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是中国传统的文书工具和雕刻工艺相结合的特有的艺术品,她体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对传播民族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南唐始即把她和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山东是古齐鲁之邦,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所产砚石,品类繁多;琢砚工艺,代有发展,素有“齐笔鲁砚”之美誉。鲁砚,是山东各地所产砚种的总称,有十多种,并久负盛名。像红丝石、淄石、徐公石、田横石、尼山石、金星石、浮来山石、龟石、燕子石等砚品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视为稀世珍宝。西晋《博物志》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的记载。
鲁砚:泛指山东境内所产的各种砚品,因山东古属鲁地故以山东省所产诸砚石制成的砚,通常简称为“鲁砚”。
明确提出“鲁砚”一词在七十年代末,之前只有单个砚品名称以红丝石为代表如;临朐青州红丝石、淄博淄石、曲阜尼山石、临沂徐公石、莒县浮莱石、田横石、驼基石、金星石、温石等计有十三个品种遍布山东境内临朐等十余个县市区。
在鲁砚制作传承过程中,艺人充分运用和发挥各种砚材的色纹、形态等方面的自然特点,因材施艺、寓粗巧于简朴,逐渐形成了巧用天工、简朴大方、文化底蕴丰厚、艺术风格鲜明等特色,“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砚林中不断创新的辉煌。近年来,鲁砚制作中涌现的《听竹砚》、《黄河情砚》、《甲骨砚》、《相思砚》,鬼斧神工,技压群芳,享誉国内外砚坛。其中的《听竹砚》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明仁天皇;《相思砚》等三件(套)砚作被评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唐诗三百砚”开创了中国大型系列砚文化的先河,让人一饱砚福。1978年鲁砚第一次进京展出,当代学者赵朴初、画家李苦禅、书法家马千里等人纷纷题辞祝贺。1979年在广交会和日本东京举行的鲁砚艺术展产生轰动,并开始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砚文化爱好者珍重和收藏。
西晋。张华《博物志》:“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唐代颜真卿、柳公权著作均有记载。宋代唐彦猷《砚录》、高似荪《砚笺》、米芾《砚史》高南阜《砚史》.亦都有著述.鲁砚石质、色泽、纹彩、天然形状等方面,各具特点。一九七九年石可先生写了《鲁砚》、《鲁砚谱》
两部专著。详细记述和品评了山东各种砚品的历史、产地、砚材质地,并明确提出了关于‘鲁砚’充分发挥各种砚材色、纹、形态等方面的自然特点,因材施艺,寓精巧于简朴之中,形成了朴实、大方、简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鲁砚为山东境内所产砚石制成砚台的通称,唐、宋时期即享盛名。主要砚石的品类有;红丝石、紫金石、淄石、鼍矶石、徐公石、温石、田横石、尼山石、金星石、薛南石、浮来山石、龟石、燕子石等品种,用以上诸石制成的砚统称为鲁砚。另外柘沟澄泥砚也应纳入鲁砚范围。