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中学是遂宁市两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之一,在四川省有较大影响。早在1953年,学校就被省教厅确定为全省14所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63年,郭沫若先生欣然为我校题写校名。八十年代被誉为全省中学教育的五面红旗之一;200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称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遂宁中学在千余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教育文化,形成了“诩文明,助化导”的办学理念,坚持了“明体达用,卓然为当代器”的办学宗旨和“以德树人,和谐育人,自主成人”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团结向上,师生共勉”的遂中传统和“拼搏进取,永创一流”的遂中精神。学校不断实践和推进和谐教育、主体性教育,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建设精品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校”作为办学目标。
1、遂宁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学校”;
2、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3、国家体委、教委: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
4、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先后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学校已成为英才的摇篮,像成都十二桥遇难烈士刘骏达、重庆渣滓洞黑牢诗人蔡梦慰、中央委员、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语言学家李行健、陶瓷专家李知宴、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国霖、中科院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贺安之、美国贝尔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姜洪等众多“当代伟器”就是从遂中起步的。
学校教学成绩突出。特别是1985年遂宁建市以来,遂宁中学高考升学率、重点率、优生率一直位居全市前茅,名列全省前茅。
2016年,遂宁中学高考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校本部应届班507人参加文考,159人上一本线,上线率达32.35%,是全川平均水平的近3倍;392人上本科线,上线率达77.32%,是全川平均水平的2.5倍!
近年来,学校按照“思想更现代、工作更精细,作风更务实”的要求,坚持“上好每堂课,干好每件事,育好每个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育人模式,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市教育局教学质量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2011年3月被市委、市府评为“遂宁名校”; 2012年8月被省人社厅和省教厅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9月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学校”; 2013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复检,被命名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4年成功创建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015年6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8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月,被教育部评为“2015年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 2016年4月,被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省文明办、团省委等部门评为“四川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16年1月,学校团委被团省委评为“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宫与书院
唐贞元初年(公元785年),时刺史乔琳建学宫于城之南。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1年),孟知祥与董璋合兵攻遂宁,学宫毁于兵燹。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仁宗从宋祁、欧阳修等人之议,诏令州县皆立学。太守廖询乃徙置学宫于城之东。
宋嘉泰壬戌年(公元1202年),始迁至书台山下。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时知县郑重威和被贬家居的太史杨名于百福寺前创立“武信书院”。
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鱼山书院(即原“武信书院”)始由文昌宫迁至城南书台山麓的学宫(文庙)右侧,正名为“书台书院”。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蓝大顺率农民起义军进攻遂宁,围城六十余日,学宫被毁,惟尊经阁稍仍其旧。
遂宁县立男子中学校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办新学,县令李章龙(直隶人)教谕余泰(巴县贡生)将学宫与书院合二为一,于其址建“县立高等小学堂”。
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为县立初级中学校。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遂宁县立男子初级中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避日本侵略者空袭,迁至永兴乡真教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增设高中,改名“遂宁县立男子中学校”(简称“县男中”)。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城南原校址(文庙)。
遂宁县立女子中学校
民国十一年(1922年),政府在政府街节孝祠(祠今已无存,其址在今德胜路市委宿舍)建立第一女子小学(中城女子小学)并附设女子师范科。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政府将第一女子小学校和附设的女子师范科合并,招收初中,命名为遂宁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遂迁往永兴乡的真教寺继续上课。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学校还增设高中,更名遂宁县立女子中学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女中才由真教寺迁回城内节孝祠原址。
私立涪江女子中学
民国二年(1913年),美国传教士施太太、岳太太来遂分别捐资修建华美女学堂和华美女教堂。
民国十二年(1923年),基督教会在华美女子小学招收初中生,改名“遂宁私立涪江女子初级中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秋增设高中,改名为遂宁县私立涪江女子中学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江西南昌沦陷,私立葆灵女子中学(作家谢冰心母校)因躲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迁来遂宁与涪江女中合校,改名葆灵、涪江联合女子中学校(简称葆涪联中)。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江西儒励女子中学(教会学校)从战区迁来遂宁,与葆涪联中合校,再更名“遂宁县私立儒葆涪联合女子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抗日战争结束,儒、葆两校分别迁回江西,于是又复名为“私立涪江女子中学”。
遂宁县私立精一中学校
民国五年(1916年),精一中学开办时即为男子初中,原校址在北辰街福音堂后院。
民国十四年(1925年),新校舍落成后迁到裕丰街西侧。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避日本空袭,精一中学迁至永兴乡蒲氏祠。
民国三十四年秋(1945年),增设高中商业班,改名遂宁县私立精一中学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精一中学迁回裕丰街西侧旧址(农机校)。
遂宁县私立明耻中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明耻中学正式成立开始招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学校校本部乃迁至三元宫,分部设在禹王宫,停止租用梓潼寺。
1949年,开办高中班,更名为私立明耻中学。
遂宁市财贸技工学校
1977年,县商业局创建了“遂宁县商业职业学校“。
1984年,撤县建市后,经局报请市主管部门批准,改名“遂宁市商业干部学校”。
1989年,经市劳动局批准,正式成立以行业为特点的“遂宁市财贸技工学校”。
遂宁市第三中学校
1998年2月16日,三届市府十九次常务会议决定新建“遂宁市第三中学校”。
1999年秋季,学校招收首届初中新生6个班,共460人,9月1日正式开学。
2001年3月13日,遂宁市政府对遂宁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将船山中学整体并入遂宁市第三中学校。5月23日,遂宁市政府将遂宁市第三中学校并入遂中成为遂宁中学的分校。6月27日,遂宁市教育局将市粮油技工校整体并入遂宁市第三中学校。
1950年2月,县女中整体并入县男中,而成为遂宁中学。
1951年春,私立涪江女中、私立精一中学的初中部合并而成立遂宁私立联合中学(校址在原涪江女中内)。遂宁中学高中部与涪江、精一、明耻及潼南中学高中部合并,由文庙迁至三元宫,改名遂宁高级中学。
1952年,遂宁私立联合中学整体并入遂宁高级中学,校址设三元宫与城河北巷(原涪江女中校址)两处,恢复“遂宁中学”校名,并沿用至今。
1981年,四川省教育厅根据198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小学的意见》,在307所重点中学中将遂中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42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全省首批30所重点中学达标验收。
2002年,市经济中专划归遂宁中学。
2003年6月,市领导根据学校招生、经费都面临困境的情况,决定将遂宁市财贸技工学校整体并入遂宁中学。
2004年1月,遂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正式将遂宁遂宁市第三中学校整体并入遂宁中学,成为遂中北区。
2007年,学校被美中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中国重点合作学校。
2009年,学校荣获“四川省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优秀成果奖”。
2010年,学校被省教厅评为第一批“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2012年,学校被省人社厅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为“优秀高中”。
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复检,成功创建省一级示范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