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交通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中国八大交通大学 NO.4
西南地区十大名校 NO.4
测绘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传播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物流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物流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7
四川十大名校 NO.3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8
四川十大最美大学 NO.2
成都十大名校 NO.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学校名单 NO.3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名单 NO.10
青藏地区十大名校 NO.11
中国历史悠久的十大本科院校 NO.12
西部地区十大名校 NO.16
10所考研比较好的理工类大学 NO.19
西南交通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大交通学科群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截止至2023年6月,现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A序列,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拥有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总投资5.8亿元)、准环对称仿星器(总投资2.8亿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学校有74个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7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学校有7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0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技术转移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全链条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相关改革实物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
1896年,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学堂被迫停办。
1905年,学堂在唐山复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
1906年,增设矿科,更名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1908年,学堂由清政府邮传部直辖,更名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
1913年,学校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部组建交通大学,总部设在北京,下设北京、唐山、上海三个学校。我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
1922年,交通部改组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大学和南洋大学,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同年6月,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唐山交通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同年,交通部重组交通大学,总部在上海,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1月交通大学移归铁道部后,交通大学改称铁道部交通大学,下设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工程学院,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1938年3月,教育部指令,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暂行并入唐山工程学院。
1941年7月,教育部下令将学校校名改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由于此校名在校内引起争议,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组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44年11月,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学校被迫再次迁校到四川璧山办学。
1946年8月,接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归教育部直辖,迁回唐山原址办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由中央军委铁道部接管,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本部在北京,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学校更名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950年8月,学校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采矿、冶金、化工、建筑、水利、通讯等系(组)师生调整到外校,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
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
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
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2008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
2014年5月,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立。7月,学校分别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三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揭牌建立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0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2月26日,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西南交通大学。
2021年5月,学校与成都市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正式开工建设。学院坐落于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和成都未来之城——成都东部新区。在成都东部(国际)校区建成之前,学院于2021年9月起在犀浦校区过渡办学;9月,被确定为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0月,入选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试点单位。12月3日,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揭牌成立。12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更名)、设计艺术学院(组建)揭牌。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9月,获批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6月21日,西南交通大学-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揭牌
2023年1月4日,西南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成立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重组揭牌;5月,西南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社会意识实验室揭牌成立。
9月6日,西南交通大学、广安市科技局、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广安签约共建西南交通大学广安技术转移中心 。10月9日,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开园。10月11日,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小学(成都石室蜀都犀方路小学)正式揭牌。
2024年2月4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度获批新增“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和“智能地球探测”两个本科专业。 3月20日,西南交大·内江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西南交大技术转移(内江)分中心、西南交大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中心(内江)分中心揭牌,关节外科智能诊疗新技术及装备、基于电火花超声复合的粉末制备设备、智能移动复合机器人等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2024年3月31日,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2024年4月,西南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成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6月26日,郫都区、西南交通大学与蜀道集团就共建西南交通大学郫都先进制造科创园项目举行三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实现了西南交大科创园“一园五区”建设率先突破。
2024年7月9日,资阳市乐至县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校地双方围绕共建“西南交通大学乐至技术转移中心”深入交换意见,并签订合作协议。
2024年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西南交通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9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