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苦杏仁味。
2.熔点(℃):-13.2。
3.沸点(℃):25.7。
4.相对密度(水=1):0.69。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3。
6.饱和蒸气压(kPa):82.46(20℃)。
7.临界温度(℃):183.5。
8.临界压力(MPa):4.95。
9.辛醇/水分配系数:-0.25。
10.闪点(℃):-17.8。
11.引燃温度(℃):538。
12.爆炸上限(%):40.0。
13.爆炸下限(%):5.6。
1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
1、浓度高时急性中毒,几乎会立即失去知觉,发生呼吸麻痹,不久出现心脏麻痹。浓度较低时,中毒最初阶段:喉咙搔痒,口中有苦辣味道、流涎、头晕,胃部感到发热、恶心、呕吐,有大便感觉,呼吸加快,加深,头部充血,心悸等。之后进入呼吸困难、痉挛、麻痹或窒息阶段。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乏力、易疲劳、全身不适、头晕、多汗、恶心、上腹部痛、消化不良、四肢及心脏疼痛、心动过速。对皮肤表现出弱刺激作用,进入眼内可引起局部的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为0.3mg/m3。致死量为1mg/kg(体重)。中毒事故发生时,应速将患者抬到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服,安静、保温,用解毒剂连续进行解毒治疗。首先吸入滴在棉花上的亚硝酸异戊酯,然后静脉注射10~15ml、2%NaNO2,溶液或50ml蓝色蒙,经3~5min后,再静脉注射30%硫代硫酸钠溶液50ml。每10min以半量重复给予解毒剂,2~3次。同时给患者吸氧,待出现呼吸恢复后住院治疗。工作时可采用B型过滤式工业用防毒面具,当氰化氢浓度为(10±1)mg/L时,防护时间为30min。带有对烟和粉尘有效的防护过滤器,防护时间为70min。必须用橡胶及塑料保护皮肤,必须保证氰化氢排出装置的密闭性。应在危险地区采取监测和音响警报,当氰化氢浓度达5mg/m3时,发出指示不应晚于6min。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所有工人必须了解氰化物的有害作用及对患者的急救措施,每年进行定期体检。
2.急性毒性:LC50:357mg/m3(小鼠吸入,5min)。
1、生态毒性:LC50:0.24mg/L(48h)(黑头呆鱼);0.16mg/L(48h)(蓝鳃太阳鱼);0.068mg/L(48h)(虹鳟鱼);IC50:1.8mg/L(48h)(水蚤)。
2、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1、摩尔折射率:6.41
2、摩尔体积(cm3/mol):38.8
3、等张比容(90.2K):38.8
4、表面张力(dyne/cm):18.8
5、极化率(10-24cm3):2.54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1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2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3.8
7、重原子数量: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气态氢氰酸一般不产生聚合,但有水分凝聚时,会有聚合反应出现,空气(氧)并不促进聚合反应。液态氢氰酸或其水溶液,在碱性、高温、长时间放置、受光和放射线照射、放电以及电解条件下,都会引起聚合。聚合开始后,产生的热量又会引起聚合的连锁反应,从而加速聚合反应的进行,同时放出大量热能,引起猛烈的爆炸,爆炸极限5.6%~40%(体积)。其蒸气燃烧呈蓝色火焰。空气中有氢氰酸存在时,用联苯胺-乙酸铜试纸测定呈蓝色反应,用甲基橙-氯化汞(Ⅱ)试纸测定由橙色变粉红色,用苦味酸一碳酸钠试纸测定由黄色变为茶色。剧毒!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4.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5.聚合危害:聚合。
6.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氰化钠法将氰化钠与硫酸直接发生反应,经冷凝并加入少量无机酸作稳定剂,即得氢氰酸产品,其反应方程式为2NaCN H2SO4→Na2SO4 2HCN
1.可作灭柑橘树害虫的特效农药。制造氰化物,用于仓库和船舶等消毒。还用于合成丁腈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有机玻璃及钢铁表面渗氮。
2.用于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及农药杀虫剂的制造。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无资料。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剧毒。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在有敌腐特灵的情况下立即使用敌腐特灵冲洗,建议一次使用一整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也可使用敌腐特灵进行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服用硫代硫酸钠,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灭火剂: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雾状水驱散蒸气。
防爆措施:加入0.001%-0.5%的硫酸,磷酸,甲酸等酸性物质作稳定剂或用活性炭吸附储存,水含量控制在1%以内,防止其自聚合催化反应。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应考虑将其引燃,以排除毒性气体的积聚。或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