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作者所感觉的自我。2.他所体会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3.他所理解的现实世界。
全书共107章,涉及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内容。作者以对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和对西方文化的冷静研究,旁征博引许多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论述,粹取各种思想和各种知识的精华,对自已的经历与思想的转变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最终使作品成为16世纪融百家思想的总汇。
《蒙田随笔》是部散文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和社会政治著作。蒙田的思想被称为怀疑论。他说:“只有怀疑才能判断和论定。”他认为“我知道什么呢”这个疑问警句比肯定的说法表达了更多的真理。他对各种事物,特别是对盲目信仰提出种种怀疑。他说:“三千年来,人人都相信地心说,直到哥白尼发现地球在环绕太阳转动,才打破这种迷信。以前的神学家认为地球就只眼前这么大,而今天,一块无限的陆地刚被发现。”蒙田的这些怀疑论思想显然是建立在对科学发展和新事物的认识之上的。
蒙田阐明了他对宗教战争的意见。他认为人还不如动物那样彼此“忠诚”、“友爱”,“自以为是乃人类天生的最大弱点”,人人都说自己找到了真理,其实是证明了自己幼稚无知,人类不但没找到真理,反而导致战争。在宗教方面,他主张“宗教容忍”,认为应该信仰正统宗教,但不应杀害新教徒;最好不改革宗教,但既然改革了,就应给予它一席之地。
教育问题在《蒙田随笔》中占有重要地位。蒙田的教育思想也从怀疑论的基础出发,他批判了经院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他反对书本教育,反对过度记忆,反对惩罚方式和种种约束,反对给儿童灌输现成概念,提倡在同各种人谈话和旅行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要锻炼身体;他还给儿童学习规定了全方位的课程。
《蒙田随笔》的一大特点是作者对自己作了描绘和解剖。蒙田说他的写作目的就是“描绘我自己”,就是“叙述我的生平和事迹”。通过蒙田的叙述,读者了解了他父亲的情况、他小时候所受的教育、他个人的特征和弱点、他不得不在法院的任职经历、他的圆顶似的住宅、他的写满箴言的书房、他的旅行、他担任市长的情况、他的思想和爱好,等等。蒙田写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包含人类的整个形式。首先,我通过普遍的自我同世界沟通”。
蒙田在《蒙田随笔》中表达了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形式是人的形式”;人的价值应以“本身的品质为标准”。他表达了人文主义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我热爱生活”,“我全身心地接受它并感谢大自然为我而造就的一切”。总之一句话,蒙田希望通过《蒙田随笔》把“人”的本来面目、“人”的能力限度通过“我”表现出来。“我”即“人性”,蒙田把人性看做最崇高、最神圣的概念。
《随笔集》贯穿了作者情感的起伏与变化。但从中却看不出蒙田对当时一系列敏感事件的明确态度,凡涉及之处他在文章里小心翼翼地轻描谈写,表现出一种温和与超然。面对时代的悲剧,他没有表现出偏袒一方的意思,虽义愤填膺,却又将之隐藏在悠闲、随意的平静之中,只是在稍不留神时才发作一下。即使如发生圣巴托罗缪这样的大屠杀事件,他也在书中刻意回避,完全不同于当时许多文人的要么喝彩要么谩骂。不过透过文章能够看出蒙田潜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变化。支持蒙田创作的是这样一种情感,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愤慨,他认为,那些可以作出选择的人出于某种目的蓄意采取行动,却导致无辜的人民陷入苦难,这是对正义的践踏和破坏。这让蒙田愤怒,这种情感一方面是对某些政治人物暴行的谴责,另一方面是对处于下层人民的怜悯。他认为,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都能体现出这种不平等,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环境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偶然。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或环境导致了这种不公,造成这种局面的永远是人类的行为和选择,最终也是某个个体的选择。蒙田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反感,矛头指向当权者。他强烈反对当权者对权力的滥用,但他又认为该为此负责的不仅是统治者,人人都要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压迫别人是人的一种本性,是人类的缺陷。它既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表现在民族、团体和家庭中,甚至延伸到物种之间的关系上。
蒙田以博学著称。他对随笔体裁运用娴熟,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作者采用单线条的咏叹与勾勒,陈述自己对于自身个体、人类生活方式与现实世界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将读者引入一泓恬淡清澈的湖水之中。
蒙田及《随笔集》受到许多文学家、思想家的推崇和喜爱,对包括培根、莎士比亚、帕斯卡尔、卢棱等在内的许多名家产生过重要影响。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
中国学者季羡林《漫谈散文》: “蒙田的《随笔》确给人以率意而行的印象。我个人认为在思想内容方面,蒙田是极其深刻的,但在艺术性方面,他却是不足法的。与其说蒙田是一个散文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哲学家或思想家。”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de Montaigne,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其座右铭是:“我知道什么呢”年轻时在图卢兹大学攻读法律,后曾在波尔多法院任职十余年,当过国王的侍从,亲历战争,游历欧洲各地,还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所著《随笔集》三卷名列世界文学经典,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