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铁饼者》表现了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运动员上身倒向右转,前倾成弓状,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臂接在右膝,右手握着铁饼转向后侧。
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其中现存流传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人物形象是雕刻家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真实形象,有可能是表彰一位运动健将或竞技得奖者。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这座雕像的构图,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成为数不多的鲜明生动的富有说服力的姿态,这些姿态给予人以一种集中、全神贯注的感觉,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张开的双肩和扁担似的手臂很对称,这里可以看出古典时期的雕刻喜欢用正面律。同时掷铁饼者两只手臂的线条和他拖在后边的左大腿的线条联合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其轮廓如同一只拉开的弓,腿和手臂联成一个图案,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也体现一种肯定和稳固性。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他的大腿和躯干在上边形成了两个彼此相等的对角线。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雕刻家在一个固定的姿态的空间上表现着时间性,整个艺术形象健美而动人。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掷铁饼者》不仅代表古希腊艺术的最高成就,也与奥运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掷铁饼者》代表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发展方向。米隆的这件作品解决了雕塑的重心问题,为捕捉运动中的瞬间形象提供了范式,为后世的雕塑家创造千姿百态的运动形象所效法。
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曾以雕塑《掷铁饼者》作为视觉形象之一,向全球传达奥运精神。
《掷铁饼者》原作已经丢失。
1938年,阿道夫·希特勒花费500万里拉买下了由兰切罗蒂雕刻的《掷铁饼者》的复制品——一座罗马大理石雕。1938年6月底,《掷铁饼者》终于抵达德国。不过,不是到柏林,而是到它曾经展出的位于慕尼黑的古代雕塑展览馆。1948年回到意大利,五年后陈列于罗马国家博物馆。
由希腊的麦伦雕于公元前5世纪的青铜像复制品,1791年在帝沃力的哈德良别墅被发现,但,由于修复方法不恰当,它的脸朝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掷铁饼者》原作已遗失。公元2世纪,崇尚古希腊文明的罗马皇帝命人重造“掷铁饼者”,这才有了留存于世的三座复制版,分别存放在拿不勒斯、罗马和伦敦。
1938年罗马大理石雕复制品在慕尼黑的古代雕塑展览馆展出。
《掷铁饼者》在2008年5月至7月12日,在上海博物馆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的展览展出。
《掷铁饼者》在2008年8月至11月期间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大英博物馆奥运珍藏展”上展出。这次来到上海的《掷铁饼者》,正是存放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古罗马时期三座复制版之一。
米隆,古希腊雕塑家,古典时期的开创者。他的生平事迹不详。据材料和传说,他生于希腊伊铆塞拉,长期在雅典活动。据说他受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量非常大,能扛起公牛。他的作品题材和对象大多是传说中的神、运动家、英雄和动物等,但他大部分作品业已失传,现保留下来的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他的代表作有《雅典娜和玛息阿》和《掷铁饼者》等,部分收藏在意大利罗马的拉特朗美术馆。米隆善于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在运动时的状态,赋予雕像以生动的表现力,他的作品中的这些完美艺术技巧。是后世的雕塑家们所难以企及的。他对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他开始,希腊雕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并一步步趋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