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踞南海之滨,形似巨鳌,古称鳌山,有观音菩萨坐骑之相。琼州历来就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观音菩萨在此循声救苦,普度众生之功德事迹,童叟可颂。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为观音闻声救难时担土跌落而成。
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和尚第五次东度日本时受阻,漂至南山登陆弘法,后得观音菩萨护持,第六次东渡成功。日本遣唐僧空海大师西来求法,亦被台风阻至南山,得观音扶持,至长安求法成就。故佛家历来视南山为因缘殊胜,福泽之地。
观音菩萨长住南山而应化四方,然则四方多有观音法像,南山尚无菩萨金身,盖因机缘不至之故。而今因缘成熟,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与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集十方善信,发心敬建观音菩萨圣像一尊,以了遂观音菩萨常居南海之大愿。
圣像巍峨壮观,庄严慈悲,高达10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海上观音像。像体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表现了观音既六根圆融、了无挂碍,又心怀众生、化度有情的慈悲形象,代表着东方世界“智慧”、“仁爱”与“和平”的精神。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欣然为圣像题名——“南山海上观音”。
正面为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自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能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右边为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
左边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观音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莲花是观音的三昧耶形,“常乐我净”四德;是佛门中的圣花,象征众生的团心,莲体清净,出淤泥不染,根茎通心,象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体表示观音的清净和六根圆通。
在南山海上观音建成之前,高八十八米、被誉为“神州第一大佛”的无锡灵山大佛是最高的,而南山海上观音像建成之后,灵山大佛的高度纪录就被刷新。
观音圣像足下的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共一百零八瓣,比灵山大佛底座莲花宝座多出二十瓣。全钛合金打造。莲花座下为金刚台,金刚台内是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圆通宝殿。金刚洲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面积达60000平方米的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净苑”景区。
如果观音不曾经历「熟悉化」、「女性化」的过程,我们很难想象,当今中国的观音信仰会是如何?或许观音信仰根本不可能在中国生根,也许他就停留在早期的男性或中性的形象,至少提起观音时,你脑海中绝对不会浮现观音或身披白衣,或手提鱼篮,或怀抱婴儿等女性菩萨的印象。
然而,就在十世纪开始,观音发生一个深刻且惊人的转变——由男性转为女性,在十六世纪时,观音已成为深受广大中国人喜爱的「慈悲女神」。这样的转变,无疑是令人惊异的,因为在其他各国,观音都不曾出现过性别的转换,为什么在中国观音不仅女性化,甚至有各种形式的女性观音产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女性观音有那些主要的形象?这些形象又是怎么形成的?其中包含那些重要的因素?流行且普及在中国的女性观音形象共有五个,分别是: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鱼篮观音、南海观音、观音老母。其中观音老母在艺术中较少描写,其余四种则常见于中国艺术中。当观音信仰逐渐为中国接受之际,信徒们以更适合中国人的方式来呈现观音,他们以新方式描绘观音,同时也赋予观音新的特征与称号。
每种形式的女性观音,原先都发展于某一特定地区,属于地方性的创作,与某一个神话有关,并且以某一形式的图像来描述,如妙善公主在陕西、鱼篮观音在陜西、白衣观音在杭州、南海观音在普陀。她们不仅以艺术型态保留下来,更因仪式与宗教惯例而强化,本土经典、小说、戏剧、通俗文学、宝卷等传播媒介,进一步推广新形象,使观音由外来的男性神祇,转化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救世者。
水月、白衣、鱼篮、南海观音等取材自经典外的创作,呈显了观音在中国转化的女性化身。但是,不管观音的形象如何变化,其普度众生的慈悲精神,才是观音长久以来受中国人爱戴的重要原因。经典记载,观音菩萨现各种身,为众生说法,众生应以什么身份得度,观音菩萨就现什么身,或长者、或居士、或妇女身、或童男童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鱼篮观音、南海观音,都是观音菩萨的慈悲示现,只是你「看见」了吗?该用什么心与之相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