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外向型、有特色的寄宿制学校,学校前身是1963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全国十所外语学校之一。1995年陕西省政府决定由西安外国语学院恢复重建,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的雁塔校区(小学)和振华校区(中学)分别办学。2001年8月迁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并实现了中小学的合并,校园占地面积51182平方米,建筑面积45421平方米。2003年3月晋升为市级重点中学。2006年4月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分小学部和中学部。学校位于西安市北郊凤城一路,地处西安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近90亩。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一所花园式寄宿制学校。学校现为国家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全国特色外语学校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校,西安市标准化中学、西安市一级小学。2007年学校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分别恢复开办德语、日语和法语班。
西安外国语学校办学之始,就把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宗旨,把“有特色、高质量、国际化、创名校”作为奋斗目标。几年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团结拼搏,充分利用体制优势和新校区的资源条件,广泛借鉴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鲜经验,在教育质量、办学规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和发展。概括办学特点:一是办学体制新、管理机制活。二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科学。三是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管理严格。四是外语特色突出,外语水平较高。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坚持“日检查、周小结、月评比”达到规范程度;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一次艺术节,并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单项比赛,初一、高一新生均参加军训;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允许家长到学校听课,考察,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该校以外语教学为特色实行小班授课,学生听说练习机会加倍;适当增加课时,增大教材难度;聘请外籍教师,保证语音语调地道优美;教师运用“导课法”教学,学生听讲练习热情高;增加午间背诵课,强化听说训练;开展英语角,会话日常活动,经常接待外宾来校考察;艺术节英语节目必须占一半;外语实验班教材难度大,要求高;中考外语平均成绩比市上平均成绩高出30分,前三届高中毕业生,前五届初中毕业生在高一级学校内英语水平名列前茅。
学校现为全国外语学校工作研究会会员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全国特色外国语学校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校;陕西省民办中、小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学校。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该校已连续6年获莲湖区中考一等奖,连续3年获莲湖区高考一、二等奖,连续5年获莲湖区综合量化考核一等奖;72名学生获省级以上英语大赛奖,47名学生获数,理、化市级以上竞赛奖。
西安外国语学校正满怀豪情,在新课改精神东风的吹拂下,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63年,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全国十所外国语学校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适应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形势需要,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决定创办一批外国语学校,以培养高级的外语人才。在此形势下,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西安外国语学院附设外国语中学。
1963年,西安外国语学院附设外国语中学部筹备组成立,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校址设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内。西安外国语学校由此诞生。
1963年12月6日,经省政府批准,西安外国语学院附设外国语中学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校”。为使这所新校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1964年春,学校由西安外国语学院搬迁至北关振华北路原邮电学校旧址。
1966年,“文革”开始,刚刚步入正轨的西安外国语学校被迫停办。
1972年初,西安市教育局发文同意将学校改名为“西安市外国语学校”,经历了数载曲折动荡,外国语学校回到了初建时设想的发展轨道。
197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缓解当时外语师资紧缺的矛盾,西安市外国语学校肩负起开办外语示范班的任务,并于年变更为“西安市外语师范学校”。
1980年2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要求,学校更名为“陕西省西安外国语师范学校”,隶属省教育局。
198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停止中师招生,开办师范专修科,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更名为“陕西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1995年期间,学校共为国家培养3000多名外语师资人才。
1995年陕西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与西安外国语学院合并。同年,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由新的西安外国语学院恢复重建西安外国语学校,中小学分两地办学,校址分别设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的振华校区(中学部)和雁塔校区(小学部)。西安外国语学校的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1年8月,为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西安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小学部搬迁至环境优雅的雅荷新校区。西安外国语学校开始了中小学合并办学的历史
2006年4月变更为“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学校由此迈上新征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