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学楼前广场两侧建有两个花园。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内含文化,两个花园堪称姊妹园。东为“畅想园”(正门朝西),西为“圆梦园”(正门朝东)。东有“磨剑亭”,西有“步云亭”;东有“壮怀池”,西有“冶情池”;东有“藏龙冈”,西有“凌云峰”;东有“尊师门”,西有“爱生门”。这样设计和构思的用意是:在“畅想园”里,学子们可以“海阔天空”地畅想未来,并坚信自己就在“藏龙冈”,走近“壮怀池”更感壮志满怀。只要牢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牢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牢记“机遇总是钟情有所准备的人,成功永远偏爱坚忍不拔的人”,在“磨剑亭”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就可以成为有所准备的人,就可以到西边的“圆梦园”里去享受“梦想成真”的快乐。但是,到了“圆梦园”也不应视为终点,还要到“冶情池”边进一步陶冶情操,祛除浮躁,站在“凌云峰”脚下望巅自问,敢否登攀?回味“欲成就伟业,必先料有困难并有决心战胜之。没有困难就没有奇迹,奇迹是从遍布困难的地上踩出来的”这句富于哲理的话,认识到“一帆风顺”只可求而不可得。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勇破难关,最后才能通过“步云亭”而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还有,在“畅想园”里有“尊师门”,在“圆梦园”里有“爱生门”。学生尊老师,老师爱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相互尊爱,才能相得益彰。因此,应提倡、形成和保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两个花园里还有学校整体目标性用语。“畅想园”里有“校以育人为本,教以创新为魂,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圆梦园”里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用来激励全校师生的。表达了对一中未来充满希望的自信和对全校师生充满爱意的深情希冀。
2010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后,县人大、政协到一中进行集体调研,总结了元氏一中迅速崛起的精神支柱——新一中精神:
亮剑精神:不怕艰难、敢于拼搏。
创新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务实精神:不讲空谈,脚踏实地。
主人翁意识:大家一起来。
1947年12月3日,元氏县城宣告解放,百废俱兴,教育开始发展。1949年元氏县成立四所高小,设在文庙内的第一高小,简称“一高”,就是元氏一中的肇始。
1951年元氏县开始恢复初中教育,在元氏师范开设初中班。1952年春初中班由元氏师范迁到“一高”。是年9月2日“一高”停办,原初中解散,重新正式招四个班,校牌改为“元氏县初级中学”。学校只有一排旧式平顶教室四所,学生宿舍设在北边低矮的民房内。
1953年新盖两个教室,暑假招两个班,上级派来校长彭敬之,这是元氏一中历史上第一位校长。
1956年暑假,招两个高中班,学校改为元氏中学。由于学生增多,在旧城东南隅,将水坑填平,在一片废墟上修建了田径场。
1958年学校为扩大规模,将学校周围的民宅全部买下划归学校,但在1961年反对“一平二调”时,均又被归还原主。
1959年5月1日,在元氏中学田径场上召开了元氏县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但在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开始“劳逸结合”,体育课停上,田径场种地,体育器材入库。一直延缓到1962年底,体育课才得以恢复。
1960年,高中4班学生何少存在大学毕业后历任河北交通厅厅长,河北省副省长,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63年高中12班学生刘青志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任航空学院教授,授少将军衔。1965年高中18班学生尹孟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文革前元氏初中班排到了54班,高中排到了24班,文革中各班级按军事编制(营连排),学校名称也经过几次变动,由元氏中学改为五七学校,1976年改为五七大学,1978年将学校改为元氏一中,一直延续使用。
1984年12月,胡成元任元氏一中校长兼书记,1985年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每年高中招八个班,教学质量年年提高,很快便跨入全地区先进行列,并连续数年高考成绩获全地区榜首。1988年高考薛风敏获全省外语类状元,为校争了光。从1989年开始高中各班开始以年号编级排班,当年高中最后一个班为115班,初中为21班,毕业后不再招初中生。
1991年五层公寓竣工使用,1993年实验楼投入使用,尽管学校建设尽量完善,但受条件限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一所重点学校已渐渐地不附合重点中学的要求,需要搬迁。
1998年耿瑞甫任校长期间,作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在2002年6月17日实现了新校区建设工作的奠基仪式,为以后的搬迁打下了基础。
同年胡联彬任一中校长,于2003年9月22日实现学校的整体搬迁工作,这样元氏一中告别了半个多世纪在文庙办校的历史,搬到城北文化路西端新校址,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72万平方米。2003年10月通过了河北省教育厅“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
由于种种原因,元氏一中在整体搬迁后遇到了空前的困难,高考成绩连年下滑,学生大量流失,引起全县人民的关注。2007年县委县政府面向全县公开招聘校长,2007年6月4日,原教育局副局长张增彦同志走马上任。张校长带领新领导班子,面对一穷二白,内忧外患的局面,提出了“我们的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未来”的口号,决心“不负全县重托,再铸一中辉煌”。
短短四年的时间,一中迅速从困境中崛起,浴火重生,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高考成绩从2008年开始捷报频传、连创新高。2011年高考,全面告捷,再创历史新高:本一上线52人,本二上线260人,本科上线人数1038人。应届生本二上线人数是2010的2.3倍,其中全县理科状元、六县联合体第一名——张鹏飞,以应届生身份考取了664分,被哈工大本硕博连读班录取。石家庄高中教学会议上,学校获得了全市高中“教学进步奖”,并取得高考标准分差全市县中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1年3月,学校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员育人导师制,三大步励志教育”的实验学校,“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理念为学校管理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励志教育取得的成果吸引了县内各初中学校、五县联合体学校、兄弟县教育系统、外省市学校赴学校参观取经。在石家庄市管理质量年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我校和石家庄市二中、正定中学一起代表高中组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
学校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坚持“加强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三下洋思取经,四进衡水学习,与正定中学结为手拉手单位,到银川一中学习新高考经验,聘请名师到校传经,五县赛课实践理念。集体教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高课堂效率。“激励从候课开始,激趣体现在导入,激情贯穿于始终,反馈贵在及时”的思路日渐成熟,一批批教学骨干、教坛新秀脱颖而出,为教学成绩的提高和新课改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2012年是元氏一中六十周年华诞,敬请曾在元氏一中学习和工作过的海内外校友亲临现址,共享盛举。携学友同忆芳华岁月,与母校共绘锦绣前程。
2013年的高考又获历史突破,实现了应、往届“双二百”的目标。本一上线119人,本二上线470人,本三上线1329人,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