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公园位于东莞市企石镇西北紧靠东江旁边的金校椅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初名黄仙翁祠。公园面积130000平方米,以石奇、林茂、风凉、景幽著称。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黄大仙诞期”期间,信众香客云集庙会,形成了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日。除了本地的群众前来游玩外,更有不少来自桥头、横沥、茶山、石龙等周边镇区的群众扶老携幼全家出动,来这里烧香祈福、观光旅游,以及感受这里传统的民风民俗,欣赏这里依山傍水的迷人景色。
黄大仙公园的建筑是以金校椅岭为依靠,古庙的背墙就是紧在金校椅岭,周围的山就好像一个半圆形围着整个建筑物。这样的形态,在堪舆学中就是“山环”。黄大仙公园建立在东江边,江水从桥头的方向流到企石的金校椅岭,因有金校椅岭的阻挡,水流速度减少了很多,而且到古庙明堂的水很平静,很有情。这就是“水抱”了。
除了多年传统的民俗心理影响外,再加上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吸引力,自然会吸引很多市民来旅游、观光。近些年来,企石镇政府加大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其中对黄大仙公园进行了修复与扩建,建有文昌阁、大仙家庙等,黄大仙公园与周边生态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企石镇一个靓丽的旅游景区。在空闲时间,很多市民都会三五成群到黄大仙公园观光、散步、烧香。
从传统习俗上看,很多中国人都有用烧香来祁福、解灾。黄大仙公园是东莞东部较出名,而且历史较久的古庙,因此周围几个镇的信众都会来到这祁福,诚求保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达到心理平衡的途径。而千秋百世后,依旧香火鼎盛,与黄大仙公园与它在建造上受到中国传统堪舆学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
“水聚明堂富千家”,从环境布局上来说,黄大仙公园是绝对遵循堪舆学规划原则的。从大门牌进来,转了一个小弯,沿着小路进来,就到达古庙的明堂(堪舆学上建筑物前面的空地方)。就好象外面的钱财,慢慢地流到古庙前面的明堂。这种设计就是“水聚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