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剧院又名天鹅湖大剧院,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科技绿轴西侧,西至怀宁路,北临东流路,南接天鹅湖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主要由歌剧厅、音乐厅、多功能厅等部分组成。合肥大剧院于2009年9月竣工,于2010年1月正式开业。建成后的合肥大剧院委托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首阶段托管期限为6年。
合肥大剧院是国家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其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剧院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
首先,今后合肥大剧院的外墙将采用双真空玻璃幕墙,以达到保温隔热节能效果。其次,屋盖采用加厚岩棉金属体系,以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
在合肥大剧院项目上,五合国际集合了生态高科技所长,采用了目前运用较少的智能遮阳系统、水源热泵系统、冰蓄冷系统,大温差低温冷冻水系统以及太阳能利用系统等技术,在达到大剧院室内较好热舒适环境的同时,降低了巨大的能耗,节约建筑运营成本。通过多项技术措施,建成后的合肥大剧院整体节能效果,据保守估计,在提前达到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时还未实施)中节约能耗50%的基础上再多节能15%-30%。同时有利于区域电力使用的削峰填谷,创造出良好社会效益。
合肥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古典式矩形音乐厅的布局方式,为达到较佳的音质提供了稳定和保障的基础。音乐厅共设有975个座位,其中池座582座,包括前区的贵宾席51座和残疾人座2个。音乐厅采用长排法以节约空间,排距1.1米。大厅容积10000立方米,可演奏管风琴。
音乐厅演奏台的面积为184平方米,另有固定式合唱席124座,可比较充裕地提供三管乐队的演出。演奏台侧墙向后并向下倾斜,具有扩散处理,把尽可能多的声能反射给观众。厅两侧内墙设计为向下倾斜,既改善声效,又使厅堂空间效果更具向心力。演奏台上方布置了有扩散处理的透明反射板,能和周围墙面的反射取得协调,达到良好的声学效果。
音乐厅池座设有4个出入口,楼座设有2个出入口,包厢设有8个出入口,其中2个与池座共用。每个出入口均做声闸,声闸内部为平顶与墙面做强吸声处理。
合肥大剧院多功能厅内设升降台,舞台能根据需要灵活地变化形式。观众座位的排列方式和座位升起高度也可以随舞台形式的演变而调整,同时各升降台下面设置了座椅存放空间以配合舞台功能的演变。通过采用简洁的升降台配置与座椅车台相结合的方案,剧场可实现5种主要的组合变换,分别可作为平面大厅、小型剧场、“凸”型舞台、“T”型舞台和中心式舞台使用。通过在声学上做相应的可变措施,可达到通常演出不使用扩声系统,即达到自然声演出的最佳声学效果。
多功能厅作为平面大厅:
所有座椅台车和座椅均储藏到升降台内,观众席上无座椅,厅内可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举行各类展览、舞会等。
多功能厅作为小型剧场:
靠近固定舞台的升降台升至0.8米舞台平面,与固定舞台平齐,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块升降台按要求降至一定高度,形成阶梯,作为观众席,同时形成观众顺畅的入场、退场通道。剧场可演出地方戏、戏剧、话剧、舞台剧、小型音乐会等。厅内声反射板降下时,可满足自然声演出以达到最佳听觉效果。
多功能厅作为“凸”型舞台:
靠近固定舞台的升降台升至0.8米舞台平面,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块升降台按要求升至一定高度,形成阶梯,作为观众席,同时配合形成观众顺畅的入场、退场通道。多功能厅作为大伸出式舞台,方便演员与观众交流。
多功能厅作为“T”型舞台:
靠近固定舞台的升降台升至0.8米舞台平面,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排升降台升至0.4米平面,作为观众席。剧场作为大伸出式舞台,其舞台伸出台较长,可以用作时装表演台等。
多功能厅作为中心式舞台:
升降台升至0.8米平面,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排升降台升至0.4米平面,作为观众席,剧场中心为舞台,四周为观众席。
合肥大剧院歌剧厅观众厅拥有观众席1515座、池座1036座(池座设有残疾人座和贵宾席座)。池座设6处出入口,贵宾席设2处出入口,楼座设4处出入口,所有出入口都位于消防楼梯间或电梯附近,便于抵达和疏散,所有出入口都设声闸,避免对演出的干扰。贵宾席后设贵宾休息室和专用洗手间,并有电梯直通地下车库,贵宾流线与普通观众无交叉。
歌剧厅舞台机械系统
歌剧厅舞台为“品”字型镜框式舞台,固定台口宽18m,高12m,另设有活动口以适应不同规模的演出。主台宽32.8m,进深23.5m,净高30m。舞台设置有大型机械,具有升降、旋转、移动等功能,以适应不同要求的演出。
乐池为开敞式乐池,净面积92.8m,最大可供120人编制的大乐队演奏,开口进深5米,乐池前后分块升降;小型乐队使用时,开口进深减至2米左右;该升降乐池也可作为大三角钢琴、座位等垂直运输工具,还可作为舞台扩大表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