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岛分本岛以及东北侧扑蛇、青龙二岛,其中本岛面积38平方公里,扑蛇岛和青龙岛面积分别为0.11和0.21平方公里,总面积达27.22平方公里。另外,街道下辖对岸上方门片,约有耕地240亩,山地1700亩,海岸线1000米。全岛地势呈西南—东北走向,长9.37公里,宽4.31公里,散布着15个大小高低不等的山丘,其中主要山体与岛的形状走向一致,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2公里,较高峰烟墩岗,海拔148.8米。其余都在海拔50—90米不等,均属括苍山系,天台山脉和太白山麓。受地势影响,梅山岛主要居民点大多呈现依傍山体南面,处于地势较高之处的特点。
大桥:2010年通车的梅山大桥以及2017年通车的梅山红桥是连接梅山岛与大陆的陆路通道。
高速公路:连接六横岛的六横疏港公路预计将于2017年底开工。宁波—舟山港梅山保税港区沈海高速连接线,规划长度是89公里,从昆亭到溪口,双向六车道,计划分段进行。设计时速100公里。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工期4年,2020年建成通车。
地铁:宁波至梅山地铁目前第一条通道采用的是宁波至象山城际铁路支线的方式,宁波至象山城际铁路从东钱湖出发(接轨道交通4号线),经鄞州跨越象山港抵达象山城区或石浦镇。而该线路从鄞州塘溪分出一条支线接到春晓,但不接入梅山本岛。目前宁波至象山城际铁路已经入选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
宁波梅山岛位于宁波东部,与大陆仅距500米左右,处于长三角的核心区,是宁波-舟山港的枢纽区块。梅山岛东临国际航道和锚地,西接象山港,北连北仑主港区,南靠舟山六横、佛渡等岛。
梅山岛海岸线总长27.3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达9.3公里,平均水深22米以上,能够停泊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轮。
梅山岛本岛面积26.9平方公里,加上9平方公里的围涂工程2011年完工后,全岛面积可达38.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可达18-20平方公里。
以岛建乡,位于区境东南部,穿山半岛东南侧浅海中。东临峙头洋,南濒佛渡水道,与舟山市陀区的佛渡、六横、桃花诸岛隔海相望,西贯象山港,北依梅山港,与白峰镇的下阳、平阳村毗邻,经上梅渡口和梅东渡口的车客轮渡相通,与大陆“上白公路”和“沿海中线”连接。主岛陆域面积26.9平方公里,另有东部沿海的青龙、扑蛇两小岛和北部大陆方门山地以及沿海涂,乡域总面积34.2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梅中村,距宁波市中心54公里,距新矸街道28公里。
梅山本岛是我国海岛中腹地开阔的海积平原岛,海岸线周长25公里,东西长7.6公里,南北平均宽3.5公里,地开呈足迹形,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积平原占本岛面积80%,沿海海涂占8%,低丘占12%。有耕地1140.7公顷,盐地831.5公顷,河流水库93.6公顷,山地272公顷,海涂666公顷。岛内丘陵较高烟墩岗,海拔148.8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现在是宁波市保留的海洋湿地岛屿。
本岛陆域的形成,是居民400多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不断筑塘围垦滩涂而成的。展示了“沧海桑田”的地域特色。按照筑塘塘垦田的年代先后,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居民初期(约1600—1661年):时居烟墩山下的沈氏、张氏筑砂塘、里石桥塘和里百亩塘;时居洪家山的洪氏、纪氏筑门口塘,合计围滩垦田约500亩。清顺治18年(1661年),清廷颁布“海禁”,居民迁居大陆。二、两岛时期(1685年—1829年):清康熙23年(1684年),清廷诏令“弛海禁”,居民返回故里。时居梅子山、盘峙里塘、徐姓塘、河塘、太各塘、厂跟塘、大兴塘等塘;时居烟墩山和南汇山周边民众陆续建筑苔岙塘、里岙里塘、外塘、岭后畈塘、石桥塘、外岙塘、叶家塘、担峙厂跟塘、王家塘、深水塘、龙底塘等塘,合计围涂垦田6000余亩。此时已形成东部以梅山为中心的梅山和西部以烟墩山为中心的下岸两个小岛,中间隔三江浦。三、两岛合一时期(1830年—1910年):清道光壬辰年(1830年),东、西两岛居民于三江浦南、北两端筑八百亩塘,从此两岛合一。尔后又续建钟家塘、永兴塘、复成塘、沙里塘、茶厂王家塘等塘,合计围涂垦田9800余亩。民国时期灾害与战祸连绵,尚无筑塘围垦事迹。至1956年8月“抗台救灾”时,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派遣飞机测量与实地数据核实:梅山岛陆域面积18.2平方公里。四、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0年):1958年3月,宁波市工商局于岛南部永兴塘外筑围涂4950亩,建立宁波市国营梅山盐场;1968年至1970年,梅山公社会同白峰公社于七姓涂南部筑塘围涂1695亩,建立梅西联办盐场;碑塔生产大队于大兴塘外筑大兴塘,围涂430亩,建立碑塔盐场;梅山、炮台、盘峙三个生产大队于搀里塘外筑塘围涂950亩,建立梅东盐场;盘峙、里岙两生产大队分别在道头咀与下道头筑塘围涂各50亩,建成淡水蓄水塘。1977年至1980年,梅山公社又在梅西联办盐场西北部筑塘围涂4050亩,建立七姓涂盐场。此时22年间共围涂造田12175亩。如此一线海塘逐渐外移,陆域不断扩大,形成今之岛域。至2006年,本岛陆域面积26.9平方公里。
岛内自然环境恬静优美,夏秋时节季风劲吹,风向以ESE为主,冬春时节季风风向以NM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冰雪罕见,常年无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独具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四季葱绿、宜人适物的小气候特点,素有“绿岛”之称,2004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誉为“生态乡”称号。
清康熙26年(1687年)前,乡东部有梅子山、盘臼山等小岛,俗称梅山;乡西部有烟墩山、南汇山等岛屿,俗称下岸,时隶属定海县。1688年始,隶属镇海县海晏乡,行政称谓:“三都一图”。至1914年建乡时,以村名乡,故名梅山乡。1953年至1958年间,称镇海县梅山乡、梅西乡;1959年至1961年间,称镇海县郭巨人民公社(梅东管理区、梅西管理区);1962年至1984年间,称梅山人民公社;1985年10月后称滨海区梅山乡;1987年7月至今改称北仑区梅山乡。乡人民政府驻里岙村,原辖里岙、梅山、炮台、盘峙、碑塔、南深、外岙、苔岙、担峙、霞岸、南汇、茶厂、外墩13个行政村。2004年12月起实行行政村规模调整,将原里岙、外岙、担峙3个行政村调整为梅中村;梅山、盘峙、炮台3个行政村为梅东村;苔岙、南深、霞岸3个行政村为梅西村;茶厂、南汇、外墩3个行政村为梅港村;保留碑塔村。乡人民政府驻梅中村,下辖5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
在今梅东村盘峙岙南端隔江四百米的海面上,有座南北长约四百米,东、西宽约二百至一百五十米,最高处海拔七十二米,面积零点二四平方公里的小岛。千万年来,它巍然屹立在滔滔的象山港北部口岸,仿佛似一条忠诚剽悍的卧龙,日夜守卫在国内航道——佛渡水道的门户。住在沿海的人们,祖祖辈辈都叫它“青龙山”。
梅山乡是宁波市旅游“十一五”规模中的国际休闲度假区。按发展定位目标,各行政村加大“海上花园”的开发力度,许多娱乐、健身、旅游、度假等休闲项目正在不断建设中。例如:2001年,原里岙村投资50万元建成“珠宝公园”;2002年,原茶厂村投资60万元建成“茶厂农民公园”;2003年,原南汇村投资70万元建成“汇乐公园”;2004年,原梅山村投资80万元建成“梅港公园”;2005年,梅港村投资270多万元,建成“梅港渔村”(此项目已成为宁波市钓鱼协会竞赛基地);2006年,碑塔村投资70万元建成“碑塔农民公园”;梅中村投资350万元,建成“梅中村文化中心”、村办公楼和商业用房,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梅东村招商引资,正在筹建“大方门休闲港湾”。近10年内,全乡道路绿化总面积23公顷,种植名贵花木累计52000多棵,山坡造林建园65公顷。2003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宁波市绿化先进集体”。
民间文艺是梅山乡的特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早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逢年过节,各村都有表演古阁、台阁、马灯、旱船、舞龙、舞远征狮、高跷、造趺、武术等传统节目的习俗。建国后至1980年,在驻乡“土改工作队”干部辅导下,全乡创建村级腰鼓、秧歌和业余演出队10支;曾有原镇海县第6电影放映队在乡内各村定期巡回放映电影;全乡有9个生产大队建成影剧院或大会堂,建筑总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成为当时群众文化娱乐、集会活动的主要场舍;同时涌现了能练运用越剧、甬剧、京剧或歌舞剧唱腔表演传统戏和现代戏的爱好者多达千人。1976年和1978年,原里岙村的歌舞剧《白毛女》、炮台村的越剧《十五贯》,在原镇海县文艺调演大会上分别获得“二等奖”。建区后,现有中、大型文化娱乐设施(乡文化站、梅中村文化中心)2座,老年人活动室16处,农民健身公园(音乐广播)5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5000多册。有书画、体育、武术、民乐、棋类球类、舞蹈等协会12个。已举办三届大型民间文艺表演大奖赛,其中原里岙村的舞狮和武术,原外岙村的造趺、原茶厂村的舞龙和乡中心小学的娃娃龙等节目,经常被特邀演出于市内外重大庆典活动,并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和市、区电视台及各类报刊,为梅山乡赢得“浙江省民间文艺之乡”、“宁波市东海文化明珠”和“舞狮之乡”等美誉。乡内现有区级文保单位3处,文保点5个:清修寺、沈氏祠堂“裕后堂”、张公庙后大殿、扑蛇山灯塔(1924年建)和原里岙村的古树名木“银杏树”。1993年至2006年,全乡已安装有线闭路电视4850户,数控电视正在筹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