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温泉景区位于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边,地理坐标东经116°04′至116°39′,北纬27°31′至28°14′。东靠抚州市区,南靠上顿渡镇,西邻高坪,北与抚北镇、展坪乡、桐源乡接壤。
景区距抚州市区仅15公里,距南昌市中心城区80公里,处于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面积32平方公里,核心区为8.78平方公里,将投资180亿元,依托温泉资源、风景资源、自然植被条件以及临川文化和宗教文化特色,突出山水文化和养生文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以温泉养生、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为主体,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以及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养老护理等新兴服务业综合协调发展,力争用3—5年时间,将风景区打造成国家级温泉文化产业示范区、江西的昌抚花园客厅、首席温泉产业新城、抚州的旅游新地标、温泉第一品牌。
临川温泉景区下辖六个行政村即温泉村、杨源村、六岭村、翁坪村、桐山村、青莲山村,人口1.2万人。现有一个省人民银行所属的温泉宾馆。风景区规划范围是以温泉镇青莲山村委会大塘塍村为中心的周边1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青莲山、明水湖、余山水库山下村、大塘塍村及抚州疗养院;其界限范围从铜山以北(果林除外)沿乡道经范源、罗家岭至抚州疗养院(温泉宾馆)绕至石禾岗。
临川温泉景区主要景点有:恒温60摄氏度的日泉;恒温20摄氏度的月泉;碧水荡漾的青莲山水库和余山水库;立于峭壁山谷中的青莲山寺;浓厚临川文化、清末古建筑群的大塘堘古村;含丰富负离子的野奢森林和江南田园风光;邓小平同志曾沐浴的“小平池”;“经国亭”、“经国书屋”、“经国桂”等,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李瑞清弟子黄鸿图手书“日泉”石碑。
临川温泉风景区处于临川区东部,地貌基本可分为二个单元,以桐山—青莲山山脉为界,北部为山地,群山环抱;南部为丘陵,地势平坦开阔,桐山最高,海拔340米。临川温泉风景区的地形是南北走向,西面为小山地,东面为平原和低丘,两山中间夹着一块山间盆地。平原为农田,具有赣东特色的居民像三座孤岛立于低丘和农田之中,山脚下与山坳间是大片的荒地,地势微微起伏,为平缓的丘陵。
风景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多阴雨低温,盛夏高温炎热,伏秋晴多,冬季寒冷干燥。年降雨量一般为1650-1800毫米。温泉风景区属临川气候划分区中的平原河谷暖温区。气候条件优良。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8度。
临川始于东汉和帝永元年(公元96年),因境内有临、汝二水,初名临汝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临川郡易名抚州,临汝县改名临川县。1995年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建立临川市,2000年10月,临川撤市设区。临川由于教学之风优而被称为“才子之乡”。
临川温泉景区,在明清时东南部为招贤乡,其他地域为尽安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八区,合作社时期建立温泉高级社。1958年成立温泉人民公社,辖23个大队,公社管委会设在六岭圩。 1959年将三桥等7个大队划归高坪公社。1961年析置温泉、安全、祝坊3公社。1966年三社复合并为温泉公社。1970年析置红旗桥管理区(1973年改公社)。1984年分别改为温泉乡、红桥镇。1997年,温泉乡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温泉、桐山、六岭、翁坪、榆坊、中余、安全、杨源、流溪、水边、范源山、青莲山12个行政村,温泉乡政府驻六岭圩。2001年12月,撤销温泉乡、红桥镇,合并组建温泉镇,镇政府驻红桥。2012年成立临川温泉景区管理委员会(副县级),辖温泉、桐山、六岭、翁坪、杨源、青莲山6个行政村。
临川温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早在宋代临川温泉就得到开发,宋天禧五年(1021年)《抚州府志》记载“临川温泉开,民沐浴者,疾皆愈”,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评价临川温泉“天下温泉有七,汝水其一也”。三十年代,蒋介石、宋美龄等曾到温泉沐浴过,解放后,邓小平、李井泉等中央领导也到此沐浴疗养,并留下“小平池”、 “经国亭”、“经国书屋”等人文景观。
为了改善景区交通环境,2012年,温泉景区向省高速集团申请修建福银高速抚北互通,总投资8000万元,已于2014年开通。同时,还修建了连接温泉景区与福银高速抚北互通的温泉大道,总投资3.8亿元。温泉大道按一级道路标准设计,全长9.4公里,路基宽30-45米,双向4车道,混凝土路面。从福银高速抚北互通驱车至温泉景区仅需10分钟。
2013年,临川温泉景区全面启动了日泉路、月泉路、温泉路、温泉西路、青莲山路等5条景区主干道建设,这5条道路总长5067米,沥青砼路面,工程总投资1.2亿元。月泉路已建成通车,其他4条主干道已完成主体工程,并正在实施道路亮化、绿化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