日本风韵的亭、桥、中堂依山傍水,小池中龟鹤二岛象征吉祥。几年后,双秀公园又补种了数株樱花,使得小园更添日本韵味。
荟芳园内景点山石玲珑,布局奇巧,间有垂瀑、曲径,一派中国古园风貌。主要包括翠屏落影、含芳佳镜、竹溪引胜等,翠屏落影是公园门区的假山障景,气势雄劲;含芳佳镜在草坪上缀以宿根及多年生花卉;竹溪引胜有小桥流水喷泉,别有一番情趣。荟芳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园林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
荟芳园清幽恬静,凝练素雅。小巧精致,清雅素洁,不用花卉点缀,不用浓艳色彩,一概运用统一的绿色系。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深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空间上,对园内的植物进行复杂多样的修整,使植物自然生动,枝叶舒展,体现出天然本性。庭院角落的植物与组石,园林中的山景、小溪以及园中的树木,无不与中国的人文相适应。日本人对细部设计表现出其对中国的情谊,从而使得其设计作品更富有魅力,更耐人寻味。其细部处理方法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建设很有借鉴作用。至少设计者通过对双秀公园的设计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人改造自然的一部分,不能仅仅是绿化,景观不能仅仅是填补规划图纸的空白,重视视觉效果而遗失了景观功能。要尊重自然在人的作用下发展和演变的规律,适应甚至推动自然发展,使改造自然与原生自然和谐统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景观设计即体现于此。
翠屏落影是公园门区的假山障景,气势雄劲似如林,喷泉如玉树银花;含芳佳镜以宿根及多年生花卉为主,开朗的草坪为底色,并缀以亭廊、壁泉和艺术雕塑,意境含蓄;竹溪引胜园内回转的小溪,独特的曲桥、喷泉更有一番情趣;儿童游乐场是开展文化娱乐的场所。
运通101、104 201
公交123 345、727、22 47、331、645 300、830、38 731、670、957 967、601等各到达马甸、北太庄线路均可
从北三环北太平庄桥走辅路向东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