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发源于紫金县与陆河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岽,流域面积1382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第二大河韩江的主要支流,旧时曾名恶溪、鳄溪、梅溪。
韩愈贬谪潮州时作《祭鳄鱼文》:“投恶溪之潭水”;作《潮州刺史谢表》:“过海口下恶水”。(按:元和十四年,韩愈为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幸裴度等援救,改贬为潮州刺史。唐宋时梅州属潮州府。)
李德裕《恶溪诗》:“风雨瘴昏蛮海日,烟波魂断恶溪时,岭头无限伤心泪,泣向寒梅近北枝。”(按:李德裕,唐宪宗时名相,此诗为李被贬为潮州司马时所作。)
乐史《太平寰宇记》:“梅州程乡县恶水,即州大江。东流至潮州出海,其水险恶。”(按:乐史,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所著《太平寰记》开创我国写地方志之先河,被收入清《四库全书》。)
恶溪之恶有三:
一是瘴雾毒恶。唐宋年间,这里的土著人丁稀薄,客家人虽陆续迁徙而来,但还未繁衍兴盛,河流两岸空气潮湿,林木繁茂,荆刺丛生,毒虫恶虺极多,湿润的水气和花草树叶的霉气及毒虫喷出的毒气混合成为瘴雾。
韩愈《泷吏诗》:“恶溪瘴毒聚。”
杨万里《入程乡县界》:“长乐昏岚着地凝,程乡毒雾喷人腥。吾诗不是南征集,只合标题作瘴经。”(按:杨万里,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杨任广东提点刑狱时曾经梅州到潮州,此诗即为其时所作。)
二是滩石险恶。据《州志》记载,除中游比较平缓外,上游有“小密、大密、剪刀铰三滩”;下游有“菜子、八字陂、桑州、西阳、晒禾、铜盘、乌流、蓬辣”八滩。皆石激波生,水势迅急。其中最险的为蓬辣滩。怪石错立,洪波激荡,行者怵目惊心。传说宋杨宗保部将韩京帅师平侬智高时由此经过,载甲战船误触礁石,甲尽沉。京怒,以鞭击礁,言欲炸毁。次日,甲尽浮水面,阳光照耀,斑斓夺目。故蓬辣滩又名“晒甲滩”。
三是鳄鱼狞恶。《太平寰宇记》说恶水鳄鱼遇江水泛涨之时随水至州前为害人畜。《舆地纪胜》说鳄溪以鳄鱼而得名。《梅州古迹》说恶溪古有鳄鱼为害,昌黎文公以文逐之,自是率丑类而走。今在潮州城外北堤中段有一个古渡头,叫鳄渡。堤上建有祭鳄亭,整座亭用花岗岩石建造,亭内设祭鳄台,题书“鳄渡秋风”、“祭鳄台”匾额。其中一联曰:“佛骨谪来岭海回而增重;鳄鱼徙去江河自此澄清”。另一柱联为:“溪石何尝恶;江山喜姓韩”。亭中有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鳄鱼,脊背上坚载大石碑,正面刻韩愈《祭鳄鱼文》全文,背面刻(鳄渡亭碑记)。历史上唐代韩愈祭鳄之后,一段时间内未见鳄鱼出现。但在宋真宗成平年间陈尧佐被贬做潮州通判时,恶溪又出现鳄鱼,在丰顺县馏隍地方有一个十岁孩童被鳄鱼用尾巴卷到溪中。陈尧佐闻知后即派百名勇士前往捕杀,在渔夫指点下,勇士们用马尾棕打绳织捕,把鳄鱼捕捉上来。陈尧佐叫人把鳄鱼抬到街市中,自己写了一篇《戮鳄鱼文》,宣布了恶鳄的罪状后,把鳄鱼当众杀死。现梅江流经丙村郑均之间有“鳄骨潭”,相传即为陈尧佐戮鳄鱼弃其骨之处。后人为了纪念陈尧佐,设“三王公庙”祭祀,称其为护灵王公。
宋以后,恶溪之名不显,人多称为梅江或梅溪。蔡蒙吉有《梅江泛晚》绝句二首:“罢读出江岸,江波滚滚来。呼舟闲打桨,载月二更回。”“何处吹横笛,萧萧荻苇丛。徐看钓艇出,蓑笠一渔翁。”《方舆纪要》说程乡县有梅溪。《明史?地理志》在程乡一条中下注说南有梅溪。“梅溪”之所以取代“恶溪”的原因可能一是梅县因为宋时称为梅州,水即以州为名。《太平寰宇记》:“南汉乾和三年,程乡称为敬州”;《舆地纪胜》:“宋开宝四年,改敬州为梅州”。二是宋以前人们以其地远恶,迁谪者苦之,故多称恶溪,宋以后则鳄鱼之狞恶者它徙,瘴雾之毒恶者开朗,滩石之险恶者渐平,恶溪渐失恶之实,故梅溪之名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